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收到這樣的后臺留言:想讀一些中國當代作家的作品,不知道有哪些作家值得推薦? 其實,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可以幫你找到感興趣的作品,那就是根據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來豐富你的書單。1981年,茅盾先生在臨終前捐出25萬元稿費,設立了一個長篇小說獎,以獎勵每年最優(yōu)秀的長篇小說。 從1982年開始,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迄今為止已選出41部獲獎作品以及“榮譽獎”兩部。 明年,第十屆即將揭曉,在此之前,讓我們重溫一下之前幾屆的獲獎作品吧。 今天的書單,我詢問了六位店員,請他們推薦自己最喜歡的“茅盾文學獎”作品,這是他們的書單,分享給你們。 01 第五屆矛盾文學獎 獲獎作品 《塵埃落定》 阿來 著
阿來的這本小說有多好看呢? 就是我剛看了一個開頭,就決定即使熬夜也要把它讀完。 “那是個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聽見一群野畫眉在窗子外邊聲聲叫喚。 母親正在銅盆中洗手,她把一雙白凈修長的手浸泡在溫暖的牛奶里,吁吁地喘著氣,好像使雙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銅盆邊沿,隨著一聲響亮,盆中的牛奶上蕩起細密的波紋,鼓蕩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飛翔。 然后,她叫了一聲桑吉卓瑪。“ 這一段文字流暢、細致,透著一股鮮活的生命力。隨著“我”的視角轉移,而真正的讀者我則在思考,這是個什么地方?為什么會有野畫眉?母親是一種什么身份?她為什么即使用牛奶洗手依然是一副嫌棄的樣子? 這些疑問讓我迫不及待地讀下去,主人公“我”是個傻子,也是最“尊貴”的土司之子。他不懂得基本的生活常識,可你聽他的想法,看他的做法,你又隱約知道,他其實什么都明白。 作者阿來是個藏族作家,他對本民族的風土人情、權力結構還有各種宗教習俗等非常了解,也做了大量的研究,這本書只創(chuàng)作了八個月,甚至未經修改,但是他卻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讓人流連忘返的世界。 可以說是第五屆茅盾文學獎里我最喜歡的作品了。 02 第七屆矛盾文學獎 獲獎作品 《暗算》
麥家 諜戰(zhàn)小說寫得好是什么樣子? 《暗算》這本書最近在騰訊的節(jié)目《一本好書》里也被推薦了。 2006年同名電視劇《暗算》由麥家親自操刀改編,還記得小時候一直守在電視機旁,就是因為這部劇的劇情跌宕起伏,懸念一個接著一個。 諜戰(zhàn)小說要想寫得好其實很不容易,因為市面上同類型的故事已經有太多。但麥家卻用自己嫻熟的文字功底,將這個特殊時代里的特殊人群,他們的生活,他們的愛恨情仇描述得那樣悲傷而又動人。 在701情報局里,每一個人都身不由己,他們也想放肆地做一回自己,可惜得來的只是更深的絕望。 也許就像麥家自己說過的那樣: “盡管我們贊美神,可我們更留戀人間。《暗算》中的阿炳和黃依依,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缺點所帶來的美,因為他們的脆弱、不堪和迷失,我更愛他們! 03 第七屆矛盾文學獎 獲獎作品 《額爾古納河右岸》 遲子建 著
因為是遲子建,所以很放心地讀下去 遲子建的文字溫暖空靈,適合在溫暖的午后或寂靜的夜里閱讀。 茅盾文學獎的授獎辭中說這本書“具有史詩般的品格和文化人類學的思想厚度。“ 的確,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時常想起《百年孤獨》,那種厚重的歷史感和深沉的悲傷,讓我沉浸在這個故事里出不來。 作品從鄂溫克游牧民族最后一個酋長女人的講述開始,當所有人都要離開他們的聚居地,只有她不愿走,也不能走。 “我是雨和雪的老熟人了,我有九十歲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他們看老了……” 一個聚居大家族,好幾個家庭的百年生死。命運是什么?這個民族不知道,也許等待他們的是消亡,但還是無法停下自己的腳步,他們只能一直向前走。 這是一個關于生命和死亡的故事,如此豐美,也如此蒼涼。 04 第八屆矛盾文學獎 獲獎作品 《推拿》 畢飛宇 著
盲人的世界和健全人沒什么不同 盲人的世界是什么樣? 與健全人沒什么不同,他們有著一樣的喜怒哀、情愛糾葛,也一樣每天為了生計操勞。沙復明、張宗琪、王大夫、小孔、小馬、都紅、金嫣和泰來……在一個小小的推拿院里,這群盲人上演著隱秘世界里的人生百態(tài)。 在中國,殘疾人群體非常龐大,人數(shù)高達8000多萬,但是大街小巷難覓身影。畢飛宇寫《推拿》前,對從事按摩的盲人群體進行了深入的了解,深度剖析了他們的精神狀態(tài)與心理狀態(tài),讓我們在文學中得以窺到盲人生存世界的一隅。 希望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城市文明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能自如出沒于在公園、商場、街道等場合,而不僅僅是在文藝作品中,訴說著他們的歡欣與哀愁。 05 第八屆矛盾文學獎 獲獎作品 《一句頂一萬句》 劉震云 著
找一個談得來的人,實在太難了 劉震云總是把特別殘酷荒唐的事情當做笑話一樣講出來,他的小說很好讀,很吸引人,但讀完笑完之后就是巨大的心塞。 這本《一句頂一萬句》也一樣,越看心里越堵。用一句話概括書的內容就是:人生在世,找一個能夠談得來的人,太難了。 故事發(fā)生在延津縣,全書上百個人物,有讀書人,有神職人員,有引車賣漿者,但每一個人都是孤獨的。 故事就圍繞“談得來”這件事展開,可能一開始很能聊得來,后來就聊不到一塊去了,也可能一開始沒法聊天,后來又能談到一起了。 在書的前半部,主人公楊百萬唯一談得來的養(yǎng)女,不慎走丟,楊百萬離開延津去找她,后半部寫?zhàn)B女的兒子牛愛國為了尋找能夠說得上話的人,又回到延津。從楊百萬的離開到牛愛國的歸來,相隔百年,孤獨的境遇始終如一。 讀完全書后,才能明白書名的含義,能找到那個談得來的朋友,說一句話,抵得上一萬句。 06
第九屆矛盾文學獎 獲獎作品 《江南三部曲》 格非 著
三本書,三代人,三個故事 “江南三部曲”是《人面桃花》《山河入夢》《春盡江南》三本書。格非截取了三個時間段(清末、上世紀中葉、當代),講述三代人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江南,所以叫“江南三部曲”。格非無意表現(xiàn)三代人之間的矛盾沖突,而是選擇展示他們各自的追求與命運,既相異又相通。 三位主人公的理想都帶有“烏托邦”“桃花源”的色彩,《人面桃花》中,秀米想要通過革命建立大同世界;《山河入夢》中,秀米的兒子譚功達想要實現(xiàn)共產社會,《春盡江南》中,譚功達的兒子譚端午在現(xiàn)實生活里尋找詩意世界。 三本書,三代人,三個故事,三個時代,最后又像莫比烏斯環(huán)一樣回到了原點。讀到最后會有一絲悵然。 最喜歡的還是第一部《人面桃花》,像是在煙雨朦朧的江南做一場魔幻的美夢,醒來后難辨真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