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精神分析在中國蓬勃發(fā)展,這讓客體關系成為大家耳熟能詳?shù)脑~匯?腕w關系精神分析是梅蘭妮·克萊茵(Melanie Klein)在弗洛伊德發(fā)現(xiàn)人類的動力潛意識之后開創(chuàng)的。 克萊茵與她的追隨者們,勇于探索人類心靈的最深處,將一些遠離我們日常經驗的心智運作模式呈現(xiàn)給世人。 這些內容難免令初學者感到費勁,也增加了翻譯工作的難度,給人留下一種印象:這類深度心理學著作晦澀難懂,幾乎無法譯成流暢的中文。 梅蘭妮·克萊茵女士 2013年某個午后,在英國求學的楊方峰先生閑逛于倫敦Tavistock中心的圖書館,偶然間他看到了一本繁體中文版的《俄狄浦斯情結新解》,譯文的流暢和精準使之震撼,也打破了他對“精神分析書籍難以譯成流暢的中文”的成見。 之后,楊先生又邂逅了同一系列的《內在生命》《談話治療》等。這些作品都是臺灣的林玉華教授自2000年從英國受訓回來后為推廣精神分析而引進的。 遇到這一系列作品后,楊先生便確信:精神分析思想可以通過生動、貼切的中文表達。 2015年,楊先生在北京遇到“萬千心理”的編輯閻蘭女士,并極力推薦這套叢書。經過幾年的努力,現(xiàn)在這套書的簡體中文版終于陸續(xù)問世,目前已經有4本順利出版。 英國精神分析系列叢書: 《臨床克萊茵》
作者:R. D. Hinshelwood 譯者:楊方峰 從臨床與歷史的視角對克萊茵學派的思想進行了全面的闡述。作者鮑勃·欣謝爾伍德精心地挑選了克萊茵所做的個案,介紹克萊茵如何架構其詮釋,如何由病人的談話中探測病人的心智內涵與歷程,及如何借此了解人所傳達的潛意識。 《俄狄浦斯情結新解》
作 者:Melanie Klein, Ronald Britton, Michael Feldman & Edna O'Shaughnessy 譯 者:林玉華 俄狄浦斯情結可以說是精神分析最主要的概念之一。弗洛伊德之后,俄狄浦斯的概念經過幾番修飾,約翰·史坦納所編輯的這本《俄狄浦斯情結新解》收集了克萊茵及三位克萊茵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對于俄狄浦斯的解釋。 克萊茵以她的個案,10歲的李察及2歲9個月的麗塔為例,描繪俄狄浦斯情結如何通過游戲呈現(xiàn)。其他三位作者則以自己的案例,描述當代精神分析對于俄狄浦斯的了解如何由克萊茵的主要概念衍生而來。 《談話治療》
主編:David Taylor 譯者:黃淑清 等 大衛(wèi)·泰勒所主編的《談話治療》一書,收集了Tavistock臨床中心的臨床研究與個案討論,論證Tavistock模式對于心智世界的了解,如: 心智是如何形成的?在各成長階段中,心智如何運作?“心”如何具有理性所不知的理性?談話如何有治療效果等。 《內在生命》
作者:Margot Waddell 譯者:林晴玉 等 作者Waddell是Tavistock臨床中心的資深兒童心理治療師,她所撰寫的《內在生命》從精神分析角度闡述人的發(fā)展。她由臨床實例及文獻,巨細靡遺地描繪由嬰兒到老年的成長過程中促進及妨礙心智及情緒成長的因素。作者有著多年從事精神分析的經驗,以當代精神分析的克萊茵思路為主軸,深入淺出地描繪人格的發(fā)展過程。 。ㄟ@套叢書還有:) 《當代精神分析導論》 《嬰兒觀察》 《僵局與詮釋》 《理解創(chuàng)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