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紀之旅


作者:威廉·夏伊勒     整理日期:2014-09-16 23:54:11

   夏伊勒三卷本回憶錄的第一卷,另兩卷是《噩夢年代:1930—1940》《旅人遲歸:1945—1988》。
     夏伊勒出生于世紀之交的美國中西部小鎮(zhèn),為了逃離那里的保守氛圍,夏伊勒來到歐洲,找到了一份報社的工作。夏伊勒在倫敦報道溫布爾登網(wǎng)球錦標賽,在巴黎報道林德伯格的跨大西洋飛行,在日內(nèi)瓦報道國際聯(lián)盟的會議。作為記錄者,夏伊勒見證了菲茨杰拉德夫婦、海明威、格特魯?shù)隆に固┮颉⒁辽淅む嚳系热说纳钇,有時自己也置身其中。對于大洋彼岸的故事——芝加哥的地下之王、“猴子審判”、風靡全美的“肖托夸集會”、哈定時代的丑聞等等,夏伊勒也娓娓道來。一幅歐美大陸世紀初生的畫卷徐徐展開。
      夏伊勒三卷本回憶錄的第二卷,另兩卷是《世紀初生:1904—1930》《旅人遲歸:1945—1988》。
     面對納粹魔鬼突然出現(xiàn)的嚴峻考驗,夏伊勒受命前往柏林報道。夏伊勒親眼見證希特勒攫取權(quán)力,橫掃歐洲,在與納粹新聞審查機制的斗爭中跟蹤報道了把世界拖向戰(zhàn)爭的每一次重要會議,并隨德軍的鐵騎前往比利時、法國。文字中展現(xiàn)了豐富的歷史細節(jié),帶有強烈的個人視角和臨場感,堪稱《第三帝國的興亡》的“導(dǎo)演評論音軌”。夏伊勒三卷本回憶錄的第三卷,另兩卷是《世紀初生:1904—1930》《噩夢年代:1930—1940》。
  1940年,闊別祖國十五年的夏伊勒返回了美國,繼續(xù)對戰(zhàn)爭的廣播報道。冷戰(zhàn)到來,麥卡錫主義席卷美國,夏伊勒因“左翼”傾向名列《赤色頻道》刊物,由此丟掉了工作,與老友默羅反目,不得不靠寫作和演講勉強度日。寫作生涯起起伏伏,《第三帝國的興亡》又掀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給美德關(guān)系制造了麻煩。隨著時間流逝,舊友接連故去,夏伊勒最后一次來到歐洲故地重游,看到以前心儀的街道和美食,卻有心無力,無限唏噓。
  作者簡介:
     [美]威廉·夏伊勒(1904-1993),著名駐外記者、新聞評論員、歷史學(xué)家。先后為《芝加哥論壇報》、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等媒體服務(wù),1947年獲得當時廣播電視領(lǐng)域的最高獎皮博迪獎。著有《柏林日記》《第三帝國的興亡》《第三共和國的崩潰》等,其中《第三帝國的興亡》成為了研究納粹德國的傳世之作,獲得了1961年的美國國家圖書獎。
  目錄:
  第一卷世紀初生
  前言
  第一篇從大街到左岸:1925
  第一章逃離美國
  第二章巴黎的好運
  第二篇芝加哥:1904—1913
  第三章我的祖先從德國來
  第四章芝加哥的憂與喜
  第五章父親的早逝
  第三篇在愛荷華州的成長:1913-1925
  第六章錫達拉皮茲
  第七章肖托夸的風潮
  第八章寇伊大學(xué)
  第九章初涉報業(yè)
  第十章寇伊的校友第一卷世紀初生
  前言
  第一篇從大街到左岸:1925
  第一章逃離美國
  第二章巴黎的好運
  第二篇芝加哥:1904—1913
  第三章我的祖先從德國來
  第四章芝加哥的憂與喜
  第五章父親的早逝
  第三篇在愛荷華州的成長:1913-1925
  第六章錫達拉皮茲
  第七章肖托夸的風潮
  第八章寇伊大學(xué)
  第九章初涉報業(yè)
  第十章寇伊的校友
  第四篇巴黎歲月:1925-1927
  第十一章報社諸君
  第十二章探索巴黎
  第十三章成為記者的夏天
  第十四章友人何往
