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奧威爾何以偉大”?倫敦要為奧威爾作品舉辦戲劇節(jié),我們來看看他的7本書 戲劇節(jié)依托的是《巴黎倫敦落魄記》。 據(jù)《衛(wèi)報》報道,最近, Libby Brodie Productions 制作公司宣布與奧威爾基金會、 UCL 文化節(jié)合作,將在今年夏天共同舉辦紀念喬治·奧威爾作品《巴黎倫敦落魄記》的戲劇節(jié)活動 ORWELL'S DOWN AND OUT LIVE ,試圖向這位深刻理解無家可歸和貧困人群的偉大作家致敬。 具體來說,該活動為期兩天,將先后于倫敦和巴黎舉行。倫敦的活動安排在 6 月 16 日下午 2 至 6 時,倫敦大學標志性建筑 Senate House 內(nèi)上演。活動會有現(xiàn)場直播,拍攝導演為 Edwin Mingard 。巴黎的活動則定在 9 月,更進一步的消息尚未公布。 1927 年,奧威爾決心成為作家,開始關(guān)注流浪漢的生活。兩年后,他身患頑疾,且被小偷偷走了身上最后一筆錢。隨后一段艱難的生活促使他寫出了《巴黎倫敦落魄記》!栋屠鑲惗芈淦怯洝肥状纬霭嬗 1933 年。這也是時年 30 歲的埃里克·亞瑟·布萊爾(Eric Arthur Blair)以喬治·奧威爾為筆名發(fā)表的第一部作品。全書探討了現(xiàn)代城市的貧困問題,分為兩部分。上半部敘述了一位英國文人在巴黎靠打零工度日,掙扎在生活最底層的潦倒生活;下半部描述了這位文人從巴黎流落回倫敦,生活狀況進一步惡化,淪為無業(yè)游民并到處顛沛流離的經(jīng)歷。 《衛(wèi)報》稱,即將舉行的 ORWELL'S DOWN AND OUT LIVE 是包括由奧威爾的《巴黎倫敦落魄記》、首篇散文 The Spike 和小說《牧師的女兒》在內(nèi)改編的沉浸式戲劇及系列活動。演員、藝術(shù)家、政治家和活動家們將在這部戲劇中融合奧威爾的文學和當今流浪漢們的心聲,在戲劇、音樂和文學的形式中使觀眾身臨其境地關(guān)注和體會當下生活中的貧困現(xiàn)象。 《英國劇院指南》評論稱:“從 20 世紀的巴黎街道漫步至 21 世紀的倫敦街頭, ORWELL'S DOWN AND OUT LIVE 用幽默、悲劇和真實的靈魂破碎的悲哀告訴人們事實上一切都沒有改變,人類可以忍受任何東西!贝舜螒騽」(jié)的籌辦者們希望借此活動回應(yīng)兩個國家共同面臨的日益嚴重的貧困現(xiàn)象和無家可歸的問題。 “如今低收入、危險工作、高住房成本、債務(wù)和缺乏福利正在將人們推往深淵。通過奧威爾小說改編的戲劇,人們能夠更多關(guān)注、理解并推動解決現(xiàn)代貧困問題! Joseph Rowntree 基金會 CEO Campbell Robb 說。 Joseph Rowntree 基金會也是此次活動的參與方之一。這個基金會是一個獨立社會組織,致力于解決英國的貧困問題。 2017 年年底,它們發(fā)布了英國貧困狀況的調(diào)查報告,考察了過去 20 年的數(shù)據(jù)變化情況。這份報告是自從 2016 年 Joseph Rowntree 基金會 “解決英國貧困問題”計劃以來,英國在減少貧困的行動中第一份進展性的報告。 ORWELL'S DOWN AND OUT LIVE 不是近些年向奧威爾致敬或有關(guān)的唯一重要事件。比如 2017 年 11 月,奧威爾的前雇主 BBC 在新建的總部大樓前為他立了一尊雕像。雕像后方的墻上,引用了他的作品《動物農(nóng)場》里的一句話:“假如自由真有什么意義,那應(yīng)該就是指把人們不想聽的說給他們聽! BBC 歷史頻道主編 Robert Seatter 說:“這段話為 BBC 設(shè)置了一個高標準,鞭策 BBC 要無愧于奧威爾在敘事清晰和揭示真相方面的高水準!; 2017 年 6 月,奧威爾基金會和 Libby Brodie Productions 制作公司合作推出了為紀念奧威爾小說代表作《1984》而改編的沉浸式戲劇《1984 LIVE》; 2017 年 6 月,美國百老匯上演了《1984》的戲劇版,觀眾嘔吐、暈倒、尖叫; 2017 年 1 月,因為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顧問 Kellyanne Conway 的一句有關(guān)“另類事實”(Alternative facts)的話,《1984》突然在幾天之內(nèi)躥升到美國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位,出版社為此加印了 7.5 萬冊等等。 