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靈魂深處


作者:李連渠     整理日期:2015-11-05 11:32:29

1、《人類學》 當代漢語寫作的集成之作,中國小說創(chuàng)作的***收獲。邱華棟、徐則臣等名家期盼已久的百萬字長篇小說。
  2、《重新注冊:西川譯詩集》 詩人西川首部翻譯詩作自選集,當代世界詩壇**地圖。
  3、《騎手和豆?jié){:臧棣集1991——2014》 “標準詩叢”第二輯,中國新詩的標桿之作,閱讀臧棣的不二之選。
  
本書簡介:
  三十年前,郭于敏、蘇琪、寧立本、鐘梅韻、石光亮、沈思幾位知識青年一起下鄉(xiāng)插隊,在農(nóng)村共同經(jīng)歷了疲累又苦悶的青春歲月。后來,他們陸續(xù)離開鄉(xiāng)村,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三十年后,大家聚在一起,現(xiàn)實境遇已經(jīng)大相徑庭。已是作家的沈思他逐一聯(lián)系昔日的伙伴,對他們采訪,和他們深聊。在朋友們經(jīng)受歲月洗刷的故事中,在彼此的對談中,沈思窺看到了時代的靈魂深處,也映照到自己的靈魂深處。
  作者簡介:
  李連渠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1982年畢業(yè)于鄭州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先后擔任鄉(xiāng)長、市長、審計局長等職務,足跡也由鄉(xiāng)鎮(zhèn)走進縣城又來到省城。曾在作家出版社出版長篇小說《仕途門》。
  目錄:
  第一章憶故鄉(xiāng)1第二章良心的沖突28第三章真情的背叛87第四章完美與殘缺136第五章沉淪與懺悔189第六章分裂的靈魂246第七章回故鄉(xiāng)274第一章憶故鄉(xiāng)
  1
  三十多年過去,我回憶起下鄉(xiāng)當知青的日子,便會想到那件新毛衣和破棉襖。在那個遙遠的冬天,我從河洛縣鐵路子弟高中畢業(yè)后,就得到鄉(xiāng)下“安家落戶”。母親為我趕織了件新毛衣,父親送了件鐵路職工的破棉襖。我去縣“知青辦”集中那天,便這樣穿著去的。毛衣自然很體面,那棉襖實在有點兒寒磣。
  父親是火車站維修工,棉襖是他的舊工作裝。深藍色,綴著鍍銅紐扣那種。他見天跟機器打交道,免不了蹭上些油漬。這一點那一片,油膩膩的輕易洗不掉。袖口是磨爛了,露著發(fā)黑的棉絮。剛下過場大雪,寒風卷著雪絲兒打在臉上,刀割似的凜冽。我把破棉襖裹得嚴嚴實實,新毛衣當然露不出來。這很不幸,你的體面無法展示,你的寒磣卻丟人現(xiàn)眼地明擺著,真讓人泄氣。
  “知青辦”的院子有籃球場那么大,一排兩層單面樓房,走廊朝院內(nèi)敞開。二樓安裝著一道湖藍色的鐵欄桿,油漆已經(jīng)發(fā)白、剝落,顯出斑駁的鐵銹。院子里豎著兩根木樁支起的投籃板,可打半場籃球賽。周邊有自行車棚和配電房。幾棵裂著老樹皮的泡桐。還有一堆不知做什么用的廢舊鋼管,旁邊扔著幾個破紙箱,顯得很雜亂。來自各處的一群下鄉(xiāng)知青,統(tǒng)統(tǒng)站在雪地里聽候分派。一大片嘴巴哈著熱氣——那年頭兒多是吃紅薯飯,能嗅出熟紅薯的氣味兒。
  我扎在密集的人堆里,穿什么都不顯眼。開始分組后,不知怎么弄的,把我跟省城來的幾個學生撮成一伙。這就露餡兒了。我往陌生伙伴的圈兒里一站,他們都盯上了我的破棉襖。就像發(fā)現(xiàn)個怪物,你瞥一眼,他瞟一眼。我窘迫得慌,時不時地撓撓鬢角或后腦勺——不是頭皮癢,而是窘得手沒處放。
  我特別注意到一個省城來的女生,叫蘇琪。她穿件黑底白格呢子大衣,頭上裹條毛茸茸的紅圍巾,像是純羊毛。一看就是都市姑娘的洋派兒。
