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圣人,這是中國人婦孺皆知的。不過,這只是孔子身后人們對他的崇敬而已。至于至圣、至圣先師、大成至圣先師、文圣、太師、文宣王、衍圣公、文宣帝、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師等等頭銜與官爵,那都是虛的,是歷朝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借助孔子的思想以鉗制人們思想的政治權術,是為了榨取孔子的剩余價值而已。其實,拂去這些讓人眼花繚亂的外加光環(huán),還原歷史,孔子并非是讓人不可接近的非凡人,而只是一個讓人即之可溫的鄰家老伯而已。不過,由于孔子是兩千多的前的人物,是一個遠去的歷史影像。從《論語》中,后人看不出完整的孔子形像;由《史記·孔子世家》,我們也不能看清孔子的音容笑貌;看《孔子家語》,人們也不能還原出一個清晰的孔子形象。正因為如此,對于孔子的認識,歷來的人們都是見仁見智的,孔子在不同人的心中,形象都是不同的。但是,不論怎么不同,有一點應該是相同的:孔子是人不是神,他有與普通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他身上可能有平凡人所沒有的特質,但絕對具備平凡人所共具的人性弱點。他有我們現(xiàn)代人所缺少的某種氣質,但絕對是生活于我們之中的肉身凡胎,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祉,更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鬃邮莻理想主義者,但因為身處中國歷史上巨大的社會變動時期,他抱守的理想不切實際,這就注定了他只能是一個失敗主義者。他的理想只是鏡中之月,水中之花,可遠觀而不可近褻,可向往而不可實現(xiàn)?鬃邮莻失敗主義者,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成功者,因為任何時代的任何帝王將相、任何風云人物都不及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力?鬃拥睦硐胗肋h只是理想,永遠沒有實現(xiàn)的可能,但它卻像一盞萬古不滅的明燈,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力量,讓人們覺得這個世界還有希望,還有為之努力奮斗的動力。長篇歷史小說《鏡花水月:孔子》,以史料為依據,以孔子的生活現(xiàn)狀與奮斗掙扎為主線,對春秋時代動蕩的時局與人心進行了生動地敘寫,不僅生動地再現(xiàn)了孔子的音容笑貌,而且也還原了歷史上真實的孔子肉身凡胎形象。 本書系著名修辭學家、語言學家,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吳禮權博士所著。分別于2013年10月與2014年4月由臺灣商務印書館、暨南大學出版社以繁體與簡體兩個版本在海峽兩岸同步出版發(f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