  第十五章名媛芳蹤
  第五篇駐外記者:1927-1930
  第十六章林德伯格的飛行
  第十七章駐外記者在倫敦
  第六篇巡游生涯:1928—1930
  第十八章列國游
  第十九章世紀之交的維也納
  第二十章故鄉(xiāng)的大蕭條
  第二卷噩夢年代
  前言
  第一篇通往柏林之路1930-1934
  第一章從印度到維也納(上):喀布爾的小插曲,1930
  第二章從印度到維也納(下):烏爾的中途停留,1930
  第三章維也納:結(jié)婚與失業(yè),1931-1932
  第四章西班牙的一年,1933
  第五章重返巴黎,1934
  第二篇在德意志第三帝國的生活與工作,1934—1937
  第六章希特勒與第三帝國:第一印象,1934—1935
  第七章第三帝國的生活,1934—1937
  第八章希特勒的近臣
  第三篇決戰(zhàn)之路,1935-1938
  第九章初露鋒芒,1935-1936
  第十章閑暇生活,1935—1937
  第十一章全新領(lǐng)域的全新工作,1937
  第十二章回到維也納,德奧合并,奧地利的終結(jié),廣播業(yè)的新突破,1937—1938
  第十三章慕尼黑陰謀,1938
  第四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到來,1939—1940
  第十四章殘存數(shù)月的和平,1939
  第十五章戰(zhàn)爭!征服波蘭,西線的靜坐戰(zhàn),鐵蹄下的丹麥和挪威,1939-1940
  第十六章征服西歐,1940
  第十七章海獅計劃與不列顛之戰(zhàn),1940
  尾聲第三帝國的終結(jié)——紐倫堡的審判,1945-1946
  第三卷旅人遲歸
  前言
  第一篇重歸故土,1945
  第一章戰(zhàn)爭結(jié)束
  第二章獨裁者之死
  第三章對猶太人的最終解決
  第四章廣播界的叛國者
  第二篇最初兩年,1945-1947
  第五章舊朋新友
  第六章一炮而紅
  第七章反共升溫
  第三篇掃地出門,廣播生涯終止,1947
  第八章舊友反目
  第九章最后的重聚
  第四篇潦倒的年代,1948-1959 
  第十章閑云野鶴
  第十一章我的首部小說
  第十二章影壇處子秀
  第十三章《赤色頻道》
  第十四章慘淡的寫作生涯
  第五篇“第三帝國的興亡”:人生拐點,1954-1960
  第十五章浩如煙海的檔案
  第十六章艱難的出版
  第十七章輿論風暴
  第六篇時日無多,1960-1975
  第十八章一段舊日戀情
  第十九章瑪莎·托德的故事
  第二十章政客離世
  第二十一章文人謝幕
  第二十二章故人駕鶴
  第七篇無望無懼:遲暮之年,1975-1988
  第二十三章分道揚鑣
  第二十四章第三共和國的崩潰
  第二十五章再掀波瀾
  第二十六章六十年代
  第二十七章蘇聯(lián)見聞
  第二十八章重返柏林
  第二十九章告別歐洲
  代后記:三卷本回憶錄的寫作經(jīng)過
  一位故事高手……現(xiàn)代史中那些歐洲重量級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對他們的精準描述,堪比作者對自己的描述!ぢ鼜厮固,《光榮與夢想》作者
  活在歷史中的人……非常易讀,描寫了大量有趣的、戲劇化的故事!都~約時報》書評
  非常感人,絕對值得一讀……第一部分是對美國的思考,在重述世紀之交的美國中西部生活時有一種酸甜參半的味道……(在第二部分)他帶來了對歐洲的新聞體書寫。——《星期六書評》
  清醒而活潑、睿智而溫暖——所有的元素一應(yīng)俱全,并且正當其時!都~約客》
