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鱷魚手記


作者:邱妙津     整理日期:2015-11-04 17:40:25

div>推薦購買:臺灣原版《鱷魚手記》邱妙津其他臺版作品《蒙馬特遺書》、《邱妙津日記》 1.20世紀末臺灣文壇*絢爛傳奇的女同作家邱妙津,作品首次在內地出版。英年早逝的女同小說家邱妙津,以鮮明的個性、出眾的才華、對藝術與愛坦率熱烈的追求乃至*后慘烈決絕的自戕,成為臺灣文壇里程碑式的人物,在離世十多年后的今天,她的作品已經(jīng)成為臺灣文學史上難以逾越的典范,更是臺灣女同群體人人必讀的經(jīng)典。
  2.本書是邱妙津的長篇處女作,亦是開啟一個時代的女同文學經(jīng)典,1995年獲得時報文學獎推薦獎。邱妙津以年輕的直接和坦率,描寫了當時臺灣年青人面對愛情與性、藝術與人生意義的困惑與追尋,為臺灣20世紀末年青人迷惘與困頓的心路歷程留下真實寫照,書中的“拉子”、“鱷魚”等詞已成為臺灣女同群體襲用的自我稱號。
  3本書是以大學生活/鱷魚故事構建出的復調結構小說,節(jié)奏的拿捏與孤獨感的釋放恰到好處,是一部有相當文學價值和文學史意義的經(jīng)典作品。
  4.蔣勛、駱以軍、陳雪,為邱妙津簡體版作品撰文推薦,追述與邱妙津及其作品的生命交集,還原上世紀90年代臺灣同志運動場景,描繪與邱妙津同輩的60后作家群像,揭示邱妙津開啟一個時代的經(jīng)典意義。
本書簡介:
  邱妙津長篇小說處女作
  震動整個臺灣的同性愛情物語
  開啟一個時代的文學經(jīng)典
  蔣勛駱以軍陳雪推薦
  生命地帶的邊緣,同性情欲的糾結,在冷冷而又無助的人生曠野,傾聽邱妙津——一只寂寞鱷魚的真摯告白,一曲狂暴熱烈的絕望戀歌……
  對于這仿佛與生俱來、無法選擇更無以更改的同性戀身份,是勇敢面對,還是糾結抗爭?直面內心深處的愛和無處放置、無人理解的悲哀到底有多艱難,而再絕望創(chuàng)痛的故事,在人生最燦爛的時刻,都會綻放出令人訝異的溫情與美……
  “盡管我要再受多大的痛苦與折磨,我還是要述說愛是不滅的。”
  《鱷魚手記》是邱妙津完成的最重要的長篇小說,也是臺灣20世紀末大學生迷惘與困頓的心路歷程的真實寫照。
  全書分為八個章節(jié),其中大部分章節(jié)以大學生活為背景,敘述了七個男女主人公的同性、雙性戀的情感生活和心路歷程,通過解放的性及性別觀點,描繪了當時大學生全新的精神世界和得不到認同的感情經(jīng)歷給彼此的成長過程帶來的痛苦和收獲。其他章節(jié)則以一只擬人化鱷魚的獨白,另組合成獨立于主要情節(jié)之外的寓言,諷刺、影射“鱷魚╱性異常者”在人類社會孤獨、受壓迫的命運。這些彼此穿插的敘事線索以復調雙聲的結構牽動出同一主題的心理及政治層面。
  作者簡介:
  震動臺灣的一代傳奇 用生命創(chuàng)作的天才
  以凌厲激烈的才華橫空出世,又決絕慘烈地毅然與人世告別
  20世紀末臺灣文壇最絢爛傳奇的女同作家
  邱妙津,臺灣彰化人,一九六九年生,一九九一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一九九二年赴法國,留學巴黎第八大學心理系,一九九五年六月在巴黎自殺身亡,年僅二十六歲。邱妙津多方面的才華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充分顯現(xiàn),曾獲得臺灣《中央日報》短篇小說文學獎、《聯(lián)合文學》中篇小說新人獎等,并拍攝有一部三十分鐘的十六厘米影片《鬼的狂歡》。
