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是我國清初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說集,成書于清朝初年,它集中國古代靈異、志怪小說之大成者。 《聊齋志異》共收小說近五百篇,或講民間的民俗民習(xí)、奇談異聞、或講世間萬物的奇異變幻、題材極為廣泛。其中,“聊齋”是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 《聊齋志異》為讀者描繪了一個詭異奇幻的世界,借描繪狐仙鬼怪,反映人問百態(tài)。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書中既有對漆黑如墨的現(xiàn)實的不滿,又有對懷才不遇、仕途難攀的不平;既有對貪官污吏狼狽為奸的鞭笞,又有對勇于反抗、敢于復(fù)仇的平民的贊嘆;而數(shù)量多、質(zhì)量上乘、寫得美、動人的是那些人與狐妖、人與鬼神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純美愛情。 歌頌生活中的真、善、美,抨擊假、惡、丑,是蒲松齡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總的藝術(shù)追求,也是這部短篇小說集突出的思想特色。 《聊齋志異》采取民間傳說和野史軼聞,講述了幾百個精彩的"鬼故事"。情節(jié)幻異曲折,跌宕多變,將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會化,充分反映了當(dāng)時的社會矛盾,表達了作者的愛憎感情和美好理想,被譽為我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中成就很高的作品集。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此書是"專集之很有名者";郭沫若先生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