  誠懇……富于探索精神……作者的一生和歷史比翼齊飛,他照亮了后者。——《洛杉磯時報》一位故事高手……現(xiàn)代史中那些歐洲重量級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對他們的精準描述,堪比作者對自己的描述!ぢ鼜厮固兀豆鈽s與夢想》作者
  活在歷史中的人……非常易讀,描寫了大量有趣的、戲劇化的故事!都~約時報》書評
  非常感人,絕對值得一讀……第一部分是對美國的思考,在重述世紀之交的美國中西部生活時有一種酸甜參半的味道……(在第二部分)他帶來了對歐洲的新聞體書寫!缎瞧诹鶗u》
  清醒而活潑、睿智而溫暖——所有的元素一應(yīng)俱全,并且正當其時!都~約客》
  誠懇……富于探索精神……作者的一生和歷史比翼齊飛,他照亮了后者!堵迳即墪r報》
  非常值得一讀……他報道了那么多新聞的幕后故事實在新鮮有趣。引人入勝……是歷史與冒險故事的結(jié)合!s翰·錢塞勒,《紐約時報》書評
  所有當代史讀者的重大題材。再沒有比之更詳細的向公眾介紹納粹崛起的書了。——芭芭拉·塔奇曼,《八月炮火》作者
  威廉·夏伊勒是大量歷史事件的第一親歷者。這使得他能夠以超乎尋常的熟悉程度來評說希特勒的德國……他沒有忘懷也沒有原諒納粹。——威廉·曼徹斯特,《光榮與夢想》作者
  不同于以往任何常規(guī)的歷史書籍,夏伊勒回憶錄讓讀者重歷歷史!度宋镏芸
  引人入勝……夏伊勒動人的回憶讓那個十年又活生生地出現(xiàn)在老一代人面前,也讓年輕一代沉迷其中。作為見證者他精煉地鋪開了那段令人痛苦的場景……這是一部氣勢恢宏的作品!冻霭嫒酥芸
  一部生動的人類檔案……少有的讓我感覺與熟知的世界歷史事件有如此直接和戲劇性接觸的作品!材匪埂溈烁窭赘瘛げ魉梗额I(lǐng)袖論》作者
  一位優(yōu)秀的記者……近距離接觸希特勒的夏伊勒最能感受納粹領(lǐng)袖超強的個人氣場……夏伊勒的自傳式敘事貫穿在那一混沌的局勢中,令人印象深刻……這是一本非同凡響的好書。——《時代》
  新聞史上一個了不起的成就。這的確是一段最精準和最吸引人的歷史!度A盛頓郵報》
  本書是夏伊勒三卷本回憶錄的第二卷,另兩卷是《世紀初生:1904—1930》《旅人遲歸:1945—1988》。
  面對納粹魔鬼突然出現(xiàn)的嚴峻考驗,夏伊勒受命前往柏林報道。他親眼見證希特勒攫取權(quán)力,橫掃歐洲,在與納粹新聞審查機制的斗爭中跟蹤報道了把世界拖向戰(zhàn)爭的每一次重要會議,并隨德軍的鐵騎前往比利時、法國。文字中展現(xiàn)了豐富的歷史細節(jié),帶有強烈的個人視角和臨場感,堪稱《第三帝國的興亡》的“導(dǎo)演評論音軌”。
  非常值得一讀……他報道了那么多新聞的幕后故事實在新鮮有趣。引人入勝……是歷史與冒險故事的結(jié)合!s翰·錢塞勒,《紐約時報》書評
  如果真的存在20世紀版的尤利西斯,他必是威廉·夏伊勒無疑。身兼記者、作家、歷史學(xué)家于一身的夏伊勒親眼見證了20世紀諸多重大歷史事件。值得慶幸的是,他把那些事件全都用文字記述了下來……一部非凡的著作!缎菔款D紀事報》
  夏伊勒先生生于美國中西部,他伴著20世紀的腳步長大,他熟知希特勒統(tǒng)治下的德國,他熟悉印度的甘地,他是現(xiàn)存世界秩序創(chuàng)立時期的親歷者……這部著作為讀者開啟了許多管窺歷史淵源的通道。——《華爾街日報》
  夏伊勒留給世人的絕響。對世界上的大事,夏伊勒以其獨特的視角進行了大膽的報道,他讓人們以非同凡響的方式記住了——因而也真正了解了——過去!杜f金山紀事報》
  在這本書里,夏伊勒講述了一個令人著迷的故事,他向讀者炫耀他的巨大成功,以及成功背后的艱辛!恫ㄊ款D環(huán)球報》
  那一年秋冬季節(jié),另一個更偉大的文學(xué)偶像住到了右岸的星形廣場附近。我沒去見他,有一天夜里,他不請自來。那天快半夜,他搖搖晃晃地走進編輯部,徑自坐在了編輯桌邊,那兒剛巧空著。這人已經(jīng)醉到了家,眼光迷離地望著我們,大聲喊:“小伙子們,過來!咱們趕緊把這該死的報紙出了!”
