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這個自媒體遍地開花的時代,閱讀已發(fā)生顯著變化,工具更為多元,花樣層出不窮,需求日益細分。與此同時,大眾閱讀率仍顯低迷,但這不妨礙一批愛書者熱心分享,抱團取暖,引領潮流;在碎片化閱讀、快餐閱讀的表層,還不斷涌動著對原創(chuàng)佳作、深度閱讀、創(chuàng)新平臺的渴求,由此展開的種種行動不容忽視。近日,《新京報書評周刊》聯系了10余個在閱讀領域堅持獨立風格并形成良好口碑的微信公眾號,由其運營者推薦一本在讀的書。今天我們整理出來,以饗讀者——
壹讀 ID:yiduiread
趙飛鵬《子午鎮(zhèn)》
推薦語:《子午鎮(zhèn)》寫河南一個小鎮(zhèn)的故事,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人和事,但作者對人性的洞察及質地細膩的文字讓這些小人物在角落里透著亮光。這是作者趙飛鵬的處女作,這位堅持用A4紙手寫書稿的文藝中年,過去十多年的生活也很固執(zhí):白天供職于報社,晚上心無旁騖閱讀、創(chuàng)作。我是個很認作者的人,純粹的人,才能寫純粹的文字。(文/潘曉凌)
三聯生活周刊 ID:lifeweek
野島剛《兩個故宮的離合》
推薦語:故宮是文明集萃,也是權力象征,“兩個故宮”的歷程中,藏著一部中國近代史。或許野島剛的日本記者身份可以帶給他比較超脫的立場,跳出民族情緒與政治態(tài)度,回到歷史當事人那里,但是,他在開篇就強調,與文化相比,他更通曉政治與外交,因此,透析故宮背后的政治權力結構才是作者最想呈現的。歷史就是這樣糾葛,像米蘭·昆德拉說的:“政權來來去去,可是文明的邊界會持續(xù)下去!保ㄎ/薛芃)
大象公會 ID:idxgh2013
丹內特《自由的進化》
推薦語:丹內特解釋了我們所珍視的自由意志和承擔道德責任的能力,被寄托了哪些特征,并說明了其構成與進化過程并無任何神秘之處,也與決定論是否成立沒有關系,物理層次上的確定性和心智的純物質性,并不會消除我們的自由選擇機會。(文/黃章晉)
微雜志 ID:weixinzazhi
阿瑟·克拉克《太空漫游》四部曲
推薦語:Space Odyssey的書名就意味著,這是一部探索太空的神話般莊嚴的史詩。所有翻閱它的人都有機會駕著發(fā)現號,帶著人類所有智慧,去尋找地球以外潛在的天堂或者地獄。最奇妙的是,如果遇到我們的同類,甚至或者主宰,還未來得及考慮將如何伸出手去表達友好,未知便帶你深入更巨大的未知。我唯一擔心的是,你的心智是否足夠堅強,能夠在遇到超出人類認知之外的文明時,保持鎮(zhèn)靜而不崩潰。當你踏上這次旅程,我愿你的道路充滿驚喜,充滿發(fā)現。(文/溫瑤)
新京報書評周刊 ID:ibookreview
毛培斌《我心虛擬》
推薦語:今年春天能在武當遇上“民間思想者”毛培斌真是一件幸事。毛老師才華隱于胸壑,寫詩,談玄論道,雌伏武當山下,抱元守一,一直不在主流話語圈中。其機敏內省的詩文集《我心虛擬》被我視為神物。其詩沉靜落定,其人愛菩薩,愛上帝,更愛歌德、佩索阿和狄更斯;其文以碎片片段的吉光片羽,直擊世道人心、國運民瘼,至為關切的卻還是中國文化。毛老師“才堪大用”,卻情愿浪跡江湖,我為湖北有這樣的“民間思想者”,一贊。(文/蕭三郎)
楚塵文化 ID:ccbooks
《沈從文說文物》(書畫篇、織錦篇、服飾篇、器物篇、民俗篇五種)
