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者說:深圳公益人訪談錄》對深圳18位公益領(lǐng)域的開拓者和從業(yè)者進行了深度訪談,通過一個個社會組織創(chuàng)業(yè)者、從業(yè)者的生命故事,展現(xiàn)深圳社會領(lǐng)域這幾十年來的發(fā)展,反映公益行業(yè)所處的制度環(huán)境的變化以及深圳40年來的變遷。 早在數(shù)月前,就答應為宇珊這本書寫序。 趕上疫情,厚厚的書稿在手里壓了很久。偶爾翻閱,頗感欣慰。雖是口述史,記載的卻非舊事,述如當下,論及過往。 還是在宇珊讀博的時候,我開始了口述史研究。常帶著幾個學生訪談,整理,統(tǒng)稿,邊干邊學,不但完成了任務,學生們也在實踐中掌握了要領(lǐng),久而久之,他們也成了口述史的達人。想來宇珊的基本功,必是在那一段磨礪中練就的吧。 口述史,顧名思義,乃口述者所講述的歷史。但這歷史并非官修的正史或散落民間的野史,而是有著鮮活生命印記和親身經(jīng)歷的人生史。我之所以喜歡和在乎口述史,是因為它留住了歷史的細節(jié),并通過可信的社會資本證實了那被講出來的歷史。宇珊在書中記載了她所訪談的18位深圳公益人。什么是“深圳公益人”?宇珊說有三個特點:一是“不安分、愛折騰”,二是“善于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三是“有情懷、有理想”。讀了她的書稿,我想再加兩個特點,一是創(chuàng)新性,用行為書寫歷史;二是可述性,用故事講出歷史。仔細想想,這5個特點或許不僅僅屬于書中述及的18位主人公,或許也屬于活躍在深圳這座改革開放□前沿的城市里的所有公益人吧。寫到這里,我的眼前立即浮現(xiàn)出他們中的一位:郭小慧。我曾在一本口述史的書中記載了她的故事,依然記得和她每次對話的場景,她美麗深邃的目光,考究得體的服飾,輕松卻滿載正能量的話語,尤其她講述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堪稱里程碑的歷史。我想,或許她已成為深圳公益人的一個標桿,宇珊大概在有意無意間就已經(jīng)用了這個標桿?你看本書中的每一位無不處處閃現(xiàn)著郭小慧的影子。其實,公益人身上有許多共性,恰是此書所盡力呈現(xiàn)的東西:人性之共美,天地之和德,日月之同輝。 《周易·大有》卦云:自天佑之,吉無不利。我想借用此句,表達對書中每一位深圳公益人的感恩和敬意。公益乃大道,大道之行,必有天佑。期待并祝愿:在公益人的努力下,深圳的公益必將承載更加美好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