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沒有血緣關系的黑膚色媽咪與白膚色小女孩,痛失今生摯愛的兩人,被迫必須共同接受生命中的無法預知,夾雜著愛情與背叛、親情與死亡,椎心刺骨的傷痛讓人難以再跨出一步,徘徊在愛與傷痛的邊界,惶恐躊躇的她們卻遲遲無法跨越…… 這是一本讓我們學會諒解、學會認同、學會重新去愛, 一起尋得真正自我的小說。 ------------------------------------------- 媒體推薦 令人動容的溫馨與震撼 書評人◆麥堅 不知從何時開始,“寶貝”一詞頻頻出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中,任何不明身份者都能相互使用并從中獲得不為所知的趣味。但千萬不能因此而以為“寶貝”僅僅是放縱感情的工具,不,《孤兒寶貝》就告訴我們,“寶貝”是內心的燦爛千陽,是一種溫暖生活的力量。我想,這樣的發(fā)現(xiàn)或許首先并不源于作家對情感進行觀察的結果,而是來自于她自身對生活、對愛的感受與理解。 這是一部悲喜交雜的故事,情節(jié)的設定極具偶然與沖突,女主角興致盎然地享受著生日的甜蜜與快樂,可是,幻想中的完美猛然就消失得無影無蹤,轉而要承諾當一個孩子的媽媽。更令人感到驚訝的并不在于此,而是女主角直到婚前才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竟然是自己的未婚夫與曾經的好友生下的,并且他們已經暗通款曲多年。好友在臨終前托孤,將女兒交給她撫養(yǎng),于是一個黑人媽媽帶著一個白人女兒,心路歷程的轉折、種族問題的衍伸、主角身份的反思,都讓人為之哀傷為之動容。隨著作者對故事持續(xù)地塑造,我們也隨之獲得了一種在場的狀態(tài),一種深刻的體驗。當以此種身份認同來審視人的不可解釋的情感,才會發(fā)覺那些精神的抗爭與糾葛,那些心靈的矛盾與困惑,那些生活的堅強與樂觀,都是在人生歸途中必然開放的帶刺的花朵。 無論是追憶曾經痛心離開未婚夫與好友的沉重,還是臨終前好友托孤決定領養(yǎng)小孩的思慮,或是三角情愛的難分難解,都比不上女主角執(zhí)起孩子的手的剎那,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人面對愛與恨的脆弱,展現(xiàn)的是一種撼動心靈的良善之美。當然,這個情節(jié)沒有新奇之處,也不多么脫俗,但恰當?shù)匿佌故蛊滢D變成令人驚喜的細膩。好的小說應該如此,有景,有情,可以不追求排場,但千萬別佯裝崇高和偉大。所以,如此的選擇是出于不舍?或想換得內心平靜?更或許是靈魂的投射?其實都不是,那是人類的情感天性使然。 小說在愛情、親情、友情之間環(huán)繞,這種回聲般的效應常常令人感到無措。究竟如何從中取得一個平衡點?選擇或決定,坦然與冷靜,都要比想象中難得多;蛟S,“愛”是人類永遠的難題,畢竟人總是自私的。一個遭摯友背叛的女人,一個失去母親的孩子,因為各自生命里的一場突變相遇,如何面對這一切,一起找回愛的力量?讀完小說,我感動于她們的勇氣,用愛與諒解面對困境與過往陰霾,那些傷痕才能在新的生活中痊愈,流露出人性的溫情和尊貴。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們一起布置小女孩房間的那段,一個心靈受挫的小孩和一個不知所措的媽媽,是那個天真無助的小女孩使女主角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面對過去,在記憶的深淵里修復愛與幸福的碎片。作者善于從一些細微的地方捕捉巧妙的構思,由此引發(fā)有關種族、親子、認同、自我療愈等問題,讓故事的情境更為立體,讓人物的性格更為豐富。《孤兒寶貝》立足于母女之間最為平常的愛,卻更看重關于愛的價值判斷,從中能感觸到善良與罪惡、背叛與信任、放棄與堅守在個體生命身上的激烈沖突。通過這種真愛的洗禮,我們可以清晰地窺視到當今社會的情感危機,但小說的啟示和意義遠不止此,應該說,《孤兒寶貝》還是一部集大愛與大悲于一體的小說,更可被看作一部情感的“圣經”。愛是生命價值的體現(xiàn),而愛的過程又是每個人認識自我的過程,從這部小說里我們應該學會如何去愛,以及如何去被愛。 沒有說教的色彩,沒有勵志的成分,也沒有絲毫的批判與辯解,這是一個純粹的關于愛的故事,來得曲折,甚至讓人微微疼痛。仿佛是偶然中的一次選擇,卻帶來了生命必然的救贖。但愿這來之不易的愛與幸福,能像早春三月的驕陽,明媚一生。 ------------------------------------------- 編輯推薦 愛,這最簡單的情感,為何成了最難的課題? 當愛情與友情難以并蓄,該如何取舍? 