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絕響--永遠的鄧麗君


作者:姜捷     整理日期:2021-12-17 03:55:57

 第七章 甜蜜蜜
  取材自印度尼西亞民謠的《甜蜜蜜》是鄧麗君的招牌歌之一,錄制這首歌時,正是她對愛情最憧憬、身邊有眾多人追求,還沒有被愛情刺傷過的花樣年華,詮釋起這首歌曲分外甜蜜,也婉轉(zhuǎn)動聽。大陸君迷相當喜歡這首歌,大部分人都以這首歌做手機的來電答鈴,甚至于香港還以這首歌為故事發(fā)展主軸,拍了一部同名電影《甜蜜蜜》,男女主角是黎明和張曼玉,更因而把張曼玉送上了亞洲影后的寶座,浪漫魅力功不可沒。
  《甜蜜蜜》是一首愛情氣氛濃厚的歌,鄧麗君唱來傳神、動人,但在真實人生里,鄧麗君的情路卻走得非常辛苦。鄧媽媽提起女兒的情事就不免心疼,其實,在做娘的心里,不管女兒的聲名再響、財富再多,也不過希望看她早日找到好人家。但圍繞在她身邊的人雖多,可惜就沒有一個可以走到她的心里、夢里去,唯一愛到論及婚嫁的卻又傷她最深,她的戀情應(yīng)該是她心靈角落最不愿被提起的一段。
  暗戀帥哥
  十八歲初戀夢碎傷心欲絕
  鄧麗君是個浪漫而早熟的女孩,鄧媽媽觀察,她平常和鄰居玩扮家家酒,都要扮演媽媽或姐姐的角色,喜歡照顧別人。她的情愫也不同于一般只會傻傻補習(xí)、K書的女學(xué)生,早在小學(xué)五年級,她就喜歡上一位常在家附近出入的大學(xué)生。那時她們住在蘆洲的家附近有個僑大先修班,那些大學(xué)生們經(jīng)常來來往往,各個斯文有禮,臉上架著眼鏡,胸前抱著書本,讓小女生們好生羨慕。其中有一位特別帥,引起她的注意,每天她都盼望著能看到這位大哥哥,還會故意跑到僑大先修班附近玩,或是唱唱歌,希望大哥哥有一天能注意到她,和她說話。
  盡管她滿腦子浪漫思想,人還是非常害羞,要她去向人家表明告白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段“暗戀”一直維持了兩年,直到帥哥畢業(yè)離開僑大,她自己也搬離蘆洲,才結(jié)束了小女孩的“幻想”。自始至終,不要說交往,連人家的名字是什么都不知道!這個小小秘密連鄧家人也不清楚,倒是后來她自己拿來當笑話說出來,才被人知悉。
  十八歲那年,她已是四處演唱的紅歌手了,那時在東南亞一帶駐唱,歌迷送禮物來一堆就是一房間,她卻很少和人家出去吃飯應(yīng)酬,每次都找媽媽當擋箭牌,“去問我媽”“我媽去,我就去”,用這樣的理由不知推掉多少對她有意思的人。有一次去馬來西亞登臺演唱,經(jīng)朋友的介紹認識了馬來西亞的實業(yè)家林振發(fā),鄧媽媽回憶起他們交往的日子,不禁嘆聲連連。這位小林先生是個很守本分的孩子,從福建過來的華僑,因為開采錫礦而發(fā)跡,家世很不錯;兄弟姊妹多,他排行老四,下頭還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妹妹那時正在臺大念書,所以,他一見到鄧麗君的模樣,心里就有了幾分親。
  他和鄧麗君最像的一點就是有語言天才,英文、中文、粵語、福建話、印度尼西亞話都會講,馬來西亞話更是不用說了,人非常老實,也很懂禮貌,不過人長得并不高,鄧麗君和他交往時,一定都很貼心地穿平底鞋,免得他難堪。每次他要約鄧麗君出去,就會連鄧媽媽一起約,兩人交往多年,感情穩(wěn)定,因為鄧麗君去馬來西亞的時間不多,遠距戀情維持在電話里,是名副其實的“談”戀愛,但是她心里覺得很踏實,認為他是一個可以托付終身的理想伴侶。
  不幸的是,這位小林有先天性心臟病,三十三歲那年,在帶侄子到新加坡出差的旅途中,心口覺得不舒服,住的酒店雖離伊麗莎白醫(yī)院很近,但送到醫(yī)院急診卻沒有救活。鄧麗君在臺灣聽到消息哭得死去活來,難過了很久很久,讓鄧媽媽非常擔心。這段刻骨銘心的戀情是她最純真的初戀,雖然不是轟轟烈烈,卻已讓她變得更早熟。
  追求她很猛烈的還有當紅歌星、青蛙王子高凌風(fēng),二○一二年年底因血癌在榮總化療的他,回憶起這段青春純情時光,依然記憶猶新。其實,當年決定要追求鄧麗君時曾請教瓊瑤,瓊瑤對他直言:“你追不到!”他雖知道追不上,但也明白自己“不追會后悔”!
