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偉大的旁觀者:李普曼傳


作者:宋石男     整理日期:2014-11-12 22:31:56

  李普曼(WalterLippmann,1889-1974),20世紀最偉大的專欄作家,沒有之一。他兩獲普利策獎--這是普利策獎的榮耀。
  從總統(tǒng)首相到脫衣舞娘,人人都讀李普曼。他與丘吉爾談笑風生,跟羅斯福歡喜冤家,和赫魯曉夫比拼酒量,同戴高樂一見莫逆。他揭發(fā)政府宣傳術,以哲學觀照公共輿論;他發(fā)明“冷戰(zhàn)”一詞,并準確預言蘇聯的消亡。
  但他決非圣人,而是充滿人性弱點的奧林匹斯神。除了天賦以外,是兩樣東西使李普曼成為巨人:自由和自我糾錯。在自我糾錯中尋求自由,這就是李普曼和他的國家所擁有的至為珍貴的品質。
  作者簡介:
  宋石男,筆名四一,70后,四川樂山人,現任教于西南民族大學。系知名撰稿人,也是博客點擊過兩千萬的知名博主。為《南方都市報》、《新京報》、《看歷史》等平媒撰稿,在《看天下》、《新快報》等開專欄。寫作能力全面,尤其長于短篇小說、文史考據與時政評論。主要關注領域為時政公共評論、清代社會經濟史、近現代知識分子史等。作品曾被收入年度雜文精選,年度時評精選,年度文史精選。
  目錄:
  序言: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李普曼
  上篇人生傳奇
  第一章
  少年時代:一個不合格的英雄崇拜者
  第二章
  在哈佛:像一棵樹樣自由生長
  第三章
  初出茅廬:參與揭黑運動
  第四章
  《新共和》:影響國家命運的最初夢想
  第五章
  經歷一戰(zhàn)():戰(zhàn)爭即自由
  第六章
  經歷一戰(zhàn)():戰(zhàn)時狂熱
  第七章序言:作為公共知識分子的李普曼
  上篇人生傳奇
  第一章
  少年時代:一個不合格的英雄崇拜者
  第二章
  在哈佛:像一棵樹樣自由生長
  第三章
  初出茅廬:參與揭黑運動
  第四章
  《新共和》:影響國家命運的最初夢想
  第五章
  經歷一戰(zhàn)():戰(zhàn)爭即自由
  第六章
  經歷一戰(zhàn)():戰(zhàn)時狂熱
  第七章
  經歷一戰(zhàn)():夢想幻滅
  第八章
  《世界報》:言之有效
  第九章
  大蕭條:于冰窟中崛起
  第十章
  羅斯福新政:始亂終棄
  第十一章
  海倫:命中注定的美好或錯誤
  第十二章
  二戰(zhàn)前夕:極權主義及其敵人
  第十三章
  經歷二戰(zhàn):懸而未決
  第十四章
  冷戰(zhàn)初期:不合時宜的洞見
  第十五章
  兩獲普利策獎:世界之王
  第十六章
  英雄暮年:最后時光
  中篇代表作品
  《公共輿論》菁華錄
  評批評者
  共產主義世界與我們的世界
  納粹焚書
  下篇開放討論
  討論一:"新華社電"中的李普曼是什么形象?
  討論二:在民主與輿論的看法上,李普曼與杜威有何分歧?
  討論三:為什么說李普曼對報刊自由主義理論作了顛覆?
