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婦女聯合會(以下簡稱“婦聯”)成立伊始,便承載著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團結婦女群眾的神圣使命。新中國建立后,婦聯作為黨政機關的得力助手,取得了矚目的工作成績。長期以來,政治性職能一直是其主要職能。同時,中國法律給予了婦聯社會性職能的基礎定位。因此,長久以來,政治性與社會性職能是婦聯內部緊密交織的兩條生命線。 然而,隨著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社會日益需要婦聯借助自身力量來實現自我服務、自我管理。另一方面,政府職能改革的深化亦要求婦聯重構戰(zhàn)略定位。因此,婦聯社會性職能的運行模式創(chuàng)新及其運作主體轉移勢在必行。 本書根據婦聯的社會性職能,基于社區(qū)實踐經驗,以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為理論指導,在借鑒國外治理理論與第三部門理論的基礎上,研究婦聯與社區(qū)家庭文明建設指導中心的角色定位,構架兩者互為動態(tài)的合作伙伴關系及發(fā)展范式,重構當前中國社團價值,提出并思考社團組織的中國化發(fā)展路徑。 本書實證部分,通過對上海社區(qū)家庭文明建設指導中心運行模式的剖析,評估其工作績效,探討具體構架方式、運行載體及操作方法,提出社區(qū)家庭文明建設指導中心進一步發(fā)展的前瞻性戰(zhàn)略選擇及實施對策,從而使之更有成效地凝聚婦女、帶動家庭、聯動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