  一九八一年時,鄧麗君已是國際巨星,高凌風(fēng)每天用電話攻勢噓寒問暖,而且想盡辦法出現(xiàn)在佳人面前。有一次,他得知鄧麗君在馬來西亞香格里拉飯店演唱,隔日一早,想辦法搭七點多的班機飛到新加坡,在新加坡移民署辦馬來西亞簽證,下午趕抵馬來西亞,坐在臺下聽鄧麗君演唱。正在臺上唱《燒肉粽》的鄧麗君分送粽子給現(xiàn)場觀眾時,特別將最后一個粽子給了他,“這表示她知道我到了!彼彤?shù)嘏笥堰送了上百個玫瑰花籃,排滿從一樓到二樓表演場的走道、樓梯,并包滿整個舞臺。
  排場和面子做足了,不遠千里而來,高凌風(fēng)當然希望能和鄧麗君說上話,于是演唱結(jié)束后又到她下榻的希爾頓飯店大廳等候,但當電梯門打開,鄧麗君被一群人簇擁著往大門走,高凌風(fēng)走到她面前說:“我來看你,演出成功!”鄧麗君對他點頭示意,即被擁著走向門口一輛高級轎車,他只能望著名車美人絕塵而去。
  當時鄧麗君已在島外獲得極高肯定,另有一次難得回臺在高雄喜相逢歌廳演唱一星期,高凌風(fēng)同樣把握時機,專程從臺北搭機到高雄聽她下午……
  P270-274
  很高興一本懷念鄧麗君的書終于出版,這也是我看過寫得最好的一本鄧麗君傳記,因此特別在這里推薦!希望讀者借由這本書,更深入了解鄧麗君的成長以及她的內(nèi)心世界。身為她的老師,我更希望年輕人能看到:一個人的成功絕對是在于她自己的努力與執(zhí)著!
  ————左宏元(筆名古月,華語樂壇大師級創(chuàng)作人)
  任何人跟鄧麗君聊天、相處,都會很快對她燃起仰慕、崇拜和敬愛之心,這是她令人難忘的特質(zhì);甚至很多人在她離開人間以后,仍然成為
  她的歌迷。她的奮斗過程也給我們藝界兒女樹立了一個典范,我們永遠想念她!
  ————張菲(臺灣著名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
  鄧麗君的歌聲風(fēng)靡兩地,就在第三場晚會準備之際,突然傳來鄧麗君逝世的惡耗。她的驟逝,也讓這美妙歌聲從此成為絕唱。
  ————張家驤(前臺灣中華電視公司總經(jīng)理)
  時光的迅捷無聲,何其驚人,也何其無情。流年暗中偷換,一轉(zhuǎn)眼,鄧麗君逝世竟然已十八年,今年,她也邁入了六十歲的冥誕!八,是鄧麗君偏愛的數(shù)字,六十,是中國人最重視的一甲子,選擇在此時讓大家懷念更深入的鄧麗君,實在有其深意!