  邱妙津的驟然辭世在臺灣文壇引起一片驚愕,隨即造成一時風潮。同年十月她的首部長篇小說《鱷魚手記》獲得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書中的“拉子”、“鱷魚”等詞也成為臺灣女同群體襲用的自我稱號。翌年遺作《蒙馬特遺書》經(jīng)由友人整理出版,引發(fā)全臺灣震動,成為臺灣女同群體幾乎人人必讀的經(jīng)典。
  主要文學作品有《鬼的狂歡》《鱷魚手記》《蒙馬特遺書》等。
  目錄:
  第一手記
  第二手記
  第三手記
  第四手記
  第五手記
  第六手記
  第七手記
  第八手記
  附錄駱以軍
  如今我已四十五歲,距我和邱妙津相識,或我們那么年輕(而兩眼發(fā)光、頭頂長角),幾次爭辯但又同儕友好,腳朝上踮想象可以、“應該”寫出怎樣怎樣的小說,已經(jīng)二十年了。我仍在不同時期,遇見那些小我五歲、十歲、十五歲、二十歲的拉子,仍和我虔誠地談論邱妙津……我感覺她已成為臺灣女同志“拉子共和國”、某張隱秘時光貨幣上的一幅肖像。
  陳雪
  她的作品被大家傳頌、引用、討論、研究,她的生平、事跡甚至她閱讀欣賞的小說、作家、電影導演,所有一切都成為女同志世界里一座無論在何處都可以眺望的高山,成為那一代文藝青年效仿參照的對象,甚至有人直接就說,“邱妙津是我的神!蔽业拿c——序邱妙津簡體版作品集(部分)
  蔣勛
  在文學的閱讀上我有我的盲點。
  知道是“盲點”,卻不愿意改,這是我近于病態(tài)的執(zhí)著或耽溺吧。
  年輕的時候,迷戀某些叛逆、顛覆、不遵守世俗羈絆的創(chuàng)作者,耽溺迷戀流浪、憂愁、短促早夭的生命形式。
  他們創(chuàng)作著,用文字寫詩,用色彩畫畫,用聲音作曲,用身體舞蹈,然而,我看到的,更勿寧是他們的血或淚,是他們全部生命的嘔心瀝血。
  伊岡?席勒(EgonShiele)的畫,尺幅不大,油畫作品也不多,常常是在素描紙上,用冷冷的線,勾畫出銳利冷峭的人體輪廓。一點點淡彩,紫或紅,都像血斑,藍灰的抑郁是揮之不去的鬼魅的陰影。
  席勒的畫里是眼睛張得很大的驚恐的男女,裸體擁抱著,仿佛在世界毀滅的瞬間,尋找彼此身體最后一點體溫。
  然而,他們平日是無法相愛的。
  席勒畫里的裸體是自己,是他妹妹,是未成年的少女,瘦削、蒼白,沒有血色的肉體,襤褸破爛,像是丟在垃圾堆里廢棄的玩偶,只剩下叫做“靈魂”的東西,空洞荒涼地看著人間。
  人間能夠了解他嗎?
  北京火紅的繪畫市場能了解席勒嗎?
  上海光鮮亮麗的藝術家們對席勒會屑于一顧嗎?
  或許,還是把席勒留給上一個世紀初維也納的孤獨與頹廢吧。
  他沒有活過三十歲,荒涼地看著一次大戰(zhàn),大戰(zhàn)結束,他也結束郁郁不得志的一生。
  他曾經(jīng)被控訴,在法庭上要為自己被控告的“敗德”“淫猥”辯護。
  然而他是無言的,他的答辯只是他的死亡,以及一個世紀以來使無數(shù)孤獨者熱淚盈眶的他的畫作吧。
  邱妙津也是無言的。
  我剛從歐洲回臺灣,在一次文學評審作品中讀到《鱷魚手記》,從躺在床上看,到忽然正襟危坐,仿佛看到席勒,鬼魂一樣,站在我面前。
  我所知道的邱妙津這么少,彰化女中,北一女,臺大心理系,巴黎大學博士候選,這些一點意義也沒有的學歷。
  我所知道的第二個有關邱妙津的訊息就是她的持刀“自殺”了。
  我們可以用“死亡”去答辯這個荒謬的世界嗎?
