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本書,品味“匠人”精神,讓你擁有“匠心”
在今天分享的10本書中,你會看到不同行當的“手藝人”的故事,無論他們制作的是食物、紙書、花器,還是從事寫作、繪畫、音樂、電影等創(chuàng)作,從他們身上,你能看到優(yōu)秀匠人的共同靈魂。 話說回來,成就好作品的,其實不是匠人,而是你我皆可有的“匠心”。日復一日地磨練,全身心地投入,專注做好一件事,無論你從事什么工作,都可以嘗試用“匠心”來對待它。 愿望:只要擁有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愿望,我們每個人都是匠人。 匠人 [美] 理查德·桑內特 著 李繼宏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匠人》要探討的是一種基本的人性沖動:純粹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 盡管匠人這個詞讓人聯(lián)想到一種隨著工業(yè)社會的到來而消失的生活方式,桑內特卻認為,匠人的領域遠遠大于熟練手工勞動的范圍;今天的程序員、醫(yī)生、父母和公民都需要了解匠人精神的價值所在。 《匠人》從古羅馬的制磚工人到文藝復興時期的金匠,從巴黎的印刷社到倫敦的工廠,都是他筆下探討的對象。從前那些匠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匠藝也揭示了一些使用工具、安排工作和思考材料的方法,進而為我們如何利用技能來指導生活提供了各種可行的方案。 純粹:匠人遍布各個領域,又獨具個性。他們內心大都純粹,所有才有一份手作的堅持。 造物有靈且美 [日]赤木明登 著 蕾克 譯 浦睿文化 / 湖南美術出版社 造物,往往能夠讓你完全關注于當下,整個造物的過程,因為你打心底的熱愛和創(chuàng)造的自由讓你可以心無旁騖。你在不自覺間表達自己的心境,從心底享受制作它的過程。當物體從零散雜亂變得美麗有形,就會有一種滿足的成就感產生。 真正的造物者總是從容的,沒有愚昧的執(zhí)著,而是對著生活隨波逐流。造物者的內心大都純粹,所以才有一份手作的堅持。 “我只是從日常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開始做而已。不勉強自己,不為難自己,慢慢地一心一意做好當下力所能及的事就好。和到手的絲線與布匹面對面、心對心就好。” 《造物有靈且美》中的手藝人大抵都是如此。正因為這份從容,才能完全專注于當下,制作出自然質樸而又充滿靈氣深刻打動人心的作品。 故土:他們來了,又走了,什么痕跡都沒留下…他們不在了,我的故鄉(xiāng)也就真正沒有了。我將真正成為流浪在城市里的孤兒。 匠人 申賦漁 著 浦睿文化 /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一幅失落的鄉(xiāng)土中國縮影、一條流淌著近600年往事的時光之河。 篾匠、豆腐匠、扎燈匠、木匠、剃頭匠、修鍋匠、雕匠、花匠、鐵匠、雜匠、裁衣、教書匠、秤匠、織布匠……正在凋零的鄉(xiāng)村,漸漸失傳的手藝,他們的命運傳奇正一點點被遺忘。 講述申賦漁的家鄉(xiāng)——申村中一個個手工藝匠人及其家族的命運故事。從這些故事中,展現(xiàn)了蘇北一個幾萬人大村的鄉(xiāng)土、生活變遷,追憶了作者失落的故鄉(xiāng)。申村的興亡衰落,既是時代變遷,也是人世間的因緣際遇,令人嘆息,深覺悲涼。 工業(yè):德國人的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標志是什么?最形象的理解是“智能工廠”。 德國制造: 一個國家品牌如何跑贏時間 華璐 沈慈晨 著 重慶出版社 與“中國制造”類似,“德國制造”曾經是廉價產品的標簽,但經歷100多年的變遷,德國制造成為一種風靡全球的完美品質象征。 本書是一部“朝圣”之旅,將從“德國制造”的故事和思考中為中國制造和我們眾多高端讀者發(fā)掘深層次的啟示。 一生:這輩子,我希望都能當個創(chuàng)造者。 感動,如此創(chuàng)造: 久石讓的音樂夢 [日]久石讓 著 何啟宏 譯 中信出版社 曾有人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本書:“一位大師的誕生!比欢@位大師的誕生,并沒有任何的傳奇色彩。 我們只是看見他為了保持健康的身體而堅持運動,每天進入錄音室一直努力到深夜,會因為失敗而沮喪,因為成功而喜悅。 一頁頁讀下去,久石讓的身影逐漸清晰,厚實,觸手可及。