  我小聲問瑟伯:“這人是誰?”
  瑟伯對我大聲說:“他叫斯科特·菲茨杰拉德!
  這時菲茨杰拉德充滿敵意地看著我,問:“從來沒聽說,呃?你還太年輕,呃,所以沒聽說過。”他像箭牌襯衫廣告上的年輕模特,長得輪廓分明,只是鼻子瘦削,向前突出的尖下巴使他的薄嘴唇陷了進去。我意外他并沒有傳說中那么英俊。他的頭發(fā)中分,更加重了他的學(xué)生氣質(zhì),讓你想起那種穿著貉皮大衣來看球賽、懷里擁著傲慢的漂亮女友的傲慢大學(xué)生。
  我說:“我當然聽說過您。而且,我也讀過您的書。我覺得您真是棒極了!薄读瞬黄鸬纳w茨比》這時剛剛出版,瑟伯把他的書借給我,我覺得這本書是新作家里寫得最美的。當然,自我在大學(xué)里讀了他的第一本小說《人間天堂》,就認為他很了不起,而且他比別人更能代表禁酒時代的一代反叛青年。菲茨杰拉德說:“好吧,謝謝,F(xiàn)在,是不是拿點破稿子來,我們把這破報紙出了?”
  瑟伯說:“是,先生。”
  那一晚的編輯很不順手。菲茨杰拉德坐在那兒不走,所以當班編輯拉格納回來時,他擠了個地方坐,悄聲吩咐手下,把我們的稿子塞進他的大衣口袋,不然菲茨杰拉德會把它們一一撕掉。這位不請自來的大編審除了審稿,又添亂地大聲唱起來,還讓我們跟著他一起唱。
  把菲茨杰拉德送回家比編報紙還要難。酒精使他變得好斗。夜班編輯口袋里揣著編輯好的稿子悄悄溜了出去,下樓去印刷廠。我們終于將菲茨杰拉德拉出座位,半拖半抬地把他弄下樓。他見樓對面有個酒吧,就直奔過去,還讓我們兩三個人跟著他。我們一路上進了五六個酒吧,他終于醉得不醒人事。喬拉斯說:“咱們叫個出租車,把他送回家!彪m然喬拉斯長得高大魁
  梧,我、瑟伯、保羅也不瘦弱,可和今晚的其他事情一樣,要完成這件事一點兒都不容易。斯科特聽說回家堅決不干。可是在下一家酒吧,他完全爛醉如泥,我們推搡著把他塞進了一輛出租車,在他掙扎時我們幾乎把他坐在了屁股下面。這樣才把他送回了星形廣場附近蒂爾西特街的家。但是一切還沒有結(jié)束。這座公寓樓外有一道鐵絲柵欄,樓上有個女人在
  喊:“斯科特你渾蛋,你又喝醉了!”