  于是,我讀到了《蒙馬特遺書》。
  臺灣戰(zhàn)后少數(shù)讓我掩面哭泣的一本書。
  ……
  精彩選摘
  第一手記
  1
  公元一九九一年七月二十日從教務處注冊組的窗口領到大學畢業(yè)證書,證書太大,用兩手抓著,走在校園里掉了兩次,一次落在路旁的泥濘,用衣服擦干凈,另一次被風吹走,我在后面不好意思地追逐,它的四個角都折到。心里忍住不能偷笑。
  “你過來時能不能順便帶一些玩具過來?”鱷魚說。
  “好啊,我?guī)砦矣H手縫制的內衣好了!碧字握f。
  “我送給你全世界最華麗的畫框,可以嗎?”三島由紀夫說。
  “我把我早稻田的畢業(yè)證書影印一百份貼在你的廁所!贝迳洗簶湔f。
  就從這里開始。奏樂(選的是《兩只老虎》結束時的音效)。不管學生證和圖書證沒交回,原本真遺失,十九日收到無名氏掛號寄回,變成謊報遺失,真無辜,不得不繼續(xù)利用證件“方便行事”。也不管考駕照的事了,雖然考了第四次還沒考過,但其中可有兩次是非人為因素,況且我對外(或是社會)宣稱的是兩次失敗的紀錄。不管不管……
  把門窗都鎖緊,電話拿開,坐下來。這就是寫作。寫累了,抽兩根煙,進浴室洗冷水澡,臺風天風狂雨驟,脫掉上半身的衣服,發(fā)現(xiàn)沒肥皂,趕緊再穿好衣服,到房里拿一塊“快樂”香皂,回去繼續(xù)洗。這是寫“暢銷”作品。
  邊聽深夜一點的電臺,邊抹著肥皂,一聲轟響,電廠爆炸,周圍靜寂漆黑,全面停電,沒有其他人在,我光著身子出浴室找蠟燭,唯一的打火機臨時缺油,將三個小圓柱連身的燭臺拿進廚房,中間踢倒電風扇,用瓦斯爐點火,結果銅的燭臺燒熔而蠟燭還沒點燃。無計可施,打開門走到陽臺上乘涼,希望也能看到光著身子走出陽臺的其他人類。這是寫“嚴肅”作品。
  如果既不暢銷又不嚴肅,那就只好聳動了。一字五角錢。
  這是關于畢業(yè)證書和寫作。
  2
  從前,我相信每個男人一生中在深處都會有一個關于女人的“原型”,他最愛的就是那個像他“原型”的女人。雖然我是個女人,但是我深處的“原型”也是關于女人。一個“原型”的女人,如高峰冰寒地凍瀕死之際升起最美的幻覺般,潛進我的現(xiàn)實又逸出。我相信這就是人生絕美的“原型”,如此相信四年;ㄈト繉ι钣赂乙沧钫\實的大學時代,只相信這件事。
  如今,不再相信,這件事只變成一幅街頭畫家的即興之作,掛在我墻上的小壁畫。當我輕飄飄地開始不、再、相、信,我就開始慢慢遺忘,以低廉的價錢變賣滿屋珍貴的收藏。也恍然明白,可以把它記下了,記憶之壺馬上就要空,恐怕睡個覺起來,連變賣的價目單都會不知塞到哪兒。
  像雙面膠,背面黏上的是“不信”,同時正面隨著黏來“殘忍的斧頭”。有一天,我如同首次寫成自己的名字一樣,認識了“殘忍”:殘忍其實是像仁慈一樣,真實地存在這個世界上,惡也和善具有同等的地位,殘忍和惡只是自然,它們對這個世界掌握一半的有用和有力。所以關于命運的殘忍,我只要更殘忍,就會如庖丁解牛。
  揮動殘忍的斧頭——對生命殘忍、對自己殘忍、對別人殘忍。這是符合動物本能、倫理學、美學、形而上學,四位一體的支點。二十二歲逗點。
  3
  水伶。溫州街。法式面包店門口的白長椅。74路公交車。
  坐在公交車的尾端,隔著走道,我和水伶分坐兩邊各缺外側的位置。十二月的寒氣霧濕車內緊閉的窗墻,臺北傍晚早已被漆黑吞食的六點,車緩速在和平東路上移行,盆地形的城里上緣,天邊交界的底層,熨著纖維狀的橙紅,環(huán)成光耀的色層,被神異性的自然視景所震撼的幸福,流離在窗間,流向車后車流里。
  疲憊沉默的人,站滿走道,茫然木立的,低頭癱靠座位旁的,隔著乘客間外套的隙縫,我小心地穿望她,以壓平激動不帶特殊情感的表情。
