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山谷冰川 ————比爾德莫爾冰川 比爾德莫爾冰川長達200千米,寬40千米。它們浩浩蕩蕩地從南極高原上直瀉2200米到達羅斯冰架?茖W家在冰川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石化木、蕨類植物和珊瑚等生物化石,這證明了南極洲并非從來都是這樣的冰天雪地,它在過去曾經(jīng)有過一個溫曖并充滿生機的時代。 落入羅斯陸緣冰的“冰川瀑布” 比爾德莫爾冰川是東南極洲大地壘山地中的外流冰川。源于多米寧山脈。從海拔2,100米的谷地流出,寬約19千米,長約160千米。以冰瀑布形式落入羅斯陸緣泳。 陸緣冰一般是指位于南極大陸邊緣、與大陸相連的浮動冰層,通常在由冰河流入海洋過程中形成。陸緣冰本身的解體融化對海平面不會產(chǎn)生直接影響,但隨著它的解體,原先受其保護的冰河等往往會加速融化,這不僅會導致海平面上升,還可能對洋流循環(huán)和氣候變化產(chǎn)生影響。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很關(guān)注陸緣冰的命運。 過去10年中,南極東部的拉森陸緣冰兩次出現(xiàn)大面積的突然解體,讓科學家們頗感困惑。由英國和阿根廷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小組最新研究認為,這一現(xiàn)象可能與拉森陸緣冰之下的海水變暖有關(guān)。陸緣冰1995年和2002年,拉森陸緣冰北部兩塊面積分別相當于盧森堡領(lǐng)土大小的區(qū)域分別解體,形成冰山。兩次解體均在幾個星期內(nèi)完成,比南極陸緣冰通常的變化速度快得多。早先一種比較流行的解釋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南極地區(qū)氣溫上升導致了更多冰雪融化,融水滲入陸緣冰后加快了裂縫的形成和最后的解體。 羅斯陸緣冰是南極洲最大的陸緣冰。在羅斯海南部,南達南緯85°以南,北達南緯780°長、寬各約640千米以上。面積53.85萬平方千米。大部分浮在大陸架上,冰厚約200米。流速平均每年1240米。表面除局部有裂縫和壓力脊外,大半平滑,便于雪橇通行。臨海的前緣形成壁立的冰障。1841年英國人羅斯首先到達。 南極洲曾經(jīng)有過溫暖的氣候 比爾德莫爾冰川是南極洲中部的冰川。從南極高原下降約2200公尺至羅斯陸 緣冰,將橫貫南極洲的山地分隔成毛德皇后山和亞歷山德拉皇后嶺。比爾德莫爾冰川長200千米,寬40千米,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的山谷冰川。 毛德皇后山位于南極洲中部,為南極洲橫貫山地的一段。從羅斯陸緣冰頂部向東南延伸800千米。1911年為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發(fā)現(xiàn),以挪威皇后之名命名。地勢崎嶇,散布有冰川。有數(shù)座山峰海拔超過4000公尺。蘊藏有大量的煤。 亞歷山德拉皇后嶺是南極大陸的主要山脈。其中柯克帕特里克山高達4528公尺。位于羅斯陸緣冰西緣的羅斯屬地,聳立在干谷與南極山脈的毛德皇后山脈之間,比爾德莫爾冰川將其與毛德皇后山脈分開。該山脈有準平原區(qū),覆蓋有14層玄武熔巖流平層的弗拉山就位于該山脈中。以英國亞歷山德拉王后命名。 1908和1911年英國探險家沙克爾頓和史考特先后在去南極的途中發(fā)現(xiàn)了比爾德莫爾冰川,并冠以其資助者之名。在以后的科學考察中,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冰川含有石化木、蕨類植物和珊瑚的化石。這是南極洲一度有過溫暖氣候的證據(jù)。 南極探索的足跡: 1978年,日本勇敢的單身探險家植村獨自駕著狗拉雪橇,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一個人單獨到達北極點的艱難旅程。他是到目前為止,唯一的只身到達北極點的亞洲人。 1979年,一個前蘇聯(lián)探險隊,第一次靠滑雪從冰面上到達了北極點。 1993年4月8日,一位名叫李樂詩的香港女士,第一次代表占世界人口1,5的中華民族乘飛機到達北極點,迎著狂風展開了一面五星紅旗。 南極洲伸出的巨大“舌頭” ————厄巴斯冰舌 被稱為“厄巴斯冰舌”的冰川呈現(xiàn)出鋸齒型突出的形狀,它十分狹長。長約7英里(11.2千米),33英尺高(10.1米)。這種特殊結(jié)構(gòu)的冰川是隨著南極洲的厄巴斯冰川的快速流過厄巴斯山,進入麥克莫多海峽而形成的。 “冰舌”的成因 冰舌是指山岳冰川離開粒雪盆后的冰體部分,呈舌狀,故名。與消融區(qū)大體相當,是冰川作用最活躍的一段。表面常有冰面流水,冰裂隙,冰內(nèi)還能形成冰洞、冰鐘乳、冰下河,其前端常因冰雪補給和消融對比的變化而變化,發(fā)生冰川的進退。冰舌的長度、寬度大小差異很大,由冰川形成和發(fā)展的條件決定。 由于南極洲繞極海流在此處突然北后轉(zhuǎn)變,使得大陸周邊的冰層被攜帶人海。 P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