作品介紹

王小波七書


作者:王小波     整理日期:2015-06-13 23:09:09

  王小波經(jīng)典小說“時代四部曲”
  黃金時代:文革末期的青春與愛情。
  白銀時代:未來社會狂想曲
  青銅時代:顛覆唐傳奇、隱喻現(xiàn)時代
  黑鐵時代:知識分子的暗黑宿命
  雜文三書
  中國人的尊嚴:收錄《我的精神家園》、《蘇東坡與東坡肉》、《關(guān)于貧窮》等雜文四十九篇。對“個人尊嚴”、“媚雅”、“格調(diào)”、“貧窮”等問題進行了有趣而深刻的分析。
  你為什么活著:從當代中國社會的實情出發(fā),探索與思考了身在其中的個體的生活價值與意義。
  沉默的大多數(shù):涉及中國時政、經(jīng)濟、人文,主題之下根植著作者的思想內(nèi)核——始終如一的對平等與自由的追求。
  作者簡介:
    王小波,當代學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云南插隊,后轉(zhuǎn)插到山東,做過民辦教師。1974年以后在北京街道當工人。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貿(mào)易經(jīng)濟系,1986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獲文科碩士學位,1988年回國,先后在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任教。1992年成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
  王小波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兼卡夫卡”,他是唯一兩次獲得世界華語文學界重要獎項“臺灣聯(lián)合報系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的中國大陸作家。
  目錄:
    黃金時代
    白銀時代
    青銅時代
  黑鐵時代
    中國人的尊嚴
    你為什么活著
    沉默的大多數(shù)
  俯瞰人間世——紀念小波辭世17周年
    17年前的今天,永失我愛。念及小波音容笑貌,不禁潸然淚下。想起他死前的那兩聲呼喚,其中含有多少驚慌痛苦,真是痛徹心扉。如今,他的生命和寫作已經(jīng)成為千百萬人的共同記憶,他因此而不朽。
  小波的早逝令人痛感生命的短暫。這是一個真切而殘酷的事實,沒有力量能夠改變,只能默默承受。生者的幾十年時間在宇宙中也不過是一瞬而已,所有的生命也不過是一瞬而已。
  雖然人的肉身永遠不可能飛離地面,但是靈魂卻可以偶爾飛離,騰空而起,俯瞰人間世。
  當俯瞰人間時,由于有了距離,所有的塵世事物變小,變輕。無論在地面上多么沉重的事情,似乎都變得可以承受了,可以容忍了,可以讓它過去了。
  人間有太多的痛苦,太多的煩惱,如果不偶爾取俯瞰的角度,如何可以承受?生老病死,生離死別,今天這個走了,明天那個走了,而且是永遠地逝去,再也不會回來。即使是壽終正寢,也令人無法釋懷。更不要說猝死。昨天還活潑潑的,今天就香消玉殞,駕鶴西去。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息,痛心疾首?只有俯瞰,才能使心情復歸平靜,才能有繼續(xù)活下去的力量。
  當俯瞰人間時,能夠變得超脫一些。俯瞰人間世,人們汲汲于名與利,像沒頭蒼蠅一樣忙忙亂亂,嚶嚶嗡嗡,大驚小怪,擂胸頓足,今天涌到東,明天涌到西,最后不知所終。當俯瞰這一切時,人會深切感到:為什么要這樣?不如靜靜地待一會兒,看生命轉(zhuǎn)瞬即逝。所有的忙亂都無足輕重,所有的得失都不值一哂。
  讓靈魂偶爾飛離地面吧,俯瞰人間世。
  李銀河
  2014年4月11日
