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書》是多年來侯德云先生文學藝術研究成果的一個縮影。《寂寞的書》所選文章不僅突顯了他平實大膽、幽默風趣的評論風格,還體現(xiàn)了其在言語敘事上的恰當?shù)皿w。在繼承了中國古代散文和現(xiàn)代散文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同時,又受到了西方文學的影響,從而呈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特點。憑借多年從事創(chuàng)作及理論的研究與實踐工作,使得稿件具有內(nèi)容涉獵廣泛且極具現(xiàn)實意義的特點。使讀者在了解作者心路歷程的同時,又極大地擴展了與文學相關的知識。 作者簡介: 侯德云: 一九六六年四月出生。讀書人、品書人、作家,著有小說、散文隨筆集十二部,現(xiàn)居遼東半島。目錄: 我和書(代序) 卷一耘堂隨筆 純粹的文學和作家 文學與世俗 我讀我思 關于評論,我能說什么? 評論家,說點家常話好嗎? 評論家是需要同情的 不讀小說是對的 “文學死了”,誰會在乎? “大文學”中的微型小說 老年文章 平淡的文章 耐讀的書 寂寞的書我和書(代序) 卷一 耘堂隨筆 純粹的文學和作家 文學與世俗 我讀我思 關于評論,我能說什么? 評論家,說點家常話好嗎? 評論家是需要同情的 不讀小說是對的 “文學死了”,誰會在乎? “大文學”中的微型小說 老年文章 平淡的文章 耐讀的書 寂寞的書 愛書人說 散文之“道” 文章之“雅” 文章的“耳感” 二米飯 三節(jié)棍 德云說話 寫序這件事 《花妖》自序 一走再走 消失的復州 海神娘娘 月光下的信仰 跳大神 卷二 讀來讀去 2011·讀書日記 “性靈”筆記 扯淡與“嚴肅的扯淡” 老板的白日夢 《朗讀者》的三張面孔 周作人和《游山日記》 伍爾芙談散文 “不言之妙” “言外之意” 庫普林告訴我 尋找阿索林 孫犁二題 隨筆小說? 《包法利夫人》的兩種譯本 原來“是這樣的” 讀《大連文化散論》 再看一眼《好大雪》 閑中著色,看他《擊木而歌》 一段一段說老湯 卷三 藝苑走眼 家常詞話 狗鎮(zhèn)的“格蕾絲定律” 打開電視看電影 達人胡崇煒 作為藝術的攝影 閻翰的方式 半癡半黠顧愷之 顧愷之的師承 關維興,一個“親密的朋友” 趙喜海的鄉(xiāng)村秋色 后記 純粹的文學和作家題解原先擬定的標題,前面還有一句“在精神的層面上”,覺得噦唆,也覺得擰巴,刪掉了。在我看來,“純粹”二字,跟文學、跟作家相連,就是精神層面上的概念。換句話,也可以說,我談論的是理想化的文學和真正的作家,以及他們之間的有機關系。 再說句題外話,我是一個不大擅長“搞”評論的人,不善于也不喜歡搭設理論框架,或者去構建什么理論體系。我只是一個閑人,沿田間小路隨便走走,把沿途看到的風景,用家常語式,隨意點評一番。如果有人說這不是評論,我也不想反駁。你說不是就不是吧。 作家就是喜歡待在文學里的人很長一段時間,我對作家的概念一直不是很清楚!冬F(xiàn)代漢語詞典》上說,作家是“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有成就的人”。好像很清楚,嚴格說還是讓人犯糊涂。“有成就”,怎么衡量呢?寫過多少文章或者發(fā)表過多少文章,才算“有成就”呢?阿城的小說《棋王》里邊有個棋呆子叫王一生的,說過這樣的話:“我迷象棋。一下棋,就什么都忘了。待在棋里舒服!本褪沁@段話,一下子驅(qū)散了我的疑惑。比照而言,作家是什么?