當自由與責任無法兼容,該如何抉擇? ★這是作者桃樂絲·庫姆森的第三本小說,細膩的筆調和鮮活的人物刻畫,故2006年一出版即吸引許多女性讀者爭相走告,一舉登上英國年度暢銷書榜。故事描述事業(yè)有成的單身女郎凱梅玲,在結婚前夕才發(fā)現(xiàn)最好的朋友阿黛爾,竟然是她愛情的第三者,令她傷心欲絕,沒想到某天她收到阿黛爾的來信,告知她羅患絕癥,要將女兒泰根托孤給她,面對好友與前未婚夫愛的結晶,凱梅玲該如何是好……本書交織友情及愛情的沖突、怨懟與寬容,讀來令人動容。 ★ 2006年全英百大暢銷榜NO9 ★蟬聯(lián)全英小說暢銷總榜前3名,英國亞馬遜暢銷總榜前5名 ★英國上市后盛況空前,周周熱賣3萬多冊,總銷售60萬冊 -------------------------------------------- 文摘 老實說,我不記得多久以來一直感到容易疲倦,也不記得到底從什么時候起意識到,我的健康已亮起紅燈。不過,我還是忍耐著。我告訴自己,只要多休息,身體的不適就會過去。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不管我睡了多久依然覺得累,非常非常地累。直到我女兒泰根要我去看醫(yī)生,我才覺悟到,我四歲大的女兒竟然說出我不能,或不愿面對的,簡單的事實——我不再是原本的我了。她聽煩了我老是說,太累而不能陪她玩,她也看膩了我老是流鼻血。即使只是稍微做一點事,我也經常幾乎無法呼吸。有一天她突然說:“媽咪,你去看醫(yī)生的話,也許會讓你舒服一點!彼热荒敲凑f,我就那么做。 我坐到醫(yī)生面前,告訴她我覺得哪里不對勁,她要我驗血,然后打電話叫我去做更多項檢查。那些檢查項目的名稱和字眼,我在電視的醫(yī)療節(jié)目里聽過。一些出現(xiàn)在電視節(jié)目時從來沒有快樂結局的字眼,像球一樣,在我腦海中彈跳回繞。那些不可能真的和我有什么關系,沒必要杞人憂天,做一大堆檢查只是為了消除我罹病的可能性。 然后,我接到電話,通知我必須立刻去見醫(yī)生。即使到了那個時候……,即使當她告訴我……,即使她說她很遺憾,接著開始談關于治療和預后的事,我還是不相信。不可能,我想一定是搞錯了。我無法理解。我不明白為什么。不明白怎么會那樣。不明白為何是我。 花了好幾天,或甚至一個禮拜的時間,我讓那個消息沉淀,讓它慢慢滲進我的知覺中。他們說已經到了分秒必爭的倒數(shù)計時階段,可是我依舊困惑,我看起來沒有病得那么重,我只是有一點蒼白,有一點遲鈍,真的沒有一副病懨懨的模樣。我一直認為他們搞錯了,畢竟不時聽到有人被誤診的新聞,或有人公然挑戰(zhàn)醫(yī)生的理論,有人發(fā)現(xiàn)他們只是得了腺熱而不是……。 大約一個禮拜后,在上班的路上,我提早去火車站,那天我和最近一樣提早出門。為了讓一切看起來都還正常,我做了些調節(jié),讓日;顒幽軌虿槐靥M力,讓我的生活能夠容忍疾病入侵身體:我提早去車站,以免急匆匆地趕火車;我去上班前先買好午餐,那樣就不必在午休時間還要走到三明治店去;我縮減雇用保姆的時間,那樣我就必須拒絕下班后去喝一杯的誘惑。 總之,這一天我坐在車站里等車,一個女人走到月臺,站在我旁邊。她從袋子里拿出手機打電話,當對方接聽時,她說:“喂,我是費莉西蒂?哈勒岱的媽媽。她今天不舒服,無法去上學。”我因而崩潰,忽然間痛哭失聲。她的話在此時此刻刺痛了我,我豁然頓悟,我永遠沒機會再打一通像那樣的電話,我無 ……--------------------------------------------------------------------------------
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文藝出版總社,百家出版社 ·出版日:2008年 ·ISBN:9787807038313 ·條碼:9787807038313 ·版次:1版 ·裝幀:平裝 ·開本:32 ·中文:中文 -------------------------------------------
作者簡介 桃樂絲·庫姆森(Dorothy Koomson)為非裔英國人,十三歲時就寫了第一本小說《愛恨一線間》(There's A Thin Line Between Love And Hate),在教會學校的同學間傳閱,引起轟動,也埋下日后持續(xù)寫作的種子。而后在利茲大學攻讀心理學與公共媒體學位,并赴倫敦大學深造,獲得新聞碩士學位。畢業(yè)后主編女性雜志,也替報章媒體寫稿。 2003年發(fā)表處女作《丘比特效應》(The Cupid Effect),獲得極佳的評價,從此展開小說家生涯。作者擅于描寫都會單身女子的內心世界,筆觸尖刻幽默,生活細膩之處總教人忍不住動容,引起深刻的共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