  筠園,依然寧馨舒寬,凈土里靜靜長眠的一縷芳魂,也依然讓人愛戴、追念、敬重;沒有人能問她、知她、解她,或代她回答此生是否不虛不枉,但,她短短的人世一遭,的確值得,也的確深具意義。
  會答應(yīng)執(zhí)筆寫這本鄧麗君傳記,其實,不為她幕前幕后的璀璨亮麗,不為她游走各國的充實豐盈,也不為她數(shù)不清的榮銜、后冠、名利、聲望和掌聲;而是為了在她身后,仍有許多團體、許多人以她的名義行善、助人、撫幼、慰安;他們超越宗教、超越國籍地以做種種善事來紀念她,來慰她的亡靈,相信這是她的遺愿、遺愛,相信這樣的深重美意,能續(xù)存她在人間的未竟志業(yè);身為藝人,這已超越演藝成就而達精神感召,唯有以與鄧麗君Teresa Teng同名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姆姆(Mother Teresa)的襟抱自期、白許、自勉,同樣地心懷大愛做小事,見到她的種種行誼在生前以真愛至情感動人,這樣可珍可貴的愛的續(xù)航力,才可能持久下去,也才可能在她身后十八年之久,還越做越蓬勃,越愛越美麗。
  為什么鄧麗君具有這樣的影響力,在她生前、身后依然播愛流芳?
  為什么鄧麗君歌迷會能在各地動員,分享她的愛,給人們帶來歡笑?
  為什么有生命、有病苦、有災(zāi)難、需要愛的地方,都有鄧麗君同在?
  為什么翻唱她的歌、模仿她的人,在大陸、東南亞都走紅得特別快?
  為什么在新新人類主宰消費的時代,她的唱片還依然熱賣歷久不衰?
  為什么四海之內(nèi)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她的歌聲,永遠聽不膩也忘不了?
  為什么善行義風(fēng)需要共襄盛舉之際,她的名字仍然跑在里面?
  為什么?為什么?許多的為什么是沒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我們只知道,她從來都沒有離開,她一直在我們左右,她的歌,她的好,她的溫暖和貼心,從來不曾高高在上,也從來不會因回歸天鄉(xiāng)而被遺忘!
  家,一直是她的依靠與信托,累的時候,倦的時候,她總是回家來靠一靠。而此刻,她靜靜地躺在最愛的土地上,這片她生前最不舍、最鐘愛、最捍衛(wèi)、最依賴、最感恩的土地。生時,她為爭取隱私權(quán)而流浪異國;現(xiàn)在,她可以安安穩(wěn)穩(wěn)長眠于此,放眼青翠的山崗,耳畔是輕柔的微風(fēng),身邊是四季不斷的玫瑰,周遭是自己唱了一輩子的成名曲,何止是靠一靠呢?
  但是,選擇這樣的方式回家,無疑是讓人心慟的,到筠園來致意的人,莫不垂淚、嘆息,聽她柔柔的歌聲,看她甜甜的笑靨,心中的疼就忍不住一圈圈泛開,惋惜嘆息聲此起彼落,輕輕唱和著她的歌,她的音容笑貌就清晰涌現(xiàn),遙遠的祝福來自遙遠的愛,而愛,從來是不由分說的。
  是的,愛是不由分說的,就像歌迷愛鄧麗君,不用什么理由,從中國大陸、香港、日本、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歐洲、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搭飛機遠道而來,旅途勞累,不倦不悔,只為在她墳前上一炷香,鞠一個躬,這樣的摯情已然超越“追星族”的熱情盲目,而是一種冷靜以對的珍愛敬重粉紅色的玫瑰被歌迷一枝枝地剪下來,編排成她的名字,裝點成她的燭臺,被花刺到手指猛一縮,吸吮一口,隨之淡然一笑,她抬頭說:“這點痛,不算什么,我的痛,在這里!”細細流著鮮血的手,指著自己的心口,讓人鼻酸。誰不是呢?
