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這半個世紀(jì)以來最優(yōu)秀的英文小說都有哪些嗎?小編在此為大家奉上一份書單。 布克獎(The Man Booker Prizes)被認為是當(dāng)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xué)大獎之一,已經(jīng)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自1969年開始頒發(fā),每年頒發(fā)一次,布克獎已走過了半個世紀(jì)的歷程。 50年來,有很多優(yōu)秀的英語文學(xué)作品在這個榜單上熠熠生輝。阿研也借此機會,向大家推薦十本榜單上最不容錯過的經(jīng)典。 01 英國病人 作 者: [加拿大]邁克爾·翁達杰 出版社: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原作名: The English Patient 譯 者: 丁駿 出版年: 2012-10-1 獲 獎: 1992年布克獎 今年,為紀(jì)念布克獎50周年,該獎項第三次舉辦“歷史最佳”(The Golden Man Booker Prize)評選,評委會在布克獎過去50年的獲獎小說里選出5本候選小說,最終由公眾投票選出了這本“布克獎50周年最佳小說”——《英國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 很多人對《英國病人》的熟知源于由其改編的同名電影。影片橫掃了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9項大獎,包括最具分量的最佳影片和最佳導(dǎo)演。 電影《英國病人》劇照 作者用優(yōu)美而抒情的筆觸,描繪了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末期,意大利一棟廢棄別墅里,四個傷心人的因緣際會。小說的核心是“英國病人”艾爾麥西和凱瑟琳的愛情,他們瘋狂相愛,卻迫于道德和內(nèi)心的恐懼而分手…… 看過電影的人對劇情應(yīng)該都很熟悉了,但阿研還是推薦大家讀一讀原作小說。美國作家托妮·莫里森評價說,“應(yīng)該給《英國病人》戴上三重冠。這本書深邃,優(yōu)美,觸動心靈。” Michael Ondaatje 《英國病人》電影海報 作者邁克爾·翁達杰(Michael Ondaatje,1943-)是一位以詩聞名的加拿大作家,但這本《英國病人》卻讓他躋身國際知名作家行列。代表作還有小說《安尼爾的鬼魂》、《遙望》。 《英國病人》并不似一般的小說那樣好讀,翁達杰花了六年的時間寫這本書,他以詩人的風(fēng)格將這本書寫成了一部長詩,典雅優(yōu)美,語言充滿魅力。 02 午夜之子 作 者: [英]薩爾曼·魯西迪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原作名: Midnight's Children 譯 者: 劉凱芳 出版年: 2015-9-1 獲 獎: 1981年布克獎 《午夜之子》(Midnight's Children)是一本在布克獎歷史上大放異彩的小說,不僅獲得了1981年的布克獎,在1993年獲得為紀(jì)念布克獎25周年“特別布克獎”、2008年為紀(jì)念布克獎40周年“最佳布克獎”。 “午夜之子”是作者的虛構(gòu),說的是1947年8月15日午夜,印度宣布獨立。此時印度全境共出生了一千零一個孩子,其中有五百八十一人活了下來。這些與新國家同時誕生的孩子就是“午夜之子”,他們具有某種魔力,這其中便包括主人公薩里姆·西奈。故事的開端便是不久于人世的主人公向他的情人回憶自己一生的故事。 將近600頁的篇幅,時間跨度長達62年,地理區(qū)域涵蓋整個南亞次大陸。作者將這半個多世紀(jì)印度發(fā)生的重大政治歷史事件與主人公的經(jīng)歷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氣勢恢宏,包羅萬象,形成了一部將魔幻現(xiàn)實主義與印度傳統(tǒng)文化融合的鴻篇巨著。 《紐約書評》認為“這一代人英語世界出版的最重要的書籍之一”,《泰晤士報》更是將其抬到了與《百年孤獨》同等的高度,“自從閱讀過《百年孤獨》以來,還從來沒其他小說像它這樣令人驚嘆。” 薩爾曼·拉什迪 《午夜之子》電影海報 作者薩爾曼·拉什迪(1948-),英籍印度裔小說家,1969年獲得劍橋大學(xué)歷史學(xué)碩士!段缫怪印窞樗@得了至高的國際聲譽,不過他的作品也讓他遭遇長達十年的追殺。 1988年,英國企鵝書店出版了薩爾曼的《撒旦詩篇》一書,穆斯林認為此書采用象征手法影射先知穆罕默德、褻瀆他們的宗教。這件事不僅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作者薩爾曼還遭伊朗精神領(lǐng)袖霍梅尼下達追殺令。英伊兩國甚至一度斷交。直到1998年,伊朗官方宣布,盡管對拉什迪的追殺令是霍梅尼遺留下來的圣諭,不可更改,但這個命令從未認真執(zhí)行過,今后也不打算執(zhí)行。 