  年輕時讀蕭伯納的劇本《巴巴拉少!,有場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工業(yè)巨頭安德謝夫老爺子見到了多年不見的兒子斯泰芬,問他對做什么有興趣。這個年輕人在科學、文藝、法律等一切方面一無所長,但他說自己有一項長處:會明辨是非。老爺子把自己的兒子暴損了一通,說這件事難倒了一切科學家、政治家、哲學家,怎么你什么都不會,就會一個明辨是非?我看到這段文章時只有二十來歲,登時痛下決心,說這輩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因為這個緣故,我成了沉默的大多數(shù)的一員。我年輕時所見的人,只掌握了一些粗淺(且不說是荒謬)的原則,就以為無所不知,對世界妄加判斷,結(jié)果整個世界都深受其害。直到年登不惑,才明白蕭翁的見解原有偏頗之處;但這是后話——無論如何,蕭翁的這些議論,對那些淺薄之輩、狂妄之輩,總是一種解毒劑。
  蕭翁說明辨是非難,是因為這些是非都在倫理的領域之內(nèi)。俗話說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對此人有利的事,難免會傷害另一個人。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見解受所處環(huán)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覺得明辨是非是難的。倘若某人以為自己是社會的精英,以為自己的見解一定對,雖然有狂妄之嫌,但他會覺得明辨是非很容易。明了蕭翁這重意思以后,我很以做明辨是非的專家為恥——但這已經(jīng)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當時我是年輕人,覺得能潔身自好不去害別人就可以了。現(xiàn)在我是中年人——一個社會里,中年人要負很重的責任:要對社會負責,要對年輕人負責,不能只顧自己。因為這個緣故,我開始寫雜文,F(xiàn)在奉獻給讀者的這本雜文集,篇篇都在明辨是非,而且都在打我自己的嘴。
  倫理問題雖難,但卻不是不能討論。羅素先生云,真正的倫理原則把人人同等看待?紤]倫理問題時,想替每個人都想一遍是不可能的事,但你可以說,這是我的一得之見,然后說出自己的意見,把是非交付公論。討論倫理問題時也可以保持良心的清白——這是我最近的體會,但不是我打破沉默的動機。假設有一個領域,謙虛的人、明理的人以為它太困難、太曖昧,不肯說話,那么開口說話的就必然是淺薄之徒、狂妄之輩。這導致一種負篩選:越是傻子越敢叫喚——馬上我就要說到,這些傻子也不見得真的傻,但喊出來的都是傻話。久而久之,對中國人的名聲也有很大的損害。前些時見到一個外國人,他說:“聽說你們中國人都在說‘不’?”這簡直是把我們都當傻子看待。我很不客氣地答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認識的中國人都說‘不’,但我不認識這樣的人!边@倒不是唬外國人,我認識很多明理的人,但他們都在沉默中,因為他們都珍視自己的清白。但我以為,倫理問題太過重要,已經(jīng)不容我顧及自身的清白。
  倫理(尤其是社會倫理)問題的重要,在于它是大家的事——大家的意思就是包括我在內(nèi)。我在這個領域里有話要說,首先就是:我要反對愚蠢。一個只會明辨是非的人總是憑胸中的浩然正氣做出一個判斷,然后加上一句:難道這不是不言而喻的嗎?任何受過一點科學訓練的人都知道,這世界上簡直找不到什么不言而喻的事,所以這就叫作愚蠢。在我們這個國家里,傻有時能成為一種威懾。假如鄉(xiāng)下一位農(nóng)婦養(yǎng)了五個傻兒子,既不會講理,又不懂王法,就會和人打架,這家人就能得點便宜。聰明人也能看到這種便宜,而且裝傻誰不會呢——所以裝傻就成為一種風氣。我也可以寫裝傻的文章,不只是可以,我是寫過的——“文革”里誰沒寫過批判稿呢?但裝傻是要不得的,裝開了頭就不好收拾,只好裝到底,最后弄假成真。我知道一個例子是這樣的:某人“文革”里裝傻寫批判稿,原本是想搞點小好處,誰知一不小心上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成了風云人物。到了這一步,就只好裝下去了,真傻犯錯誤處理還能輕些呀。
  我反對愚蠢,不是反對天生就笨的人,這種人只是極少數(shù),而且這種人還盼著變聰明。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愚蠢里含有假裝和弄假成真的成分。但這一點并不是我的發(fā)現(xiàn),是蕭伯納告訴我的。在他的《匹克梅梁》里,息金斯教授遇上了一個假癡不癲的杜特立爾先生。息教授問:“你是惡棍還是傻瓜?”這就是問:你假傻真傻?杜先生答:“兩樣都有點,先生,凡人兩樣都得有點呀!痹谖疑砩希笳叩某煞侄,前者的成分少。而且我討厭裝傻,渴望變聰明。所以我才會寫這本書。