  對中華民族的大愛,她從不掛在口頭說,她只是用歌聲表達,在華僑地唱《阿里山之歌》、唱《四海都是中國人》,唱得熱淚滾滾,泣不成聲,臺上、臺下一片婆娑,卻又掌聲如雷;她在日本穿著中國旗袍,壓軸一定唱中國歌曲,不管日本人聽得懂聽不懂,要大家知道她是中國人,她毫不掩飾自己對家國民族的深情,從來不需掩飾。
  在鄧媽媽的回憶中,她看到老幼婦孺會立即讓座,看到貧病傷員容易落淚,看到貧童會立刻捐錢助學(xué);看到電視新聞里播報的無依老人,她會跑去送金慰問;看到泰北難民村苦況,她會給予實質(zhì)幫助;河南商丘有人家貧,父死無法殯葬,她就立即匯款給完全不認識的彼岸同胞;甚至于看到流浪被棄的動物都起惻隱之心,得了獎金也轉(zhuǎn)贈出去,諸如此類的小例子不勝枚舉,這些都是陌生人,可她一樣疼愛,且為善不欲人知,唯有親如家人才會知道這些小瑣事,一一細數(shù),卻又數(shù)不清。
  寫這本書時,一直本著絕對不要將鄧麗君“神格化”,不要渲染她有多特別,所描述的只是她一生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罷了————身為子女,做到孝順信悌;身為學(xué)生,勤學(xué)力爭上游;身為藝人,四處義演;身為公民,提升公眾形象。一個人一生能扮演多少角色,又能顧全多少角色呢?她只是把自身角色做好而已,說來簡單,其實多么不易!
  她的努力,不只在實質(zhì)上能鼓舞年輕人,在精神上也影響著有心人;二oo一年,在我長達兩年又五個月的采訪中,越訪問越心折,竟然沒有一句負面訊息。二。一一年數(shù)次走訪大陸,更發(fā)現(xiàn)她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有人因欣賞她而改變一生;有人因她的榜樣而奮發(fā)向上;有人因聽她的歌而轉(zhuǎn)化心緒;更有一位少女在輕生之際因著聽她的歌重燃生命希望,在絕望邊緣活了下來!她的歌,她的人,引人向上向善,引人自珍自重,是這些原因讓我想深入探索鄧麗君的精神面,而非把她塑造成才學(xué)歌藝、外貌出色出眾的偶像崇拜。讀她的一生有所感,有所得,有所啟發(fā),這才是紀念鄧麗君真正的意義!
  鄧麗君渴望過平凡日子,渴望享平凡人才有的隱私,盛名所累,捕風(fēng)捉影,從淚灑記者會到心頭長繭,對謠傳漠然到再也無所謂。這一路走來,起伏高低,笑淚悲歡,從繁華到極簡,到只求一份不受打擾的清靜,也許,我們都該慶幸自己的平凡。
  不管她此生有多少蜚短流長,多少謠言中傷,絲毫不影響她在十幾億中國人心中的美好形象,也絲毫不會動搖她的巨星評價。正如日本人所言,鄧麗君是值得敬重的,不止國人如此認為,連國際也一致肯定,著名的中美洲郵票國格瑞納達發(fā)行了一式十六張的鄧麗君郵票套票,表達對她的敬意;她讓我想起作家白先勇在名作《謫仙記》的開卷篇所錄蘇曼殊名句:“人間花草太匆匆,春未殘時花已空;自是神仙淪小謫,不必惆悵憶芳容!
  也許,鄧麗君真是一個天上謫貶下來的小小仙,來人間玩一回,愛一回,鄧媽媽就認為她是只銜環(huán)報恩的靈鳥。不管她是不是偶爾謫貶人間的小仙,她的人生都已過去,不逝的,卻是她的精神,她的遺愛。她想到大陸演唱的心愿雖然沒能實現(xiàn),她的歌卻響遍了神州,此生已成絕唱,此愛卻不會絕響。
  《絕響————永遠的鄧麗君》不是敘述一位藝人的起伏轉(zhuǎn)折,而是一個愛者的精神情操,我們有幸在她的歌聲中愛過,痛過,生活過,悲喜過。有些愛,不由分說,只是浸潤,只是感受,只是在心頭慢慢滋長著,那就是一種幸福。
  姜捷初稿于二o o一年清明·完稿于二o一二年十一月





上一本:CCTV感動中國2010年度人物 下一本:平凡的石油人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絕響--永遠的鄧麗君的作者是姜捷,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