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釋放改革紅利的16個關鍵問題


作者:舒天戈     整理日期:2018-11-19 02:28:29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外交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國人共享改革發(fā)展帶來的紅利果實,世界對此有目共睹。當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進入了關鍵時期,在內部環(huán)境上,發(fā)展階段發(fā)生歷史性跨越,社會需求結構明顯變化;在外部環(huán)境上,后危機時代充滿著不確定性。概括地說,中國的發(fā)展面臨著歷史性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深刻剖析了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走向,凝聚了全黨全社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形成了改革理論和政策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我國未來5至10年中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和總部署!稕Q定》鮮明地體現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往開來,高瞻遠矚,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對未來的改革發(fā)展趨勢作出正確的判斷,規(guī)劃設計出今后改革發(fā)展的路線圖,以改革的突破釋放更多的紅利。這是時代的發(fā)展需要,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必需。
  ◎ 改革是中國繁榮富強之路
  中國共產黨是既勇于改革又善于改革的政黨。在民主革命時期,黨成功地領導了革命,革命也成就了黨。在從革命黨轉變?yōu)閳?zhí)政黨之后,中國共產黨不斷地進行改革的探索。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證明,改革開放挽救了黨,黨在改革開放中又譜就了新的歷史篇章。中國共產黨以改革開放實現了執(zhí)政方略的轉變,以改革開放扭轉了歷史乾坤,以改革開放開啟了執(zhí)政新時代,并zui終以改革開辟出一條既具有“社會主義”本質又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之路”,創(chuàng)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九十多年奮斗、創(chuàng)造、積累的根本成就,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發(fā)展。”歷史表明,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歷程共同鑄就了這一根本成就的輝煌,而改革是我們珍惜、堅持、發(fā)展這一根本成就的制勝法寶。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在21世紀初期,我們就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并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道路上走了10多個年頭,但是在中國國內,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轉變,影響經濟社會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也依舊十分繁重。
  改革開放作為一場偉大革命,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開放之路從來就不是順境和坦途,而是布滿了險情和荊棘。中國共產黨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指引下,不畏艱險,勇于改革,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突破無數束縛與重圍,一鼓作氣“殺出一條血路”來的。
  當前,確有一些人開始對改革開放產生了質疑,將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所有問題,都統(tǒng)統(tǒng)歸咎于改革開放。的確,現階段我國社會中存在著收入分配不公、城鄉(xiāng)和區(qū)域之間發(fā)展不平衡、資源環(huán)境破壞污染等問題。殊不知,這些問題的存在恰恰是由于改革開放不徹底、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所帶來的,有些是經濟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所必須經歷和面對的問題。然而,有些人卻據此對堅持改革開放產生了動搖,有些人更是主張要回歸到計劃經濟時代。對此,我們必須予以警惕。
  改革開放的精髓在于,通過不斷鞏固和增強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來使各級微觀經濟主體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空間去參與競爭,創(chuàng)造財富,發(fā)展經濟。對于中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而言,越是困難時候,越是要堅定不移地堅持改革開放這一基本國策,這是經實踐檢驗并證實了的一條真理。正如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所指出的:“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痹诩磳⒄归_的全面深化改革中,我們應該始終堅信,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方向,抓住時機不斷在深化中取得新的突破,才能釋放更多的紅利,才能推動中國經濟在未來持續(xù)增長和健康發(fā)展,才能使中國真正走上民族振興、繁榮富強之路。
  ◎ 過去30多年的發(fā)展依賴于改革紅利
  改革為中國帶來了巨大的紅利。它打破了計劃經濟的藩籬,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無到有逐步發(fā)展,并結出了累累碩果。它使中國從一個貧困落后、封閉的國家成長為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使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了一個大臺階,國際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國家的面貌發(fā)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的活力之源,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
  30多年來,改革為中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三個增長的源泉:一是源于市場的擴大,即“斯密增長”;二是源于創(chuàng)新,即“熊彼特增長”;三是源于制度變革,即“諾斯增長”。回顧我國過去30余年的經濟增長,可以看出,無論是“斯密增長”還是“熊彼特增長”,均源于“諾斯增長”。
  diyi次是20世紀80年代初,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核心的農村改革,帶來農業(yè)生產效率的大幅提高。第二次是20世紀90年代初,鄧小平南方談話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確立,改革開放的力度加大,潛在經濟增長率從90年代初的9.8%上升到1994年的10.3%,5年平均潛在增長率為10.1%。第三次是本世紀初,加入世貿組織后,潛在經濟增長率從2001年的9.8%上升到2006年的10.7%,6年平均增速為10.4%。從改革開放以來這三次潛在經濟增長率提高的分析看,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根源于制度變革帶來的制度紅利。未來10年,我國將面臨內需紅利、城鎮(zhèn)化紅利等新的紅利,但無論是內需紅利還是城鎮(zhèn)化紅利,都直接依賴于制度紅利的釋放程度。在改革遠未完成的情況下,改革帶來的制度紅利潛力更大,更具有根本性。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從“計劃”走向“市場”,從“短缺”走向“充!,從“貧困”走向“小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改革緊緊相連,須臾不可分離,一同成為當代中國的宿命,成為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生命。30多年來的經濟社會建設和發(fā)展實踐表明,對于中國而言,實施改革開放,以改革促進開放,以開放推進改革,是實現國家強盛、人民幸福的必經之路。中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之所以能夠在短短的30多年時間里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zui根本的經驗就是我們始終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回顧30多年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命題,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提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道路,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逐步開辟、拓展并越走越寬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和豐富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逐步確立和加以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中越舉越高的。
