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和近代化前驅。在19世紀90年代的崢嶸歲月中,孫中山結束了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民主革命準備階段,開拓了民主革命的正規(guī)時期:他倡導了三民主義政綱,為謀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祖國臻于獨立、民主和富強,其中,對共和制度的訴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組建了全國性的、統(tǒng)一的革命政黨,匯聚成為革命的巨流;他確信“強迫”的手段往往是革命所必需的,堅持了武裝斗爭;他領導了燎原之勢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他在革命果實被袁世凱及其后繼者篡奪,又堅持不懈地捍衛(wèi)共和;在經(jīng)歷了十年的“艱苦頓挫”而回天力后,他迎來了新世紀的曙光,積極投入民主革命新階段,“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確立了三大政策,實現(xiàn)了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fā)展。他的畢生政治生涯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始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他的思想和實踐體現(xiàn)了人類進步的趨向,建樹了不朽的豐功偉績。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光輝代表,也理所當然屬于全世界。他留下了寶貴的、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他自己在晚年概括為“孫文學說”。其中,包括了理論、路線、綱領、方針和政策,三民主義則為核心部分。近百余年的事變進程不容置疑地證明,“孫文學說”兼具重大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