  在社會倫理的領域里我還想反對無趣,也就是說,要反對莊嚴肅穆的假正經(jīng)。據(jù)我的考察,在一個寬松的社會里,人們可以收獲到優(yōu)雅,收獲到精雕細琢的浪漫;在一個呆板的社會里,人們可以收獲到幽默——起碼是黑色的幽默。就是在我待的這個社會里,什么都收獲不到,這可是件讓人吃驚的事情?催^但丁《神曲》的人就會知道,對人來說,刀山、劍樹、火海、油鍋都不算嚴酷,最嚴酷的是寒冰地獄,把人凍在那里一動都不動。假如一個社會的宗旨就是反對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獄又有不如。在這個領域里發(fā)議論的人總是在說:這個不宜提倡,那個不宜提倡。仿佛人活著就是為了被提倡。要真是這樣,就不如不活。羅素先生說,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的本源——弟兄姐妹們,讓我們睜開眼睛往周圍看看,所謂的參差多態(tài),它在哪里呢?
  在蕭翁的《巴巴拉少校》中,安德謝夫家族的每一代都要留下一句至理名言。那些話都編得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句是:人人有權(quán)爭勝負,無人有權(quán)論是非。這話也很有意思,但它是句玩笑。實際上,人只要爭得了論是非的權(quán)力,他已經(jīng)不戰(zhàn)而勝了。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得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么,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tài)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shù)。
  
   我的師承
   我終于有了勇氣來談談我在文學上的師承。小時候,有一次我哥哥給我念過查良錚先生譯的《青銅騎士》:
   我愛你,彼得興建的大城,
   我愛你嚴肅整齊的面容,
   涅瓦河的水流多么莊嚴,
   大理石鋪在它的兩岸……
   他還告訴我說,這是雍容華貴的英雄體詩,是最好的文字。相比之下,另一位先生譯的《青銅騎士》就不夠好:
   我愛你彼得的營造
   我愛你莊嚴的外貌……
   現(xiàn)在我明白,后一位先生準是東北人,他的譯詩帶有二人轉(zhuǎn)的調(diào)子,和查先生的譯詩相比,高下立判。那一年我十五歲,就懂得了什么樣的文字才能叫作好。
   到了將近四十歲時,我讀到了王道乾先生譯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說可以達到什么樣的文字境界。道乾先生曾是詩人,后來做了翻譯家,文字功夫爐火純青。他一生坎坷,晚年的譯筆沉痛之極。請聽聽《情人》開頭的一段:
   我已經(jīng)老了。有一天,在一處公共場所的大廳里,有一個男人向我走來,他主動介紹自己,他對我說:“我認識你,我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xiàn)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xiàn)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xiàn)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這也是王先生一生的寫照。杜拉斯的文章好,但王先生譯筆也好,無限滄桑盡在其中。查先生和王先生對我的幫助,比中國近代一切著作家對我?guī)椭目偤瓦要大。現(xiàn)代文學的其他知識,可以很容易地學到。但假如沒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這樣的人,最好的中國文學語言就無處去學。除了這兩位先生,別的翻譯家也用最好的文學語言寫作,比方說,德國詩選里有這樣的譯詩:
   朝霧初升,落葉飄零
   讓我們把美酒滿斟!
