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我愛我”,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日,關愛自我,了解自我,接納自己,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靈成長。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經歷一些挫折,面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有的人在人際交往、親密關系的建立方面感到困難,還有的人面對越來越快的節(jié)奏,越來越多的選擇,看著這個多變的世界會感到焦慮和不安。為此,小編特意整理了一份有關“自我、人際關系、獨立思考、終身成長、死亡”等主題的書單,希望它能為你的成長之路解疑答惑!這些主題都是我們人生中不可回避的,當明白后,你會發(fā)現(xiàn),所有艱難的經歷將不再是苦澀,看到的都會是風景:) 1 自我 喬納森·布朗 / 瑪格麗特·布朗 著 陳浩鶯 譯 古希臘德爾斐神廟門楣上鐫刻著這樣一個神諭——“認識你自己”,哲學家蘇格拉底常用這句話教育弟子。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是世界上最重要也是最難的事,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不斷求索。 布朗夫婦的《自我》一書,詳細闡述了與自我有關的概念與理論,如自尊、自我調節(jié)、自我監(jiān)控、自我中心的偏差、刻板印象、認知失調,甚至文化對自我概念的塑造等內容。為你解答“我是誰;如何對他人和環(huán)境做出思考和反應;如何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如何調節(jié)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以實現(xiàn)期望的目標……為什么有人如此悲觀和消沉,甚至抑郁自殺,也有人面對壓力和失敗卻能如此樂觀,堅韌不屈?什么是自尊?為什么我看待世界的方式與別人迥異?”等問題,是自我發(fā)現(xiàn)和自我認識的不二選擇。 2 自卑與超越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著 吳杰 / 郭本禹 譯 我們都有一顆高傲又脆弱的心。在這個自戀的時代,每個人都帶著內心的恐懼和不安全在追求優(yōu)越,渴望成為別人眼中的卓越者,同時又隱匿了強烈的自卑。自卑,可以成為人前進的動力,也可以讓人陷入自傷自悲的情緒中,成為生活的阻力。我們會因為自卑而錯失心中愛慕的對象,會因為自卑與一份本可以勝任的工作失之交臂。 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系統(tǒng)地論述了生活的意義、心靈與肉體、自卑感與優(yōu)越感、早期記憶、夢、家庭影響、學校影響、青春期、犯罪及其預防、職業(yè)、人類與同伴以及愛情與婚姻等主題。他圍繞這些主題著重闡述了自卑感的形成及其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個人如何超越自卑感,如何將自卑感轉變?yōu)閷?yōu)越感的恰當追求以取得成就。 3 人的自我尋求 羅洛·梅 郭本禹 / 方紅 譯 這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建立聯(lián)結的時代,又是一個內心無比孤獨的時代,美國存在心理學家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洛·梅的《人的自我尋求》是關于個體人格如何在孤獨的時代得以重建。本書從分析人的空虛、孤獨與焦慮入手,解釋現(xiàn)代人面臨的嚴重心理困境,并進一步指出,造成這一混亂的根源是價值核心的喪失、自我感的喪失、語言的喪失和悲劇感的喪失等社會歷史和文化心理的因素。然后通過強調自我意識是人不同于動物的獨特標志,力圖論證它是人的自由賴以存在的基礎。最后試圖通過對自由、良心、勇氣等傳統(tǒng)價值作新的闡釋而重新確立人格整合的目標。 4 親密關系 羅蘭·米勒 瑪格麗特·布朗 著 王偉平 / 陳浩鶯 譯 一言不合就分手,隨著個體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戀愛和婚姻就像快餐一樣被我們消費,閃戀閃分,閃婚閃離,為人生徒增了許多成本和煩惱。就像歌里唱的“最愛我的人傷我卻最深”,親密關系往往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也是人生煩惱的罪魁禍首,處理不好親密關系,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焦慮、失眠等問題便會接踵而至。 羅蘭·米勒的《親密關系》一書用專業(yè)的心理學研究解決你在與最親密的人交往時遇到的問題,用科學的實證方法幫你找到獲得幸福的最好路徑。讀完這本書,你將會對人際吸引、愛情、婚姻、承諾、友誼、激情、溝通、性愛、依戀、擇偶等有關親密關系的一切有全新的認知。 5 人的七張面孔 約翰·戈特曼 瓊·德克萊爾 著 李蘭蘭 譯 “我見過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歡狗!贝笪暮朗挷{的一句調侃,想必能引起時下越來越多自封為「社交恐懼癥患者」的由衷共鳴。 這些人正被社交恐懼癥困擾折磨,希望得到更多的理解;或者只有輕微表現(xiàn),但卻已經陷入了苦惱困惑。 對于他們來說,「我有社交恐懼癥」并不是一個帶有自嘲或戲謔性的玩笑,而是一種無法疏解的心靈苦痛。 思想家伏爾泰說過:“自從世界上出現(xiàn)人類以來,相互交往就一直存在!鄙缃皇俏覀儸F(xiàn)代人無法規(guī)避的一個問題。 《人的七張面孔》這本書被媒體譽為“人際關系領域最具價值的一本書”。作為人際關系領域大師級人物,約翰·戈特曼在20年的研究基礎上,提出的人際溝通方法可以幫助你建立更好的人際聯(lián)系,全面提高你生活中的人際關系質量,不論是和伴侶、孩子、兄弟姐妹、朋友,還是和同事。 