不是高高在上的音樂家,不是性情古怪的藝術家,他只是一位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 “現(xiàn)在,我認為從事創(chuàng)作工作應該沒有結束的一天。這輩子,我希望都能當個創(chuàng)造者! 倔強:人們對自己說,即使我不這么做,也會有人這么做的。我想這句話應該這么說:誰也不做才真正沒人做。 尋訪行家 [德]加布里艾勒·格特勒 著 丁娜 吳鵬飛 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世界之大,必然有著各種各樣的行業(yè)、形形色色的人和五光十色的生活方式。 有時即使充滿了好奇,對別人職業(yè)生活的窺探也還是僅限于從幕后眺望舞臺那般隔岸觀火的程度。 那么你可以翻開這本《尋訪行家》,跟隨著這名眼光銳利、心態(tài)卻客觀平靜的女記者,走進數十位不同行業(yè)中行家的住宅與工作場所,傾聽他們的職業(yè)和人生故事。 尊重:這不僅說明了書的制作,更體現(xiàn)一個人對一件對象的尊重可以到達怎樣的一個程度。 戀上書:一本書是如何做出來的? [日]松田哲夫 著 / 內澤旬子 繪 林韶安 譯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戀上書》是一本與書互相認識的旅程日志。作者松田哲夫先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愛書狂”,不單愛“讀書”的書,更愛作為“物件”的書。 由拆書開始,到做假樣書、切紙、裝楨、油印……松田哲夫一步一步展示做書的過程,配合著插畫師內澤旬子的細致描繪,閱讀的過程頓時成為了一次對書籍本身的敬禮。 閱讀《戀》不僅知道了書的制作,更體現(xiàn)一個人對一件對象的尊重可以到達怎樣的一個程度。作者評論說:這是一趟書籍世界的奧德賽之旅;讀者評論說:這是一部人與書的愛情小說! 專一:我真的只會做導演,做其它事都不靈光。 李安傳:十年一覺電影夢 張靚蓓 編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 不是要教導你怎樣去生活,怎樣去拍電影,怎樣去面對迎頭而來的困難。因為生活是不需要教導的;學電影不能靠一本書;而對于接踵而至的磨難,我們根本不知道它要何時才算完。 所有的都是際遇,偶然又是注定,李安的一句話,做電影的“形勢比人強”,他所得到的一切,是命運的使然,也是自己堅持到底的結果。其中變幻無數,一個三十多歲還沒有立業(yè)的男人,誰會知道他現(xiàn)在的沉穩(wěn)睿智能在柏林威尼斯奧斯卡上熠熠生輝呢? 堅持著有好戲上演,或許堅持落得啼笑人間,無論如何,這便是人生。 講究:熱愛生活,歸根到底,就是“講究”二字。講究不是一種物化的追求,不必苛求于特定的標準,應該是一種心境,一種人“格”。 做飯 汪曾祺 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 汪曾祺是一位把口腹之欲和高雅文化之間的距離拉得最近的人,他自稱喜歡逛菜市場:“到了一個新地方,有人愛逛百貨公司,有人愛逛書店,我寧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雞活鴨、新鮮水靈的瓜菜、彤紅的辣椒,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一種生之樂趣! 讀汪曾祺的書,感覺親近,汪老對美食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如同跟摯友聊天一般,和你一一道來。汪老對生活,套用個流行詞,真是有一種情懷。熱愛生活,歸根到底,便是“講究”二字。講究不是一種物化的追求,不必苛求于特定的標準,應該是一種心境,一種人“格”。 拼命:寫作對我來說好比是一種信念堅持的行動,是面對絕望的的挑釁反抗。正如我們小時候常說的那樣,是我拼著老命寫出來的。 寫作這回事 [美]斯蒂芬·金 著 張坤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本書在斯蒂芬·金的人生和創(chuàng)作生涯當中還具有獨一無二的重要意義:1999年6月19日,斯蒂芬·金在外出散步時遭遇車禍,傷勢危及生命。而這本回顧和總結自己的一生和創(chuàng)作經驗的書還沒寫完,差一點真成了斯蒂芬·金的蓋棺定論。 在鬼門關轉了一遭后,斯蒂芬·金在髖部粉碎性骨折、仍身受巨痛的情況下重新?lián)炱鸸P來,艱難地續(xù)寫《寫作這回事》,坦陳:“寫作對于我來說好比是一種信念堅持的行動,是面對絕望的挑釁反抗!贝藭牡诙糠志褪窃谶@樣的精神中寫成的。正如我們小時候常說的那樣,是我拼著老命寫出來的。寫作不是人生,但我認為有的時候它是一條重回人生的路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