推薦語:曾經有一個時代,搞建筑的梁思成忙著寫檢查,搞社會學的費孝通絞盡腦汁應對馬寅初的大字報,而他們的朋友——早早被劃歸為反動文人的沈從文,用一種獨特的方式轉身:他的后半生投身于文物考古界,潛心研究古鏡金錦、器皿書畫、陶罐絹紙……在此系列中,你會看到這些國寶在大師筆下,和《邊城》里的翠翠一樣,婉轉美麗。楚塵文化特邀陸智昌先生整體設計,精選上百件故宮珍藏國寶,歷時四年,釀成這部傳統(tǒng)文化的權威讀本。(文/楚塵)
單向街書店 ID:onewaystreet2013
北島《城門開》
推薦語:這是一本北島對北京的回憶,令人想起米沃什對立陶宛的追憶。流亡使人們通過記憶,重建了一個他們失去的世界,一個活血更詩意的世界。距離使人重新理解自己與熟悉的世界。北島筆下的苦澀與希望,是最迷人的相遇。(文/許知遠)
不止讀書 ID:buzhidushu
葦岸《太陽升起以后》
推薦語:今天我們享受工業(yè)文明帶來的巨大方便,也承受著因它而起的壓力和罪惡。如今,我們變成機器的時間多,成為人的時候少。我們忘記了泥土的味道,忘記了夜晚的星空。一種質樸的對于這個世界的好奇,也被遺忘了。葦岸在他的文字里寫滿這種憂慮,并且不遺余力地贊頌自然。通過《太陽升起以后》,你會發(fā)現忽略的美好,那些日出與日落,胡蜂與螞蟻。(文/魏小河)
讀首詩再睡覺dushoushizaishuijiao
《馬雁散文集》《馬雁詩集》
推薦語:作者辭世已有三年,這兩本在人的精神邊沿歷險的書出版已有兩年,但它的價值隨著時間的增長也在沉淀。前兩天和朋友談及這兩本書,寫詩的朋友認為《馬雁散文集》中的作者形象更為清晰奪目,寫散文小說的朋友則堅持《馬雁詩集》有著更為獨特的聲音,可見作者在兩個寫作領域的探索。在精神世界的游歷如果不危險、不令人恐懼或深思,那也就不美麗了。(文/范致行)
記載文本 ID:jizaiwenben
張良《汶川地震168小時》
推薦語:對于喜歡非虛構寫作的人來說,這是一部難得的國產精品。作者張良采用了“飽和滲透報道”的方法,她花費三年時間,重新深入汶川地震的災區(qū),采訪了大量當事人。借助這些人物,作者還原了地震后七天的宏大故事。而難得的是,在描寫這些人物時,文本并沒有僅僅停留在煽情層面,而是著力展現巨大災難面前,人的各種復雜反應。這種復雜性直抵人性,也讓這部作品不僅僅限于新聞或紀錄,而是進入了文學的領域。(文/桂斌)
拇指閱讀 ID:muzhiyuedu
《右派國家》
推薦語:我們對美國的印象總是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國門開放之前,受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它是罪惡的“美帝”,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它似乎就成了自由天堂、性開放之地。而本書則告訴我們,美國人遠較歐洲人傳統(tǒng)和保守,迄今,美國仍有一半的家庭會在飯前禱告,有200個基督教電視頻道、1500個基督教電臺,這在歐洲是難以想象的。《右派國家》是一本祛魅之作,它將告訴我們,何為一個真實的美國。(文/章武)
果殼網 ID:Guokr42
《1491》
推薦語:四百年前,一艘名為五月花的船抵達美國,船上的清教徒受到了原住民的熱情接待,由此誕生了感恩節(jié)——但這其實是因為原住民剛剛遭遇了一場瘟疫,死亡90%以上的人口,急需外援。《1491》以翔實的史料論證,北美大陸本來是繁榮的文明之地,卻因為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疾病,而在一百五十年間幾乎變成人造的荒原。(文/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