  參考書目在哈佛:像一棵樹樣自由生長
  一棵樹長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樣的空氣最適合。1906年秋,李普曼進入哈佛大學哲學系,發(fā)現最適合的空氣就在鼻尖之前。自由選課制度使哈佛的教學資源向學生全面打開,李普曼就像一個站在糖果店前被告知可以免費拿任何貨品的孩子。整個大學生涯,他選了七門哲學課、七門語言課、七門英語課和比較文學課、三門經濟課、一門歷史和一門政治學課。
  哈佛意味著自由。他的一位同學,日后也成為名記的約翰?里德寫文章回憶哈佛生涯時說,“異端邪說一直是哈佛的一種精神”。在哈佛期間,李普曼除了自由選課外,更如碎紙機般閱讀大量文學、哲學及歷史書籍,同時自由寫作,發(fā)表在各類學生或學?。他還經常參加各種學社,與人通宵討論,直到清晨,然后意猶未盡,各自睡覺。
  不過自由的哈佛,也有等級序列。哈佛社交最高層,是若干私人俱樂部,要正式加入它們,必須先加入預備俱樂部,而這通常又需要出身豪門、擔任學生協會干部或擅長體育運動。
  李普曼于是加入新生田徑隊,成為一個助理干事。第一學年結束時,李普曼發(fā)現自己加入不了俱樂部(猶太人身份是他被拒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退出了田徑隊。俱樂部這種拒絕常使學生感到自己一文不值,進而產生對社會不公的憎惡。李普曼沒有前一種心理,但或多或少產生了后一種。三年后,他當著三分之一的哈佛學生,指責一個高級俱樂部在學校中制造派系,對新生灌輸勢利思想。他的攻擊猛烈如雷電,演講完后全場鴉雀無聲。里德形容說,“就像他說了褻瀆神靈的話”。李普曼的演講獲得驚人勝利,他卻從不提及,而且很少再向以種族、階級、宗教等為由排斥人的歧視制度進行有力挑戰(zhàn)。猶太血統(tǒng)讓他更多選擇沉默,遭人歧視讓他更強調同化。他更愿意成為精英階層中的一分子,而不是推翻現有精英階層的起義者。多年后,李普曼成為哈佛督學員,是最受尊敬的校友,同時也是華盛頓、紐約等地上流社會的代表人物。如果當初他選擇的不是同化而是反抗,也許早就自我邊緣化了。
  同化過程充滿隱藏的憤怒和痛苦,這使李普曼開始親近社會主義思想。在給初戀女友露西爾的一封信里,李普曼說:“道德并不等于受人尊敬,生命之力高于婚姻法律,社會是反個人的。我們看到,大宗財富積累的惡果是窮人狀況日益低下。社會高等地位建立在貧民窟之上!痹诮o校刊的一篇文章中,李普曼又辛辣指出:勞動者不停建造房子,自己卻永遠不被允許踏入,除非是在維修時;勞動者不停生產糧食,自己的孩子卻餓著肚子上學;勞動者不停制造汽車,只是讓那些花枝招展的太太帶著她們的玩物外出兜風。
  由此,李普曼第一次萌生了改變世界的抱負,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在痛苦的廢墟上建立人類歡樂的城堡,使‘人類皆兄弟’這類字眼具有意義”。這類思想和大多數秉持社會主義的青年一樣,充滿樸素而憤怒的正義感。它不深刻,但是有活力;它不高明,但是真誠。
  為實現抱負,他的首選途徑是寫作。在此階段,影響他最大的是高級寫作班老師科普蘭教授。憑借粗暴得令人心驚膽戰(zhàn)的方式,科普蘭糾正了李普曼華而不實的文風。此人在學生中飽受爭議,李普曼卻對他充滿感激,日后撰文稱,科普蘭從黑暗中伸出纖長手指,透過根根汗毛和層層脂肪,摸到了寫作者的骨骼和肌肉。
  影響他思想極大的則是希臘哲學導論課老師、哲學家桑塔亞納。桑塔亞納是新柏拉圖主義者,反對大多數19世紀關于進步和道德提升的陳詞濫調。他斷言,人類經歷的源頭來自自然,而且有著朝終極理想發(fā)展的潛在力量。人類存在的目的是追求卓越,在理性和情感的作用下,人類精神最終會達到和諧與美。起初,李普曼對他的學說充滿抵觸情緒,但很快就投入其中。桑塔亞納彈響了李普曼的天才之弦。詩人桑塔亞納使李普曼學會清晰而優(yōu)雅地寫作;人文主義者桑塔亞納使李普曼學會珍視、權衡和克制;哲學家桑塔亞納則使李普曼遠離簡單的理想主義。追求理性之美,成為李普曼的人生新目標。他在給女友露西爾的信中說:“我們必須為最美好的事物獻身……完美是永生的精髓!