  “你有沒有看到窗外?”我修飾我的聲音問她。
  “嗯!蔽⑷跞缬鹦醯幕芈暋
  一切如抽空聲音后,輕輕流蕩的畫面,我和水伶坐在雙人座的密閉車內,車外輝煌的街景、夜晚扭動的人影,華麗而靜抑地流過我們兩旁的窗玻璃。我們滿足,相視微笑,底下盲動著生之黑色脈礦,苦澀不知。
  4
  一九八七年我擺脫令人詛咒的聯(lián)考制度,進入大學。在這個城市,人們活著只為了被制成考試和賺錢的罐頭,但十八歲的我,在高級罐頭工廠考試類的生產(chǎn)線上,也已經(jīng)被加工了三年,雖然里面全是腐肉。
  秋天十月起住進溫州街,一家統(tǒng)一超商隔壁的公寓二樓。二房東是一對大學畢業(yè)幾年的年輕夫妻,他們把四個房間之中,一個臨巷有大窗的房間分給我,我對門的另一間租給一對姊妹。年輕夫妻經(jīng)常在我到客廳看電視時,彼此輕摟著坐靠在咖啡色沙發(fā)上,“我們可是大四就結婚的哦。”他們微笑著對我說,但平日兩人卻絕少說一句話。姊妹整晚都在房間里看另一臺電視,經(jīng)過她們門外傳來的是熱絡的交談,但對于屋里的其他居民,除非必要,絕不會看一眼,自在地進出,我們仿佛不存在。所以,五個居民,住在四房一廳的一大層屋里,卻安靜得像“啞巴公寓”。
  我獨居。晝伏夜出。深夜十二點起床,騎赭紅色“捷安特”腳踏車到附近夜市里買些干面、肉羹或者春卷之類,回到住處邊吃邊看書,洗澡洗衣服,屋內不再有人聲和燈光。寫一整夜日記或閱讀,著迷于齊克果和叔本華,貪看呻吟靈魂的各類書,也搜集各色“黨外”周刊,研究離靈魂最遠的政治鬧劇的游戲邏輯,它產(chǎn)生的疏離效果,稍稍能緩和高速旋入精神的力量。清晨六七點天亮,像見不得光亮的夜鼠,把發(fā)燙的腦袋藏到棉被里。
  狀況佳是如此。但大部分時候,都是整晚沒吃任何一頓,沒洗澡,起不了床,連寫日記與自己說話、翻幾頁書獲得一點人的聲音,都做不到,終日里在棉被里流淌藍色和紅色的眼淚,睡眠也奢侈。
  不要任何人。沒有用。沒必要。會傷害自己和犯罪。
  家是那張藍皮的金融卡,沒必要回家。大學暫時提供我某種職業(yè),免于被社會和生活責任的框架壓垮,只要當成簡陋的舞臺,上緊發(fā)條隨著大眾敲敲打打,做不賣力會受懲的假面演出,它是制造垃圾的空蕩蕩建筑物,奇怪的建筑,強迫我的身體走進去卻拒絕我的靈魂,并且人們不知道或不愿承認,更可怕。兩個“構造物”,每天如此具體地在那兒,主要構成我地供人辨識,也不斷地蠕動著向我索求,但其實抽象名詞比不上隔壁的統(tǒng)一超商更構成我。
  不看報。不看電視。除必點名的體育課外不上課。不與過往結識的人類做任何聯(lián)絡。不與共同居住的人類說話。唯一說話的時刻是:每天傍晚或中午到辯論社,去做孔雀梳刷羽毛的交際練習功課。
  太早就知道自己是只天生麗質的孔雀,難自棄,再如何懶惰都要常常梳刷羽毛。因為擁有絢麗的羽毛,經(jīng)常忍不住要去照眾人這面鏡子,難以自拔沉迷于孔雀的交際舞,就是這么回事,這是基本壞癖之一。
  但,卻是個沒有活生生眾人的世界。咱們說,要訓練自己建造出自給自足的封閉系統(tǒng),要習慣“所謂的世界就是個人”這么樣奇怪知覺的我,要在別人所謂的世界面前做淋漓盡致的演出。
  因為時間在,要用無聊跑過去。英文說runthrough,更貼切。





上一本:琴聲如訴 下一本:戀愛中毒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鱷魚手記的作者是邱妙津,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