  “塞爾達,親愛的……你……你……錯了……全……錯了……我……沒醉,親愛的……真的……我就像北極熊……一樣……”他大聲喊,盡量發(fā)音清楚。
  那么,這就是有名的塞爾達了,斯科特美麗的妻子,反叛一代的皇后。她是一位活潑的、具有破壞性的伴侶,是菲茨杰拉德傳奇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神話在兩戰(zhàn)之間發(fā)酵,不管日子好壞,都被越傳越神。
  也許只做體育報道是不夠的。5月,在報道網(wǎng)球賽事的中途,命運之輪轉(zhuǎn)動,改變我人生的是我?guī)讉星期前才知道的一位年輕的美國飛行員。5月21日晚,我報道查爾斯·林德伯格從紐約駕駛跨大西洋的飛機直達巴黎,這是激發(fā)全世界想象力的創(chuàng)舉。這位美國飛行員成了世界英雄,顯然也是實至名歸。這是我報道過的最大最激動人心的事件。實際上,這也是當年歐美最大的新聞。保守的《紐約時報》三次在首版用三行的通欄大標題反復(fù)報道——這通常是宣戰(zhàn)或停戰(zhàn)這類報道才有的待遇,還將所有的首版以及接下來的四頁都用于報道此事,盡管那天是周日,《紐約時報》和所有的晨報一樣需要一早發(fā)行、提早印刷,而此事剛剛發(fā)生于紐約時間的周六下午4點半。
  盡管那時候飛行器和汽車都有了八年的發(fā)展歷程,到1927年,似乎還是沒有哪架飛機能夠從紐約直達巴黎。雷內(nèi)·方克機長是法國偉大的戰(zhàn)爭王牌(曾在一戰(zhàn)中擊落75架德國飛機),在那年之前,1926年9月21日曾試驗過駕駛埃格·西科斯基①設(shè)計的大型三引擎飛機,但是他那負重的飛行器在長島羅斯福機場起飛時墜落,導(dǎo)致四名機務(wù)人員中的兩人身亡。而這一災(zāi)難事故并沒有擊退方克和其他人,他們在1927年早春決心再試上一試。3月初,我們收到紐約發(fā)來的快報,稱這看著像是四方競賽:指揮官理查德·E·伯德的美國?颂柸骘w機;少校諾爾·戴維斯的美國退伍軍團號三引擎復(fù)翼飛機;雷內(nèi)·方克新的“西科斯基號”;還有查爾斯·萊文的一架“萊特·貝蘭卡”——他是個怪異的商人,跟他的兩個飛行員克拉倫斯·錢伯林和伯特·阿科斯塔長期不和。報告還簡要介紹了一匹潛在的“黑馬”,此人名不見經(jīng)傳,是“圣路易斯的一名郵政飛行員,名叫查爾斯·奧古斯都·林德伯格”,在圣地亞哥一家鮮為人知的小型賴安航空公司,與眾不同的是他計劃單獨飛行。
  航空學(xué)專家和媒體都不看好這匹黑馬。他們認定獨自一人是無法飛過大西洋的。從體能上說,人是不能持續(xù)36至40小時保持清醒或足夠警覺、時刻注意操縱飛機和導(dǎo)航設(shè)備的。其他所有飛機都有兩到四名機務(wù)人員。多數(shù)教授都認為林德伯格的獨自飛行計劃太莽撞了,甚至是“瘋了”。常給冒險事業(yè)下賭注的倫敦勞埃德公司都拒絕給他下注。在他的競爭者駕駛更大、更牢固、引擎更強的飛機在試驗的最后一刻都不幸機毀人亡的情況下,他的前途就更加渺茫了。
  可以說,除了丘吉爾,當然可能也包括羅斯?偨y(tǒng)和布萊恩,希特勒是我見過最強的公共演說家。至于希特勒的法西斯盟友墨索里尼,在演講方面的能力根本不能和他相提并論。我曾經(jīng)聽過好幾次墨索里尼的演講,他的聲音聽起來極為刺耳,而且內(nèi)容單調(diào)乏味,甚至還有故意假裝的尖叫聲。當然還有甘地,我在印度時也聽過不少他的演講,當他對著一小群人演說的時候,他的表現(xiàn)也是極富感染力的,而且特別能夠打動人。不過甘地本人并不是演說家,他也壓根兒不想做演說家。他的演說能夠吸引10萬農(nóng)民前來聆聽,靠的卻不是他的口才,而是他的政治號召力。甘地發(fā)表公開演講的時候從不故意提高自己低沉的嗓音,也不會做一點點手勢。人們常常說,當希特勒掌權(quán)的時候,幾乎沒有德國人不被希特勒所蠱惑的。然而二戰(zhàn)之后,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卻說這位納粹獨裁者的德語說得很糟糕。我自己的德語遠沒到完美的水平,所以我無法對希特勒的德語水平做出真實的評價,但是我傾向于同意上面的觀點,希特勒的德語水平一般。不過經(jīng)過再三的思索,我仍然不能完全確定這個結(jié)論。希特勒出生于奧地利的德語區(qū),又學(xué)了一些巴伐利亞的方言,這兩個地區(qū)的德語口音和句法都很特別,所以這可能導(dǎo)致一些德國北部的人認為希特勒的德語很差勁。不過德國歷史學(xué)家和檔
  案學(xué)家馬科斯·德瑪魯斯的觀點卻讓我印象深刻。從1932年開始,直到納粹政權(quán)倒臺,馬科斯聽過希特勒的現(xiàn)場演講要比我多得多,他最后得出的結(jié)論是希特勒的德語說得非常好。
  很快我們就到了哥德斯堡,這是萊茵河畔最美麗的小鎮(zhèn)之一。張伯倫和希特勒將在這里繼續(xù)安排捷克斯洛伐克的命運,全歐洲都在翹首等待最后的會談公告。一周前他們的貝希特斯加登會談算是這場綏靖大戲的第一幕,現(xiàn)在第二幕也即將上演。我和一家德國雜志的編輯一起坐在希特勒下榻的德森酒店的天臺上吃早餐。這個編輯是個奧地利人,我知道他其實很討厭希特勒。我們邊吃早飯邊鳥瞰萊茵河的景色,突然希特勒出現(xiàn)了,他徑自走過我們,直接走向河畔去檢查他的專屬游艇。朋友用手肘輕輕撞了我一下。
  “看他走路的樣子!”