這些事件發(fā)生的原因也很簡單。正如 1979 年,企鵝出版公司在《1984》的平裝本上所說的那樣:“首次出版于 1949 年,它現(xiàn)在仍然像當初那樣具有眾多的相關(guān)性! 奧威爾其人及其他作品也可這樣理解。比如 BBC 稱, BBC 經(jīng)過斟酌,最終同意在樓前豎奧威爾銅像的主要考慮之一就是,奧威爾作為新聞界最優(yōu)典范傲然佇立于世,特別是在當下假新聞泛濫時代,更有現(xiàn)實意義;在“另類事實”事件中,《華盛頓郵報》的記者 Karen Tumulty 則稱:“‘另類事實’是喬治·奧威爾式的短語。” 而且,《1984》也在很多地方重新成為了暢銷書。奧威爾在書中所寫的“新話”(newspeak)、“雙重思想”(doublethink)、“老大哥”(big brother)等詞匯已經(jīng)被收錄進了英語詞典,足以可見其影響力。甚至,他的名字本身也成為了專有名詞被不斷言說。“奧威爾式”(Orwellian)和“奧威爾主義”(Orwellism)隨處可見。 “奧威爾式”是形容詞,常用來形容極權(quán)主義的恐怖和篡改歷史等;“奧威爾主義”是名詞,常用來形容其左派的崇拜者和有意的追隨者!笆斋@既作為形容詞又作為名詞雙重詞性的作家寥寥無幾。我一下子只能想到馬克思、弗洛伊德、達爾文、狄更斯、托爾斯泰、喬伊斯和詹姆斯! 牛津大學歐洲研究教授蒂莫西·加頓艾什(Timothy Garton Ash)在《我們這個時代的奧威爾》一文中寫道。 在加頓艾什那篇文章,他還詳細討論了“奧威爾何以偉大”這一話題。在他看來,這很大程度是因為奧威爾生活和工作的獨特魅力和持久的重要性。 奧威爾是英國人,有著“一種古怪、固執(zhí)、叛逆、地道的英國個性”。加頓艾什甚至稱,“沒有人能比奧威爾更好地刻畫英國的人物,他自己就是一個體現(xiàn)英國人特點的活文集“。比如他的幽默感;處理與女性關(guān)系上的笨手笨腳;熱愛鄉(xiāng)村、動物和園藝等都是英式的。 加頓艾什甚至對他的一生經(jīng)歷做了個簡單素描:“伊頓公學富有天賦的獎學金獲得者竟然在緬甸做過殖民警察,在巴黎當過洗碗工,在倫敦當過流浪漢;他在鄉(xiāng)下開過店,參加過西班牙內(nèi)戰(zhàn),拋棄倫敦的左翼文學,住到了蘇格蘭島偏遠地區(qū)的一個農(nóng)場里,在文學勝利的時刻死于肺結(jié)核,年僅 46 歲。他又高又瘦,穿著破舊的粗花呢夾克、寬松的燈絨芯褲子和黑色的襯衫,留著古怪的鉛筆線胡子,嗓門又高又尖,吸工人的卷煙,他在世的時候,這些是軼事,他死后變成了傳奇! 至于重要性,毫無疑問,奧威爾是“20 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作家”,希望能把“政治寫作變成一種藝術(shù)”。如今作為英國最重要政治寫作獎的“奧威爾獎”也是希望鼓勵那些“杰出的政治寫作”!霸缭谒鳡柸誓崆僦,時間要長得多——從 1945 年到 1990 年,整個冷戰(zhàn)期間——我們當時所稱的‘西方’將奧威爾視為普通極權(quán)主義,尤其是蘇聯(lián)極權(quán)主義至高無上的描述者。”加頓艾什寫道。 據(jù)《牛津英語詞典》,奧威爾是英語中使用“冷戰(zhàn)”(cold war)這個詞組的第一人。他也是個左翼的冷戰(zhàn)知識分子,反共產(chǎn)主義的社會主義者。據(jù) 2007 年 9 月 4 日英國國家檔案館解密資料,奧威爾曾被懷疑是共產(chǎn)主義分子, 1929 年起一直到 1950 年去世,都處于英國軍情五處和倫敦警察廳特科的監(jiān)視下。但更為重要的是,他對自己的寫作足夠誠實,“敢于做但以理、敢于孤軍奮戰(zhàn)、敢于堅定目的、敢于公之于眾”,而“只有不屬于任何黨派的作家才能誠實”。 據(jù) BBC 報道, 1950 年 1 月,奧威爾因肺結(jié)核不治,在倫敦大學附屬醫(yī)院去世。他生前希望看到從戰(zhàn)后廢墟中升起的“共和國”成為泡影,他所稱的“真正的社會主義”連雛形都沒見到,而他當時在報紙專欄上首創(chuàng)的概念詞“冷戰(zhàn)”和“歐洲合眾國”已經(jīng)證實十分有遠見。