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著述 作者:何東人 我們的先人有“述而不作”的古訓,近代也大有飽讀典籍而少著述的學者,只《家園》所刊文中就談到好幾位!笆龆蛔鳌痹谖母镏性艿絿绤柕呐,其實那是沒有理解古人的話。著述少如今也被某些人認為是水平低的證明,所以有些人就千方百計地出書,并以此炫耀于人。自己在近些年來多少讀了一些書后,細味“述而不作”和少著述,始知其中原來大有深意在焉。因為有許多學問和道理,前人已弄清并講明,后人只要讀到并且讀懂就行了。所謂研究,應是努力解決前人尚未解決的問題,才算成果,當然也就只有在前人學問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發(fā)現,有新的創(chuàng)見,才好著書撰文。但那談何容易,沒有一定的功力,未吃許多苦,是不會有創(chuàng)見的。 目下文人好著書立說,出書已成風氣,所以著述也就越來越多。 可惜不少著作和文章所論的問題,其實是前人早已講明白了的問題。 說這些作者拾人牙慧,或據前人之功為己有,光天化日之下公然作賊,似有失敦厚之旨,因為這顯然為文人之大恥辱。以其所見與前人之說不謀而合,“英雄所見略同”,亦難免不讀書和無知之譏。總之,這樣的事教人真不知該怎么說好,可惜這樣的事在如今卻是屢見不鮮。 前曾讀一本北京某出版社出版的關于王通的專著,大論王通其人之有無,大論《中說》為王通所著而非后人偽作,所講都有道理。據說還有人撰評論文章發(fā)表在北京一家大雜志,對此書大加褒揚,稱其如何有水平,于學術如何有貢獻,作者也因此書而得以晉升高級職稱。 但受到褒揚的上述觀點,其實是宋人葉大慶《考古質疑》早就講過了的。只不過葉氏所講簡潔明了,該書冗長口羅嗦罷了。 還有一人撰寫了一本研究《西游記》的專著,雖洋洋數十萬言,但說來說去不過是說《西游記》這部古典文學名著作者不是羅貫中,而為道士,全書是講解和傳授道家經典的,是一本證道之書,因而完全以金丹大道來解讀《西游記》。這些觀點,其實也是“古已有之”,是清人汪澹漪、陳士斌、劉一明等人早已講過而被學界否定了的舊說。 沒想到作為新發(fā)現重炒出來后,其書竟然能在北京一家大出版社出版,作者也因此而得以破格晉升為教授,據說該省教委為了宣傳和推出這位學者還專門組織了一次大型會議。若不是會上有老先生講出事實真相,還將鬧出召開“國際研討會”的笑話。 以上是著作,至于論文,則更是多得數不勝數了。突出者如對于古詩十九首中“秋草萋已綠”的解釋,F代許多學者包括一些名家,都曾撰文研究,并且各有所見。大家都認為關鍵是一“萋”字,所發(fā)之論其實不外兩種,即釋“萋”為“茂盛”或通“凄”,有的認為是說秋草茂且綠,有的認為是“綠已萋”的倒置,是說秋草綠意已凄。 兩種解釋完全相反,實則均不得要領。殊不知明清之際的大學者傅山早就講明白了,他的著眼點是“已”字:“此‘已’字非從‘綠’字起,卻是從‘萋’字來,謂凄然罷其綠矣。”拈出傅山此語,不能不令撰文論該句的許多學者汗顏。 談到傅山,那就還舉有關傅山的論文為例?甲C傅山生年的論文很多,其實傅山在《與曹秋岳書》中自云“以七十四歲老病將死之人,謬充博學之薦”,《明紀編年敘》談到李自成軍入晉時又有“余年三十九”之語,均已明確道出自己生于何年,何須后人不厭其煩地去考證。至于有人因不讀詩而不懂傅山詩題《右玄貽(生日)用韻》之意,把陳右玄生日當做傅山生日,并以此來考證傅山生年,還以為有了新發(fā)現,則與有人讀書甚少而不解“舍弟”、“女弟”之義一樣,為學界笑話了。有位唐代文學研究者,看到初唐詩人王勃給別人的信中稱王勛為“舍弟”,不知“舍弟”指自家弟弟,于是就據之撰文說,王勛是王勃的弟弟,而該信作者稱為“舍弟”,可見該信不是王勃所寫。 又有一位唐代文學研究者,不知“女弟”即妹妹,同“女公子”一樣,是對女性的一種稱法,而引此以證女性也可稱弟,由此證明白居易《琵琶行》中“弟走從軍阿姨死”是說歌妓之妹從軍,從而得出了唐代已有女性從軍的重要發(fā)現。 此類例子很多,無需再舉了。那些文字讓后人看了,是會笑話我們這個時代的。 我們如今的文人,尤其是有發(fā)表欲的作者,如果能認真多讀點書,該有多好。 ---------- 中華讀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