  其實我已經(jīng)注意到了,他每走幾小步,他的右肩都會神經(jīng)性地聳動一下,同時左腿抖動。當他走回來再次經(jīng)過我們,我更仔細地觀察了他。一樣的神經(jīng)痙攣,眼角有難看的黑斑。我心里暗想:“這個人已經(jīng)處于精神崩潰的邊緣了!”此時我終于明白了一件事情,之前我在柏林的時候,一些納粹黨內(nèi)的老黨員總是在談?wù)撘粋詞——“啃地毯的人(Teppichfresser)”。當時我還不明白,后來有人悄悄告訴我,這個詞是用來描述希特勒的。據(jù)說元首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癥,而且其癥狀極為奇異——近一周以來,希特勒每天都會例行狂躁地咒罵捷克斯洛伐克人和貝奈斯總統(tǒng),然后會直接撲向地上,用嘴撕咬地毯。我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但自從萊茵河的天臺那天之后,我就有些相信了。
  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過去,可是直到今天我還能記得1938年的9月我承受的緊張與壓力。9月6日,希特勒在紐倫堡組織了盛大的納粹黨年度游行,其間緊張的氣氛讓人覺得歐洲即將再一次走向命運的轉(zhuǎn)折點。到了9月12日,這種氣氛更加峻急,據(jù)說希特勒已經(jīng)計劃于當天宣布進攻捷克斯洛伐克,以解決蘇臺德問題。
  9月10日,我回到布拉格,當?shù)剡是一片平靜,但是卻能感覺到憂慮。9月5日,幾乎陷入絕望的貝奈斯總統(tǒng)決定做最后一搏,他召見了蘇臺德人的談判代表,讓他們把自己的要求全部寫下來,不管是什么,他都通通接受。
  1941年的時候,魯?shù)婪颉ず账勾畛孙w機前往倫敦,希望勸降英國政府,被英國人一直扣留到戰(zhàn)爭結(jié)束,現(xiàn)在盟軍法庭把他也從倫敦帶回了德國接受審判。據(jù)說赫斯被抓回來以后,一直在紐倫堡的監(jiān)獄里裝瘋。我想對于一個狂熱納粹分子來說,裝瘋應(yīng)該不是難事,我一直覺得他精神有問題。他曾經(jīng)的辦公地點也在威廉大街,現(xiàn)在也不復(fù)存在。大街的遠端是納粹宣傳部大樓,現(xiàn)在只剩下幾堵被戰(zhàn)火熏黑的殘壁,滿地都是斷裂的房梁和碎磚石。我和霍華德在宣傳部廢墟轉(zhuǎn)悠了好久,我們討厭納粹宣傳部和戈培爾——我們在這里停了多少謊言。
  我匆匆來到街對面的帝國總理府——希特勒生活、工作的地方,最終也死在了這里。現(xiàn)在它也不剩什么了。房梁和光禿禿的墻壁成片地倒塌,堆積如山。一個形容枯槁的蘇聯(lián)紅軍守衛(wèi)在總理府防空地下室外面,我從那里了解到,納粹的宣傳——“英勇犧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與布爾什維克戰(zhàn)斗”根本就是在撒謊。
