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善之門以孝為基 天竺迦夷國里,有一對夫婦,志向清凈,在山中修行,信樂空閑,只存一子,名叫“啖”。睒10歲時,老夫婦雙雙兩目失明,幸好啖至孝仁慈,晝夜侍奉父母。以茅為屋,以草為蓐,不寒不熱,常得安適。眾果香甘,泉水清涼,飲食不虞缺乏。日日群鳥作音樂聲,諸獸慈心相向,并無相擾亂的意圖。啖于天寒地凍時,常穿鹿皮衣提瓶取水,麋鹿眾鳥亦往飲水,不彼此為難。 有一天,國王入山射獵,見水邊有一群鳥鹿,引弓而射,矢箭誤中啖的胸部,他大叫一聲,血流如注,命在旦夕。國王下馬來到啖面前。啖說:“象因牙而死,犀因角而亡,鳥因翠毛而被捕,麋鹿為皮肉而被殺。我今因何而死?” 國王大自悔責(zé)。睒又說:“此非國王的過失,是我自己宿業(yè)所致。我不惜自己性命,但憐我父母,年既衰老,兩眼又盲!無所依靠,也當(dāng)有個善養(yǎng)善終。我之所以懊惱,并不是為中箭流血而痛!眹踉偃蝽诿窟^,寧愿奉養(yǎng)啖的父母,囑咐他不要過慮! 國王一面囑人看守,一面去尋找啖的父母。他們聽說啖中箭,兩人昏倒于地。國王便向前扶著啖的父母,來到啖的身旁,見其已奄奄一息,父親抱著他的腳,母親抱著他的頭,仰天大呼。母親又用舌頭舔舐他胸部的傷口,希望把毒吸人自己的口中而死,以身代子。啖漸漸復(fù)活過來。父母驚喜,國王也非常高興。 大家都認(rèn)為這是佛陀庇佑的奇跡。國王就發(fā)誓不再射獵,領(lǐng)導(dǎo)左右從者數(shù)百人,踴躍奉持五戒十善。國王還命令國中所有目盲的父母,全部由國庫供給衣食,令子女應(yīng)盡晨昏定省的孝道,違者重罰。于是全國人民,因啖死而復(fù)生的緣故,互相勸勉,孝道盛行。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做人要飲水思源:生命從何而來?人生如何成就?能知恩報恩不忘本,才不會愧對父母的養(yǎng)育恩德。自古以來,古圣先賢以孝為宗,佛經(jīng)以孝為戒,萬善之門以孝為基。人人應(yīng)禮敬供養(yǎng)尊親如堂上活佛。 母親就是你的“觀世音” 有一位殺豬的屠夫?qū)δ赣H忤逆不孝,常生氣并惡口叱責(zé)母親。但屠夫盡管不孝,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倒還有幾分虔誠。 一次,他到南海普陀山朝拜觀世音菩薩。他聽說,普陀山的梵音洞常常有菩薩現(xiàn)身,他四處找尋,卻不見菩薩的蹤影。 屠夫十分失望,心里想:為何無緣見到活觀音呢?恰好路上走來一個老和尚,屠夫上前詢問老和尚:“我在梵音洞找尋菩薩的真身,從早到晚遍尋無蹤,我怎樣才能親見菩薩?” 老和尚一聽:“你要見活觀音嗎?觀音到你家里去了,你回家就能見到活觀音! 屠夫深信不疑,臨別再問老和尚:“要如何認(rèn)得活觀音的模樣呢?” 老和尚說:“她的衣服是反穿的,鞋子也是倒過來穿的,你只要看到反穿衣、倒踏鞋的人,就是活觀音。”屠夫聽完老和尚一番指點,非常興奮,一路趕著回家。 回到家已經(jīng)三更半夜了,屠夫一心要看到活觀音,焦急地敲門:“快來開門啦!” 母親聽到是兒子的聲音,因為懼怕兒子的粗暴,急著起床開門。匆忙之間,將衣服穿反了,鞋子也踏錯了。打開門時,兒子看到母親的樣子,不就是老和尚所說的活觀音嗎? 屠夫終于心有所悟,知道老和尚的用心,原來時時刻刻為兒女含辛茹苦、受盡人間艱苦的母親就是活觀音。 世間最偉大的愛就是母愛。這愛沒有史詩的攝人心魄,也沒有風(fēng)卷大海的驚濤逆轉(zhuǎn),母愛就像一場春雨,潤物無聲,綿長悠遠。它沉浸于萬物,充盈于天地。有了母愛,人類才從洪荒蒼涼走向文明繁盛;有了母愛,社會才從冷漠嚴(yán)峻走向祥和安康;有了母愛,也才有了生命的肇始,歷史的延續(xù),理性的萌動,人性的回歸。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