  不止如此,桑塔亞納“理性就是夢的直觀形式”、“過分民主會導致多數人暴政”的兩種信條,長久影響了李普曼。不過,李普曼對這位老師在崇敬之余,也有分析。哈佛畢業(yè)后不久,他為桑塔亞納寫了篇小傳,稱后者身上“有一個旁觀者的悲傷孤獨之感”,而“一個人不能同時又看戲又演戲”。寫這話的時候,李普曼可能不會意識到,他自己也不得不在旁觀者與參與者之間做出選擇。等到足夠成熟以后,他才會明白自己的使命,就是做一個偉大的旁觀者。
  桑塔亞納在哲學上的敵人、實用主義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是李普曼的另一個親密老師。1908年,李普曼聽到有人敲他簡陋宿舍的門。打開門,一位銀須白發(fā)的老人站在門外。老人說:“我是威廉?詹姆斯!崩钇章蹲×耍勒材匪乖趯W術界的權威地位和名望,就像一位活的上帝。老人接著說:“我想順路來看看,告訴你我是多么欣賞你寫的關于溫德爾的那篇文章!睖氐聽柺且晃还虐宓男l(wèi)道士,寫過《特權階級》一書,鼓吹貴族精英主義,譴責大眾文化低俗,這觸怒了李普曼,于是在哈佛?瘜懳恼路瘩g。詹姆斯讀到,大為激賞,遂登門致意。
  那一年,66歲的詹姆斯,是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國家科學院院士、學界執(zhí)牛耳者(2006年,詹姆斯被美國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百位人物之一),而李普曼不過是19歲的大學生。詹姆斯是美國最著名的心理學家之一,他的《心理學原理》是經典名著,人們對這本書的指責只是它過于才華橫溢,而一本教科書不該這樣讓人興奮,不該這么有吸引力。有趣的是,詹姆斯更喜歡人們將自己看成哲學家,而不是心理學家。1889年,校長打算聘請他為哈佛大學首席心理學教授,詹姆斯回答說:“你就這么辦吧,我會在每一個這樣叫我的人的面前,槍擊我的腦袋自殺!边@算是他對其他自稱“哈佛心理學教授”的人的贊賞。校長還是這么做了,而詹姆斯也沒有真的自殺。
  一代宗師詹姆斯的登門拜訪,極大地滿足了李普曼的虛榮心,也使他獲得與前者的忘年友誼。此后,李普曼每周四都穿越街道,去詹姆斯家中喝茶,熱烈討論政治、宗教和倫理,直到兩年后詹姆斯去世。在給父母的一封信中,李普曼將與詹姆斯的談話稱作“我在哈佛最了不起的事情”。1910年詹姆斯去世,李普曼全力頌揚了這位老師:“詹姆斯愿意傾聽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提出的意見,從社會活動家、教皇到一個大二學生。他像一個教士,一個君主,或者一個街頭演說家那樣誨人不倦……他也許是我們這個時代中最寬宏大量的人!边@是李普曼作為記者寫的第一篇署名文章。
  詹姆斯的哲學影響了整整一代人乃至數代人。他反對教條,稱人必須盡其所能去獲得真理才有資格生活,但必須準備隨時證明這個真理只是謬誤。他貶低機械的唯理智論,推崇意志與經驗。他認為事物可以改善,但永遠不能完美,因此,人必須對事物做出決斷,而不管這些決斷是否完備。詹姆斯的哲學與桑塔亞納幾乎完全相反。李普曼恰如其分地調和并吸收了二位老師的精華。幾年后,在李普曼著作《政治序論》中,他寫道:“任何道德判斷都不能確定生活的價值,任何倫理學說都不能宣告內在的善良!焙髞硭寫過:“不管我們是否心甘情愿,都必須在疑難重重中作出選擇!
  在形成自己的公共哲學之前,李普曼還曾親近過費邊社會主義。1908年春,大火席卷哈佛附近的貧民窟,幾千人無家可歸。李普曼作為志愿者參加了難民救助活動。在煙灰繚繞的殘垣斷壁之間,李普曼第一次看到現實的貧困世界,而此前窮人不過是一個抽象概念。隨后,通過蕭伯納、威爾斯等人的著作,李普曼接受了費邊社會主義。
  費邊社會主義起源于十九世紀后期的英國,主張研究社會實況,以漸進溫和的手段,通過選舉投票來解決問題。它企圖以國家作為推動改革的工具,主張廢止土地私有制,實現工業(yè)國有化和各種社會福利。它吸納了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東西,但剔除了其中威脅社會穩(wěn)定的東西,尤其反對暴力革命。蕭伯納說:“說暴力是進步的產婆?但它同樣是混亂的產婆,是戒嚴令的產婆!
