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娜嘉


作者:布勒東,董強     整理日期:2014-08-26 11:24:16

《娜嘉》完成于1928年,安德烈·布勒東從與一位名叫娜嘉的女子在巴黎相遇、相愛到分手的經(jīng)歷中,提取大量事件,對現(xiàn)實、真實、美、瘋狂等概念進行探索,徹底顛覆了19世紀傳統(tǒng)的文學觀念。該書一般被視為小說。然而,許多證據(jù)都證明,書中的大部分事件均非虛構(gòu),而且有大量的圖片展示事件發(fā)生時的場景。同時,作品又體現(xiàn)出一種明顯的自傳傾向。全書撲朔迷離,充滿偶然、隨機、巧合和夢境,作者的主觀思想交叉出現(xiàn)在事件的客觀敘述過程中,圖像與文字交相輝映,成為超現(xiàn)實主義的名篇,極大影響了西方20世紀的文學與藝術流程。
  作者簡介:
  安德烈·布勒布(AndreBreton,1896-1966),1896年出生于法國奧恩省的坦什布萊鎮(zhèn),1924年成為超現(xiàn)實主義的奠基人,1966年在巴黎去世。作為詩人、小說家、藝術批評家與精神領袖,他一生堅持超現(xiàn)實主義理念,成為超現(xiàn)實主義這一西方二十世紀規(guī)模最大的文學藝術潮流的中流砥柱。主要作品有:《超現(xiàn)實主義宣言》、《超現(xiàn)實主義第二宣言》、《迷失的腳步》、《連通器》、《瘋狂的愛》、《秘術17》等等。
  目錄:
  《娜嘉》:我譯、我讀、我看
  娜嘉
  讀《娜嘉》有感
  娜嘉,僅僅是個開始
  布勒東生平和創(chuàng)作年表娜嘉
  我是誰?若我破天荒地借用一句諺語來回答,那么,事實上,最終難道不就是要知道,我與誰“經(jīng)常交往”?我必須承認,這個詞讓我有些迷惘,因為它有一種傾向,要在我與一些人之間建立起一種比我預想的更為特殊、更不可避免、更令我困惑的關系。它的含義要比它表面上說出來的多得多,它讓我在活著的時候就扮演一個幽靈的角色。當然,它所影射的是:我應當中止正在“存在”的那個人,才能成為我所“是”的那個人。從這一角度去理解這個詞——這樣做并不過分——它就讓我覺得,我原本以為的我生命中一些多少帶有深思熟慮的客觀行為,其實只不過是在這一生命范圍之中某種活動的一部分,該活動的真正區(qū)域與場所是我完全無法知曉的。我心目中的“幽靈”形象,總與人們心目中慣常的“幽靈”形象一樣,不論是它的外表,還是它總在某種時間、某個地點出沒的盲目習性,對我來說,更多的是一種內(nèi)心痛苦的外在化了的固定形象,這一內(nèi)心痛苦可能是永久性的。很可能,我的生命就是某個類似的形象,我不得不在自以為有所探索、發(fā)現(xiàn)時,回到自己的老路上;不得不努力去認識我原本可以認出的東西,去學習我業(yè)已遺忘了的東西中的一小部分。這樣一個自己的形象,只是以下原因,才讓我覺得是錯誤的:它向我預先假定了一個我,它完全任意地將我思想的一個固定形象放在了我的生命之前,而且這一思想沒有任何理由向時間作出妥協(xié)。在同一時間流程之中,它又意味了一種不可挽回的失去或墜落到人世受苦的想法,而這一想法在我看來,是毫無道德依據(jù)的。重要的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漸漸發(fā)現(xiàn)的自己所具備的特殊能力,并不分散我的心思,讓我偏離對一種普遍能力的追求,這種普遍能力應是我所特有的,并非假定。我要努力超越我所知道的自己的各種嗜好、我所感覺到的各種親和力、我所受到的各種誘惑、發(fā)生在我身上并且只發(fā)生在我身上的事件,超越許多我看到的自己正在做的動作,以及只有我自己才感受得到的情感,去尋找,我與其他人相比,差異性究竟在哪里,至少我的差異性建立在什么之上。難道不是嗎,惟有意識到了這一差異性,我才能告訴自己,在蕓蕓眾生之間,我來到世上,是為了做什么,我又是一項什么使命的惟一肩負者,需以我項上的腦袋作擔保,才能確保該使命的實現(xiàn)?
  ……





上一本:廣告戰(zhàn)爭 下一本:東野圭吾:宿命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娜嘉的作者是布勒東,董強,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