  大雪初晴后的陽光分外耀眼,那紅圍巾被映得極是鮮艷,呢子大衣的白格子白得發(fā)亮。我只覺刺眼,下意識地耷拉下眼皮,掃視下自己的破棉襖,這才發(fā)現(xiàn),那些油漬斑點在日光下竟也發(fā)亮!油光光的亮。難怪都盯著呢,是太顯眼了,在雪地里更顯眼。我本能地趔下身子,站在老泡桐樹后邊,避開大伙兒直視的目光。
  進村之后,知青們跟鄉(xiāng)村人混在一起。省城人基本說普通話,語調(diào)抑揚頓挫。我操當?shù)乜谝,發(fā)聲偏硬,分不清升降調(diào)。村里人呢,卻是一口地道的土話。比如,他們把頭說成“骶腦”,把蹲下說成“圪蹴”;說誰愚笨或傻氣時,就叫“二”或“剩蛋”。這些土語,都市人聽不懂。我倒懂點兒,卻不習慣用。就是說,我既捏不出都市人的洋腔調(diào),也說不成鄉(xiāng)下人的老土話,像是夾在二者之間的另一類。
  有次在地里種紅薯,是春天。那地剛犁耙出來,暄騰騰的。一片松軟、發(fā)白的細土和碎坷垃。我忽然發(fā)現(xiàn),在地頭的大柿樹旁邊,兩只狗屁股對屁股連在一起,東拉西扯地撕拽不開。八只爪子前扒后蹬,蕩起一團塵煙兒,在干“那事”。我失聲驚叫了句:“咦!性交哪!”蘇琪正彎著腰插紅薯苗,直起身來白了我一眼:“難聽死啦。那叫做愛,懂不?真土!”可是,正在刨坑的劉老漢又反過來嘲笑我。他停住鋤把,往手掌里吐了兩口唾沫:“呸!呸!啥子性交?跟狗還玩洋詞兒哩。曉得不?那叫‘狗聯(lián)蛋’!”眾人一陣哄笑。不是笑狗,而是笑我——這邊笑我土老帽,那邊笑我裝洋蒜。我拿著鐵瓢往坑里澆水,羞得滿臉漲紅,兩手一抖,半瓢水灑在褲腿上。
  就這樣,我常常顯得有些尷尬:鄉(xiāng)下人眼里,我是洋氣的城里人。都市人看來,我又像土氣的鄉(xiāng)下人。倒也沒錯兒?h城是城鄉(xiāng)接合部,而我是在“接合部”里長出來的。自然帶著不城不鄉(xiāng)、不土不洋的味兒。
  后來,我的新毛衣有了展示的機會。
  那年頭兒,冬天老搞“大寨田”,平整土地。掄頭、鏟土、推車子。都是出力活兒,得脫下外套干。我扔掉破棉襖,唰!新毛衣赫然展露出來。那是用橙黃色毛線織的,顏色耀眼奪目。我推著滿車冒著熱氣的土坷垃,一趟趟地跑來跑去。就像移動的聚光點,滿地人都朝我身上瞟。我頗有些優(yōu)越感,至少在鄉(xiāng)下人面前是這樣。
  有個小伙子叫寧立本,跟我同齡還是同月生——八月。他是土生土長的山里娃,就穿不起毛衣。干活冒汗了,他脫下老棉襖,貼身是件粗布衫兒,皺巴巴的,白線頭發(fā)著黑。他拄著頭把喘氣的當兒,老瞟著我的毛衣,很羨慕的眼神。這對我有種心理暗示,似乎粗布衫和毛衣的對比顯出了尊貴。我得意地抖下肩膀,這一抖,優(yōu)越感仿佛從肩膀上冒了出來。
  那年剛開春,寧立本去鄰村相親,便是借了我的毛衣去的。據(jù)他說,當天在女方家吃午飯時,他故作嫌熱把外套脫了。那天仍冷得凍手,估計這樣會打寒戰(zhàn)的。但毛衣唰地露出來,那姑娘的眼睛猛一閃亮,像是驚訝他帥呆了。這就對了,冷是冷了點兒,圖的就是這效果。
  他“相”的那個姑娘叫田俊鳳,家是貧農(nóng)成分,長得也蠻漂亮。而他家是地主成分,貧農(nóng)一般是看不起地主的,可她居然跟他訂了婚。固然,她是看上他了,但那件毛衣也會起點兒作用,比穿土棉襖顯得有氣質(zhì),把漂亮姑娘哄住了。這對我來說,自己的毛衣竟然可供相親之用,且能借此取得成功,也挺受鼓舞的。
  可是,遇見省城人蘇琪就糟透了。
  





上一本:溫情上海灘 下一本:抗日名將范子俠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靈魂深處的作者是李連渠,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