   帶有一種永難忘記的韻律,這就是詩啊。對于這些先生,我何止是尊敬他們——我愛他們。他們對現(xiàn)代漢語的把握和感覺,至今無人可比。一個人能對自己的母語做這樣的貢獻,也算不虛此生。
   道乾先生和良錚先生都曾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后來,因為他們杰出的文學素質(zhì)和自尊,都不能寫作,只能當翻譯家。就是這樣,他們還是留下了黃鐘大呂似的文字。文字是用來讀,用來聽,不是用來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書。不懂這一點,就只能寫出充滿噪聲的文字垃圾。思想、語言、文字,是一體的,假如念起來亂糟糟,意思也不會好——這是最簡單的真理,但假如沒有前輩來告訴我,我怎么會知道啊。有時我也寫點不負責任的粗糙文字,以后重讀時,慚愧得無地自容,真想自己脫了褲子請道乾先生打我兩棍。孟子曾說,無恥之恥,無恥矣。現(xiàn)在我在文學上是個有廉恥的人,都是多虧了這些先生的教誨。對我來說,他們的作品是比鞭子還有力量的鞭策。提醒現(xiàn)在的年輕人,記住他們的名字,讀他們譯的書,是我的責任。
   現(xiàn)在的人會說,王先生和查先生都是翻譯家。翻譯家和著作家在文學史上是不能相提并論的。這話也對,但總要看看寫的是什么樣的東西。我覺得我們國家的文學次序是徹底顛倒了的: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聲,一流的作品卻默默無聞。最讓人痛心的是,最好的作品并沒有寫出來。這些作品理應由查良錚先生、王道乾先生在壯年時寫出來的,現(xiàn)在成了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了……以他們二位年輕時的抱負,晚年的余暉,在中年時如有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寫不出好作品是不可能的。
   可惜良錚先生、道乾先生都不在了……
   回想我年輕時,偷偷地讀到過傅雷、汝龍等先生的散文譯筆,這些文字都是好的。但是最好的,還是詩人們的譯筆;是他們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代漢語的韻律。沒有這種韻律,就不會有文學。最重要的是:在中國,已經(jīng)有了一種純正完美的現(xiàn)代文學語言,剩下的事只是學習,這已經(jīng)是很容易的事了。我們不需要用難聽的方言,也不必用艱澀、缺少表現(xiàn)力的文言來寫作。作家們?yōu)槭裁船F(xiàn)在還愛用劣等的文字來寫作,非我所能知道。但若因此忽略前輩翻譯家對文學的貢獻,又何止是不公道。
   正如法國新小說的前驅(qū)們指出的那樣,小說正向詩的方向改變著自己。米蘭昆德拉說,小說應該像音樂。有位意大利朋友告訴我說,卡爾維諾的小說讀起來極為悅耳,像一串清脆的珠子灑落于地。我既不懂法文,也不懂意大利文,但我能夠聽到小說的韻律。這要歸功于詩人留下的遺產(chǎn)。
   我一直想承認我的文學師承是這樣一條鮮為人知的線索。這是給我臉上貼金。但就是在道乾先生、良錚先生都已故世之后,我也沒有勇氣寫這樣的文章。因為假如自己寫得不好,就是給他們臉上抹黑。
   假如中國現(xiàn)代文學尚有可取之處,它的根源就在那些已故的翻譯家身上。我們年輕時都知道,想要讀好文字就要去讀譯著,因為最好的作者在搞翻譯。這是我們的不傳之秘。隨著道乾先生逝世,我已不知哪位在世的作者能寫如此好的文字,但是他們的書還在,可以成為學習文學的范本。我最終寫出了這些,不是因為我的書已經(jīng)寫得好了,而是因為,不把這個秘密說出來,對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不公道的。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只按名聲來理解文學,就會不知道什么是壞,什么是好。 
  





上一本:給孩子的散文 下一本:語堂六書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王小波七書的作者是王小波,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