不就是喜歡待在文學里的人嗎?而且,待在里面,通過表達,而感覺到“舒服”,把“什么都忘了”。 汪曾祺先生為《棋王》所寫的評論《人之所以為人》,對此有過議論:“人總要待在一種什么東西里,沉溺其中。茍有所得,才能實證自己的存在,切實地掂出自己的價值。”這就對了。說白了就是一個愛好。有人愛好上山,有人愛好下海,有人愛好打麻將,等等,都是沉溺在一種東西里面,跟愛好文學,在形式上沒有高下之分。不同的是,文學中的智慧、思想和知識含量要遠遠高于上山下海之類,而已。 《棋王》里邊的王一生,反復說“下棋不當飯”,還有一句常說的話,“何以解憂,唯有下象棋”。這就把下棋這件事,完全歸攏在精神的層面了。套在文學上,就是不把文學當飯的作家,才是純粹的作家,像汪曾祺那樣,“我就是悄悄地寫寫,你們就是悄悄地看看”、“不去搶行情,爭座位”、“甘于淡泊”。我覺得汪曾祺是比較罕見的沉溺于文學而且自得其樂的人。在一篇文章中,他說:“我?guī)缀趺刻於家獙懸稽c,我的老伴勸我休息休息。我說這就是休息!边@是一股勁頭。 沿文學的源流逆水而上,我們很容易發(fā)現(xiàn),在明清兩代,純粹的作家比較多,代表性的文體,是筆記,幾乎都是沒有功利性的寫作。 這是我熱衷于閱讀明清筆記的主要原因。只有純粹的作家,才能寫出純粹的文學。相反,那些別有用心的、以文學為正具的、類似于投機政客和商人的寫作者,只能算是轉(zhuǎn)基因作家。這樣的人,也只能創(chuàng)作出轉(zhuǎn)基因的文學。 在明清之后,轉(zhuǎn)基因的文學,多了起來。所謂“新時期文學”里邊,也有可觀的數(shù)量存在。原因之一,就是轉(zhuǎn)基因的作家多,把文學當飯的作家多。周作人說:“單依文學為謀生之具,這樣的人如加多起來,勢必制成文學的墮落。”說對了。可悲的是,在他說過這番話之后,文學越發(fā)墮落了。 現(xiàn)在的情形又有所不同。一些人說,“文學式微”,其實真正“式微”的,只有所謂的嚴肅文學。對此感到悲觀失望的,也只是那些把文學當飯的和轉(zhuǎn)基因的作家。我倒覺得,這不是壞事。 純粹的文學是心靈的需要由春秋至戰(zhàn)國,國運不振,道德衰敗,卻陰差陽錯地成就了文學。那些有表達嗜好的人,無拘無束,表達自己最想表達的觀點,闡述自己最想闡述的思想,無意中形成了一次“詩言志”的時代潮流。 我說“純粹的文學是心靈的需要”,指的就是這樣的一種境況,是“詩言志”。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滿足傾訴的欲望,或者說是滿足自己的“精神訴求”,同時沒有任何顧慮。 周作人說,到了唐朝,文學走上了“載道”的路子,好作品就少了。他評價韓愈,“僅有的幾篇好些的,是在他忘記了載道的時候偶爾寫出的,當然不是他的代表作品”。 宋朝的情形也差不多,陸放翁、黃山谷、蘇東坡這些人,用周作人的話說,“他們所寫下的,凡是我們認為有文學價值的,通是他們暗地里隨便一寫認為好玩的東西”。 這就是說,在周作人眼里,當文學服從心靈,而不是服從別的什么東西的時候,好作品才會出現(xiàn)。這個觀點很可能引來無數(shù)批評之聲,但我是贊同的。 上面說過,我喜歡明清的筆記文學。說到明清筆記,就不能不說說公安派。他們的主張是,“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這話正合我心。 我承認自己是袁中郎的追隨者。不僅是我,不少前輩作家也深受筆記文學的影響。典型的代表是汪曾祺。他的小說,幾乎都是筆記體。 P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