冷戰(zhàn)結(jié)束了,歐洲政經(jīng)一體化則反反復復,現(xiàn)在又因為英國退出歐盟而處于重大轉(zhuǎn)折點。在他之后,許多作家和專欄作者嘗試模仿他,但很少有成功的。 這主要因為在奧威爾的文字背后是一整套獨特和奇異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很少有人能夠或者愿意去體驗。但是,奧威爾的影響多年來只增不減。 “這就是偉大的奧威爾。我們還需要他,因為奧威爾的作品將永遠流傳”,加頓艾什在《事實即顛覆》一書中寫道。 最后,為了讓你更了解這位偉大的作家,我們挑選了 7 本書供你參考。 小說:《一九八四》和《動物農(nóng)場》 奧威爾一生只寫過 6 部小說(《緬甸歲月》《牧師的女兒》《讓葉蘭繼續(xù)飄揚》《上來透口氣》《動物農(nóng)場》《一九八四》)。毫無疑問,《動物農(nóng)場》和《一九八四》這兩部小說是奧威爾最為著名也最為重要的作品。正如很多人喜歡引用的那句話:“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非虛構(gòu):《向加泰羅尼亞致敬》 很多人都會好奇,奧威爾是個地道的英國人,從未去過離俄羅斯或者東歐很近的地方,為什么他的小說如此準確地描繪了極權(quán)主義下的生活?他是如何理解的?他又是如何知道的?答案全在這本書里了。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這應(yīng)該是奧威爾最好的政治寫作作品。 散文、雜文和評論:《在鯨腹中》和《獅子與獨角獸》 除了小說和非虛構(gòu),奧威爾的散文、雜文和評論也很有特色,橫跨政治與文學。他在這兩本書中討論了格林、甘地、狄更斯、吉卜林、托爾斯泰、莎士比亞、扎米亞京、馬克·吐溫、民族主義、極權(quán)主義、社會主義、反猶太主義等眾多主題。需要說明的是,《在鯨腹中》是文學評論集,《獅子與獨角獸》是社會評論集。 傳記:《奧威爾傳:冷峻的良心》 這是奧威爾研究專家杰弗里·邁耶斯(Jeffrey Meyers)為其做的一本傳記。《大西洋月刊》評價稱:“杰弗里·邁耶斯為奧威爾勾畫出了一幅令人欽仰的肖像,但是他并沒有隱去這位作家的那些并非圣徒的特質(zhì)……他的這部傳記是當下最為權(quán)威的一部。” “奧威爾也有人性的弱點。他向往過富有、長相英俊、追逐女人無往而不勝。女人對他而言總是重要的……本書中呈現(xiàn)的奧威爾形象上不及那個傳奇形象高大。他品質(zhì)高尚,但也有暴力傾向,會做出殘忍之事,他被內(nèi)疚感所折磨,自我懲罰到甘于受虐的程度,有時有自毀傾向!苯芨ダ铩み~耶斯在書中寫道。 相關(guān):《在緬甸尋找喬治·奧威爾》 1920 年代,奧威爾曾作為大英帝國的警察在緬甸生活了 5 年。 5 年后,他突然毫無預(yù)兆地返回英國遞交辭呈,開始了寫作生涯。辭職的部分原因是實在無法忍受英國人在緬甸的傲慢、狹隘和冷漠。這些經(jīng)歷和感受在他 1935 年出版的小說《緬甸歲月》中清晰可見。此后,緬甸則以各種形式在奧威爾的書中出現(xiàn):《緬甸歲月》《動物農(nóng)場》《一九八四》,以及他未完成的作品《吸煙室的故事》等等。 美國記者艾瑪·拉金重訪了奧威爾在緬甸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曼德勒、渺彌亞、仰光、毛淡棉、杰沙…… 她試圖為一些問題尋找答案:是什么樣的經(jīng)歷促使奧威爾放棄了殖民地生活,轉(zhuǎn)而從事寫作?又是什么讓緬甸這個地方變得如此貧窮和悲慘?拉金復原了奧威爾這段幾乎被所有研究者忽略的生活經(jīng)歷,并寫出了奧威爾對今日緬甸的精神影響,刻畫了緬甸在殖民幽靈與獨裁統(tǒng)治交纏下的現(xiàn)狀。 “在緬甸有人開玩笑說,奧威爾不只寫了一部關(guān)于這個國家的小說,而是寫了三部:由《緬甸歲月》《動物農(nóng)場》和《一九八四》組成的三部曲。我這樣的局外人,很難看破將軍們制造出的幻象,很難想象生活在這種國家里每天的恐懼感和不安全感。當我努力理解緬甸生活的這一面時,我迷上了奧威爾。他的所有小說都試圖探討個體如何受困于周邊環(huán)境,被他們的家庭、身邊的社會和一個全權(quán)政府控制!崩鹪跁袑懙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