  對中產階級出身的李普曼來說,費邊社會主義符合他既有的進步觀,那就是社會變得更平等;也符合他的精英立場,那就是由科學家和工程師來治理社會,提高窮人生活水準。
  在給女友露西爾的信中,他宣布將費邊社會主義當成新的信仰,但不是主張人人平等,那是濫用民主,而是把宗教與正義、組織和效率當成社會進步的源泉。
  1908年5月,李普曼和另外8位學生成立了哈佛社會主義俱樂部,宣稱要考慮所有旨在重建社會的改良方案。他們在宿舍里開會,討論關于社會不公和正義的問題,也經常走上街角,揮舞著手臂爭辯。他們更付諸行動,向哈佛校方挑戰(zhàn),要求停止剝削校工,允許婦女授課,開設社會主義課程并授予學分。他們甚至為市政選舉擬定社會主義綱領,向州議會提出議案,不過沒得到任何回音。
  李普曼開始鼓動弱勢群體去拿回屬于自己的東西,而且無需文質彬彬,因為“偉大的事情不是靠翩翩風度辦成的”。他跨出哈佛,走向校際,在各種社會主義俱樂部發(fā)表演講,還擔任紐約校際社會主義協會的執(zhí)委。在李普曼成為社會主義俱樂部的意見領袖時,里德贊美他“從不對死人浪費活的語言”,是“我們無敵的首領”。在一次聚會上,里德夸張地走出來向李普曼鞠躬,然后對大家宣布:“先生們,這是美國未來的總統(tǒng)!”
  1910年春,費邊主義的發(fā)起人之一沃拉斯(此時他已與費邊主義決裂)到哈佛講學,成為桑塔亞納和詹姆斯之后,第三個影響李普曼至深的學者。
  沃拉斯對傳統(tǒng)政治學提出挑戰(zhàn),他認為政治與人類生活一樣,本質上是非理性的。人們的政治判斷,不是基于明智地權衡事實及可能后果,而是基于本能、偏見和習慣。他還指出,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偉大社會”中,這個社會環(huán)境如此之大,以致它是不可見的。12年后,李普曼在其代表作《公共輿論》中提出“虛假環(huán)境”、“刻板成見”,源頭正可上溯自沃拉斯。
  在沃拉斯影響下,李普曼開始反思社會主義。1910年春,李普曼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國有企業(yè)不能對社會產生有利影響,私人企業(yè)反而更優(yōu)越。社會主義會失敗。幾年后,他進一步解釋自己為何放棄社會主義觀點,是因為沃拉斯的懷疑——對人的能力是否可以管理一個龐大社會的疑慮。這種疑慮,在1920年奧地利經濟學家米塞斯發(fā)表的《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計算》一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米塞斯懷疑乃至徹底否定在中央計劃中有實行經濟計算和合理配置資源的可能性,這震撼并喚醒了當時還沉浸在費邊社會主義中的哈耶克。李普曼覺醒得比哈耶克更早。
  在哈佛的最后一年,李普曼的初戀結束了,突然而平淡,就像不經意倒掉一杯涼掉的白開水。過去三年里,李普曼不停給露西爾寫信,大談社會主義、人生哲學和美,卻很少表白情愫。假日時,他們也去跳舞,參加晚會,吃一頓潔白無瑕相敬如賓的飯。李普曼認為他們是一對情侶,卻從未公開向露西爾示愛,甚至沒有吻過她。露西爾的熱情漸漸退卻,如一段熄滅火焰的柴禾。1910年,她與一個時髦的出版商結婚,而李普曼事先毫不知情。李普曼勃然大怒,再沒原諒露西爾。雖然參加了她的婚禮,但李普曼拒絕親吻這位別人的新娘,只是對她說:“一切都已經太晚。”然后轉身離去。兩年后,露西爾成為母親,邀請李普曼去她家看新生兒。李普曼拒絕了,他說:“分離已經注定,你和我一樣清楚,這是無可挽回的!睂钇章裕鸵粋背叛過自己的女人做朋友,是件奇怪而做作的事。以后他們再沒往來。
  李普曼習慣將傷害他的人從生活中排除出去,作為一種防衛(wèi)。一般人受到傷害,會悄然離去,帶著頹唐,不讓人看見自己的痛苦。李普曼卻會更堅強,像斯巴達人那樣堅韌不拔,具有反抗精神,并且敢于向對方展示自己的傷口。
  這個習慣使他足以保護自己,從而沉著全面地觀察世界,也使他與人在情感上保持距離。很長一段時間里,他的感情是以概念化的形式表現的。他不喜歡具體的羅曼蒂克情感,那會破壞他醉心的完美理性世界。有次,一位友人問他:“沃爾特,你愛的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答道:“活生生的世界。”這個回答高尚而抽象,但有逃避的傾向。







上一本:安東尼奧尼與中國 下一本:王小波傳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偉大的旁觀者:李普曼傳的作者是宋石男,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