  希特勒是在總理府的地下室里自殺的,臨死前一天他終于和他的長期情人艾娃結(jié)婚了。然而婚禮剛剛結(jié)束24個小時,艾娃就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服毒。然后,他舉起左輪手槍吞槍自盡。當時蘇聯(lián)紅軍已經(jīng)逼近總理府,近得已經(jīng)是蘇聯(lián)火炮的平射距離。希特勒自殺身亡的具體時間是1945年4月30日,星期一,下午3:30。這一天距離他56歲的生日剛剛過去10天,距離他成為德意志總理12年零3個月差一天。他曾經(jīng)差點毀滅了蘇聯(lián),現(xiàn)在為了避免自己成為蘇聯(lián)的俘虜,只好自行了斷。
  在阿道夫·希特勒執(zhí)政期間的最后一年左右,尤其是最后幾個月里,德國軍隊在俄國境內(nèi)以及西線遭遇了數(shù)次慘敗,對他本人和他的政權(quán)形成了威脅,隨后他蛻變成了一個狂暴的、常常精神失控的人。長期指揮戰(zhàn)爭形成的緊張,戰(zhàn)場失利帶來的沖擊,很少走出眾多地堡式的地下指揮中心,缺少新鮮空氣,缺乏鍛煉,生活方式不健康,越來越頻繁地亂發(fā)脾氣而不加控制,最后還有,在庸醫(yī)西奧多·莫雷爾指導(dǎo)下,每天服用各種有毒藥物,希特勒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tài)已經(jīng)變得一團糟。軍內(nèi)一小批持不同政見者的領(lǐng)軍人物克勞斯·馮·施陶芬貝格上校在希特勒位于東普魯士的地下指揮部里安放炸彈,差點把他炸死,導(dǎo)致他負了傷。那次爆炸不僅傷及他一只胳膊,還把他兩只耳朵的鼓膜擊穿了,導(dǎo)致他常常突然產(chǎn)生暈眩。
  東部和西部兩條戰(zhàn)線日益吃緊時,希特勒的暴脾氣越來越歇斯底里。總參謀部最后一批高官的前任之一是海因茨·古德里安將軍,他成了希特勒多次宣泄的特殊對象。俄國人將幾個德國整編師遏阻在波羅的海一帶,1945年2月13日,古德里安堅決主張將這幾個整編師經(jīng)由海路撤回國內(nèi),元首轉(zhuǎn)過身子,直視著他。
  希特勒緊握雙拳,抬起雙臂,由于惱怒,他兩頰通通紅,他渾身不停地抖動著。他站在我面前,由于暴怒和完全喪失了自制力,他徹底變了個人。每次爆發(fā)完,他總會沿著地毯邊緣來回踱步,然后他會緊貼著我猛然站住,重新爆發(fā)一輪指責。他不停地尖叫,他的眼珠似
  乎要從眼眶里跳出來,他的兩個太陽穴青筋暴脹。
  有一次,為躲避希特勒揮出的拳頭,古德里安的副官揪住他的制服,把他拉到了一邊。
  4月15日,希特勒的情婦艾娃·布勞恩從巴伐利亞來到柏林,跟希特勒住在了一起。在德國,很少有人知道艾娃的存在,了解她跟阿道夫·希特勒關(guān)系密切的人則更少,而她作為希特勒的情婦已有12年之久。為復(fù)原阿道夫·希特勒以及第三帝國在最后時日里的真實情況,我到處搜集資料。直到1945年11月,我才了解到艾娃的存在,這讓我驚詫不已。我在柏林工作了那么多年,而我從未聽說他們的事。納粹黨徒跟我談到過許多所謂希特勒跟其他女人有染的事——可從來沒人提到艾娃·布勞恩!根據(jù)我掌握的情況,希特勒唯一一次真愛對象是他年輕的外甥女吉莉·拉包爾。希特勒成為總理兩年前,在慕尼黑期間,他把吉莉逼得自殺了。我現(xiàn)在知道,希特勒極有可能從未愛過艾娃·布勞恩,多數(shù)時候,他不讓伊娃待在身邊,也很少讓伊娃前往柏林,他喜歡的無非是有她在身邊作伴而已。
  “在整個德國范圍內(nèi),”元首的司機埃里克·坎普卡后來說:“艾娃是最不幸的女人。她一輩子多數(shù)時候都在等待希特勒!