6 獨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 朱迪斯·博斯 著 岳盈盈 / 翟繼強 譯 在這個全媒體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各種各樣的觀點和浩如煙海的信息,它們往往真假難辨、良莠不齊甚至相互矛盾,而且很多時候我們會成為某些虛假或暴力信息的傳播者和受害者。如何撥除迷霧,去偽存真,批判性思維技能將借你一雙慧眼,幫助你成為獨立的思考者。 死刑是否應該廢除?UFO是否存在?墮胎合乎道德嗎?同性婚姻應該合法化嗎?人工智能會取代人類嗎?朱迪絲·博斯的《獨立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維》從邏輯學、科學方法論以及科學的懷疑精神等角度介紹正確的思維方法,而且從當前世界現(xiàn)實問題入手,利用批判性思維技巧,對社會、經濟、政治、環(huán)境、商業(yè)、媒體、科學/學術等領域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性批判,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啟發(fā)性,是現(xiàn)代公民建立科學精神、學會獨立思考、不盲從的必讀書。 批判性思維不僅是思維技能,更是我們識別和解決日常生活中各種問題的方法,而且與一個人的成長密不可分!它可以教你明辨是非真?zhèn),培養(yǎng)最敏銳的觀察力!透視問題與真相,做出最周密的分析!訓練理性與邏輯能力,做出最正確的判斷與決策!全面發(fā)展出優(yōu)異的學業(yè)、研究、工作及生活能力! 7 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 雷德·海斯蒂 羅賓·道斯 著 謝曉非 / 李紓等譯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給生活帶來了更多不確定性,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對形形色色的選擇和判斷,如果不能做出滿意的選擇,就會陷入恐慌、焦慮中。掌握理性決策的原理,無疑可以幫助我們提升選擇的質量,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 雷德·海斯蒂和羅賓·道斯的《不確定世界的理性選擇》盡可能用生活化的語言向大家介紹判斷和決策領域中的基礎理論和最新研究成果,結合自己在司法、醫(yī)療、商務等領域的實際經驗,采用大量來自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例子來說明人類在判斷與決策方面所具備的規(guī)律、特點及缺陷。人類的思維過程存在系統(tǒng)的局限性,往往無法做到完全意義上的理性。相反,各種認知缺陷、啟發(fā)式以及基本偏好、后見之明等慣性思維決定了我們大多數(shù)判斷和決策。也許,有時候我們需要避免偏差,而有時候我們必須利用偏差。 8 終身成長 卡羅爾·德韋克 著 楚祎楠 譯 你是否注意到周圍總有些人喜歡說:“我學不會”“我很笨”“我不擅長”,他們蜷縮在自己的舒適區(qū)內,不敢也不相信自己能應對新的環(huán)境。這種將自己禁錮的思維常常會讓人陷入無法前進的怪圈,產生頹廢感。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為我們揭示了思維模式的力量。她通過數(shù)十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們獲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賦決定的,更受到我們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展現(xiàn)的思維模式的影響。 《終身成長》介紹了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與成長型,它們體現(xiàn)了應對成功與失敗、成績與挑戰(zhàn)時的兩種基本心態(tài)。你認為才智和努力哪個重要,能力能否通過努力改變,決定了你是會滿足于既有成果還是會積極探索新知。只有用正確的思維模式看待問題,才能更好地達成人生和職業(yè)目標。這是本會影響你生活方方面面的書,一個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在任何困境中都可以看到改變的力量。 9 直視驕陽 歐文·亞隆 著 張亞 譯 亞隆說:“我與每個人分享這死亡恐懼,那是我們無法割斷的陰暗面”。 每個人內心都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恐懼伴隨周圍人的離去變得愈發(fā)強烈。 雖然直面死亡就如同直視驕陽一樣,是一件極痛苦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要活得明白透徹,就請跟隨亞隆,看他怎樣結合普通老者的身份和心理治療大師的智慧,對人類心靈中如影隨形的死亡恐懼進行自我表露和深刻剖析!八劳鲭m是終點,但人生的意義卻不會因此湮滅;死亡雖是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視角卻可以讓人們獲得拯救。” 10 精要主義 格雷戈·麥吉沃恩 著 邵信芳 譯 “勤能補拙” “笨鳥先飛” “廢寢忘食” “焚膏繼晷”……這些詞處處洋溢著對勤奮的贊美,總覺得勤奮才是王道,沒有勤奮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是,有沒有發(fā)現(xiàn),讀書時看起來最刻苦的同學,往往成績平平;工作后,那些加班最兇的同事,也并不是賺錢最多,升職最快的人;蛟S,我們陷入了“低水平勤奮”的陷阱。 如果答案不是一個確定的Yes,就是一個肯定的No。只有摒棄瑣碎而無足輕重的生活,才能過真正重要而有意義的人生。 精要主義主張只做該做的事情。它向“我可以擁有一切”和“我可以做好一切”的主流論斷發(fā)起攻擊,倡導“在合適的時機,以恰當?shù)姆绞剑非蠛线m的事情”。它旨在讓人們重新掌控自己的選擇權,自主決定如何支配寶貴的時間和精力——而不再是許可他人替我們作出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