03 自由國度 作 者: [英]V·S·奈保爾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作名: In a Free State 譯 者: 吳正 出版年: 2013-11 獲 獎: 1971年布克獎 《自由國度》(In a Free State)是印度裔英國作家V.S.奈保爾(Vidiadhar Surajprasad Naipaul,1932-)的一部有關(guān)后殖民時代非洲的中篇小說。 “自由國度”是指殖民者撤退之后非洲大陸國家,但在這里所謂的“自由”卻是部族屠殺、經(jīng)濟癱瘓、社會混亂無序……小說的主人公是個白人——原殖民政府的公務(wù)員鮑比,故事講述了他與另一位政府官員的妻子琳達,從當(dāng)時正處于部族戰(zhàn)爭中的某非洲內(nèi)陸國家的首都開車返回南方公署安全區(qū)的途中所目睹的黑非洲社會狀況和所經(jīng)歷的險情。 短短七萬多字,作者描寫了數(shù)個不同膚色血緣和文化背景、但都有相同的漂泊而孤獨的靈魂,他們在孤獨與散失尊嚴中尋找“自由”,憧憬異鄉(xiāng)、渴望自由,卻在偏見與放逐中,完全化作迷惘與絕望。 《自由國度》內(nèi)容的深刻給人帶來極大的精神震撼,在出版當(dāng)年便以毫無爭議的優(yōu)勢獲得布克獎。不過這部中篇小說并不是V·S·奈保爾最具分量的作品。 V·S·奈保爾 《自由國度》英文版封面 這位多以亞、非、拉美等第三世界社會為題材來表達自己看法的作者,還著有《通靈的按摩師》(The Mystic Masseur)、《重訪加勒比》(The Middle Passage:The Caribbean Revisited)、《非洲的假面劇》(Masque in Africa)等長篇小說,并獲得1983年耶路撒冷文學(xué)獎、2001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是文壇上毫無爭議的重量及作家。 04 長日留痕 作 者: [英]石黑一雄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原作名: The Remains of the Day 譯 者: 冒國安 出版年: 2011-12 獲 獎: 1989年布克獎 自去年起,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的名字對國人來說便不再陌生了。其實在獲得2017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之前,石黑一雄在文壇的名氣早已打響。他與創(chuàng)作《午夜之子》的薩爾曼和《自由國度》的V.S.奈保爾并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并于1995年獲得“大英帝國勛章(OBE)”。 石黑一雄 《告別有情天》電影海報 198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長日留痕》(The Remains of the Day)獲得了當(dāng)年的布克獎,刻畫了一位深受英國傳統(tǒng)熏陶的達林頓府男管家史蒂文斯及其頹廢乖戾、冷漠無情、偏執(zhí)保守的內(nèi)心世界。他為了事業(yè)壓抑自己的感情,看著深愛的女管家肯頓小姐遠嫁他人。后來幾經(jīng)輾轉(zhuǎn),在思念的驅(qū)使下,史蒂文斯走出了達林頓府。他幡然悔悟,然而他的人生也近日暮。 作者用極其入木三分的筆法描繪了一個令人生厭的主人公和他隱忍克制的情感,淡淡的文字中透露出穩(wěn)重和細膩。小說通過這位典型的英國管家的敘述,表達了對貴族紳士傳統(tǒng)文化和大英帝國沒落時期對往昔輝煌的懷舊與思考。 除了《長日留痕》,石黑一雄還有多部作品獲得過布克獎提名,包括《浮世畫家》(An Artist of the Floating World,1986)、 《我輩孤雛》(When We Were Orphans,2000)、《別讓我走》 (Never Let Me Go,2005)。 05 辛德勒名單 作 者: [澳]托馬斯·基尼利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Schindler's List 譯 者: 馮濤 出版年: 2011-5 獲 獎: 1982年布克獎 豆瓣電影Top10常駐這樣一部電影——《辛德勒的名單》(Schindler's List)。影片包攬了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dǎo)演、最佳編劇等7大獎項。影片黑白畫面中的一抹紅,也成為了電影史上最經(jīng)典的畫面之一。 《辛德勒的名單》改編自澳大利亞作家托馬斯·基尼利(Thomas Keneally)的同名小說,1982年獲得布克獎。作品以高度紀(jì)實的手法,刻畫了“二戰(zhàn)”時德國人辛德勒冒著生命危險,傾注所有財力和智慧,營救數(shù)百位猶太人生命的真實故事。 托馬斯·肯尼利是一位富有正義感和人道主義情懷的作家,曾四度獲得布克獎提名,最終憑借《辛德勒名單》獲獎。因其高度紀(jì)實的創(chuàng)作手法,還在當(dāng)年引起了這到底是紀(jì)實還是小說的爭論。事實證明,真實的力量勝過了一切設(shè)計和虛構(gòu)。 下一頁更精彩:英語小說:布克獎50周年,最好看的英文小說都在這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