  回國定居大約一年左右,我跟我們時代最非凡的女性之一見了面。當年我在紐約長住時,文學(xué)評論家范·威克·布魯克斯是我的鄰居,有一次,他邀請我和海倫·凱勒共進晚餐。當初遠赴印度的我曾經(jīng)迫切地想見甘地,除他以外,我這輩子唯一迫切想見的人就是海倫·凱勒。像其他人一樣,我熟悉她的故事,可我從未真正相信過,她的故事竟然都是真的。我完全無法相信,由于嚴重疾病,19個月大即喪失視覺和聽覺,隨后變成啞巴的孩子,怎么可能通過教育學(xué)會了讀書、寫作、交談!遠不止如此,她最終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成了拉德克里夫?qū)W院的優(yōu)等畢業(yè)生,成了文學(xué)和歷史學(xué)大家,還成了精通多種外語的大師!這樣的成就簡直讓人無法想象。當然,海倫·凱勒的成功不僅因為她有天分,也因為她遇到了天分極高的老師和伴侶,首先是安妮·蘇利文,爾后是約翰·梅西夫人,后者在海倫只有7歲大時接手了她的教育,并且一直陪伴她,直到梅西夫人1936年過世——當年海倫·凱勒已經(jīng)56歲。接替梅西夫人的是另一位非凡的女性,波莉·湯姆森小姐。
  1947年初,我們在紐約東區(qū)一家飯館見面那一晚,波莉·湯姆森小姐始終伴隨在海倫·凱勒身邊。我突然意識到,海倫·凱勒是個舉止優(yōu)雅的美人,我意識到這一點之前,我們早已沉浸在忘我的交談中了。不幸的是,我一直未能找到關(guān)于那一晚的日記;貞浤且煌,我只能一部分憑借記憶,一部分借助海倫·凱勒事后寫給我的一封動人的信。被她的人格魅力和敏捷的思維所吸引,我事后才回憶起我們是如何交流的。如今我記得,當時我無法完全理解她的話。她說話用的是假嗓(毫無疑問,她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導(dǎo)致她說出的話含混不清。因而湯姆森小姐總是要重復(fù)她說過的話。有時候,在我說話時,湯姆森小姐會在凱勒的一只手上變換著手法進行敲擊。由于凱勒是個感情豐富和渴望交流的人,我們的交談常常變得熱烈,每到這種時候,凱勒會把她的手指貼到我的嘴唇上,通過讀唇理解我說的話。
  凱勒自稱,我在柏林播音期間(以及愛德華·默羅在倫敦播音期間),她是我的“熱情聽眾”,這讓我頗感意外。她還說,她特別想知道,在納粹德國那些漫長的歲月,我究竟是如何度過的。當然,實際上她無法聽到我們的播音,波莉·湯姆森利用她們稱之為“手語字母”的敲擊方式向她進行轉(zhuǎn)播——即,在她的一只手上敲擊出我們所說的字。
  我漸漸意識到,凱勒的雙手不僅十指修長,而且敏感,那雙手是她與外界交流的關(guān)鍵所在。與其說她通過讀唇與人交流,莫如說她通過十指敲擊的手語密碼接收信息和傳達信息。有一次,她說:“從我2歲至今,除了睡覺,我的雙手從來不休息。它們意味著我身外的世界——它們是我的兩眼、雙耳,它們是傳達我的想法和美好愿望的渠道。”
  還在晚餐現(xiàn)場時,我就驚訝于凱勒怎么那么快就明白了大家交談的內(nèi)容,而且,她表達想法也快得出奇。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交流得非常順暢,多數(shù)時候,我完全意識不到她和湯姆森小姐一直在以快如閃電的速度敲擊著對方的手。湯姆森小姐轉(zhuǎn)達她的說法時,不僅會借助對方在她手上的敲擊,還要借助對方的發(fā)音,唯有她能聽懂凱勒的意思。
  





上一本: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 下一本:很大很大的大問題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紀之旅的作者是威廉·夏伊勒,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