  ◎ 改革已進入了深水區(qū),到了攻堅階段
  實踐發(fā)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當前,中國正處在進一步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機遇期,改革已經進入了深水區(qū)和攻堅階段。正如《決定》所強調指出的,全黨“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zui大限度集中全黨全社會智慧,zui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以更大決心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fā)展”。
  30多年來,改革開放在創(chuàng)造“中國奇跡”的同時,也伴隨著一些“成長的煩惱”,出現了諸多問題。在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績的同時,許多更深層次的問題逐漸暴露,由于部分改革不到位而造成的問題經過長期的積累也出現爆發(fā)的跡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市場仍然受到過度的行政干預,政府和市場界限不清,行政壟斷仍然廣泛存在。行政權力過度參與市場扭曲了資源配置,并助長了權力尋租造成的腐敗現象。
  二是利益失衡,收入分配的差距造成貧富差距擴大,一方面高收入階層財富增長較快,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而另一方面我國絕對貧困人口近4000萬人,低收入群體還有2.7億人;兩極分化勢頭需要得到遏制,與此相關的收入分配制度、稅收制度改革進度緩慢,社會保障體系尚不健全,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不夠,并逐漸產生階層固化的現象。
  三是法治不彰,政府轉型乏力。依法治國的方略雖然早已確立,但是公權力“普遍性違法、選擇性執(zhí)法”現象嚴重,公民權利得不到有效落實和保障。政府職能缺位、錯位、越位并存,距離法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還有較大的差距。
  四是發(fā)展不協(xié)調。這主要是指城鄉(xiāng)之間、區(qū)域之間、經濟與社會之間發(fā)展不協(xié)調問題。城鄉(xiāng)之間發(fā)展不協(xié)調問題非常突出,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存在巨大差異。同時,城鄉(xiāng)社會事業(yè)發(fā)展、城鄉(xiāng)基礎設施和面貌也存在巨大差異。我國區(qū)域發(fā)展不協(xié)調、不平衡現象也比較嚴重。如:區(qū)域間發(fā)展差距加大,并且有繼續(xù)擴大的趨勢;區(qū)域之間低水平競爭嚴重,同層次產業(yè)競爭激烈,呈現出利益互損的缺點。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三農”問題、失業(yè)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滯后以及腐敗等社會問題。
  五是能源和環(huán)境存在嚴重問題。當前我國正以歷史上zui脆弱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承載著zui龐大的人口,進行著空前的經濟建設,以zui快的速度消耗著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資源。我國的環(huán)境污染,不僅對國民經濟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影響,而且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此外,水土流失嚴重、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下降、生物多樣性銳減、外來物種入侵等種種環(huán)境問題,已經危及國家生態(tài)安全。
  六是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問題。目前,我國的經濟增長屬于出口和投資拉動型增長模式,國民經濟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長期失衡,經濟增長長期依靠投資拉動,而國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很弱。與國際平均值相比,目前我國的投資率高17個百分點,消費率低18個百分點;投資貢獻率高12個百分點,消費貢獻率低20個百分點。
  七是由于世界經濟動蕩不安而導致了出口受限,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粗放型發(fā)展帶來的環(huán)境壓力巨大,長期以來的高投入、高污染、以出口為導向的傳統(tǒng)發(fā)展模式不可持續(xù)。而啟動內需拉動經濟又面臨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過大等問題的制約,經濟發(fā)展有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險。
  八是社會和諧與穩(wěn)定出現了問題。社會穩(wěn)定問題主要表現在影響社會安全與穩(wěn)定的事件增多,社會穩(wěn)定和安定團結的大局遭遇到嚴峻挑戰(zhàn)。各種因素綜合在一起,使社會處于矛盾運動之中。這些社會矛盾一旦處理不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將會受到直接影響。
  上述這些問題的具體成因非常復雜,有的是改革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而出現的新問題,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有的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滯后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市場機制不完善造成的。
  總而言之,改革已經到了攻堅階段,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關頭,這就是我們今天的改革所面臨的嚴峻形勢。
  在新形勢下,改革開放的環(huán)境更復雜,使命更艱巨,任務更繁重,要求也更高。我們只有勇于變革、勇于創(chuàng)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不為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才能繼續(xù)奮勇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信心、凝聚共識。堅持改革正確方向,敢于啃硬骨頭,敢于涉險灘,既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阻礙,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勇于開拓,聚合各項相關改革協(xié)調推進的正能量。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向世人的莊嚴宣示,也是對中國未來發(fā)展的鄭重承諾。
  1.本書內容豐富充實,以16個問題的形式對改革涉及的經濟、行政和社會等改革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為改革獻計獻策。
  2.本書具有很強的時代性,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新的歷史時期,改革已然成為時代的主題,本書正是從這一時代的主題出發(fā),把改革的涉及的問題加以呈現,并提出系統(tǒng)而極具針對性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涉及中國改革的有益讀本。





上一本:以開放促改革 下一本:全球正義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釋放改革紅利的16個關鍵問題的作者是舒天戈,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