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擔當》何以提出中國的擔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實現經濟大發(fā)展,國際影響力也逐漸提高。然而,倘若偏廢文化,內失民族精神,外無文化作為,有大國之名而不能盡其責,則悖謬矣。 中國為什么能夠擔當?在西方現代文明基礎上建構起來的以金融資本為主導的商業(yè)社會、消費社會,越來越多地表現出其自身難以應付的問題,中國當激發(fā)出中華文明的現代創(chuàng)造力,以“大同世界”為方向促進這些問題的解決。 中國如何擔當?以文化為重,以文化為根基,重新樹立勤儉、包容、正義、中庸等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與人格典范,尊重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與宗教信仰,并將這些精神滲透到經濟、政治、外交等各個領域。 《中國的擔當》為訪談整理,訪談對象是既有豐富的外交經驗、又有傳統(tǒng)文化深厚積淀的國際問題專家兼學者。訪談由中國地緣政治、國際關系的歷史脈絡展開,回顧了中國特別是自近代以來的歷史道路,分析了中國在當今世界上的位置,而zui終落實在文化上,提出未來文化重建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中國只有實現民族精神的自立,重建高尚的國民品格,開掘出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力,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進而肩負起大國責任,對百姓、世界以及人類前途皆有所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