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須把楊煉二十年的創(chuàng)作讀成一本書,一本從不可能開始的自我完成之書。 是技巧與內(nèi)容的立體結(jié)合,語言的多元性使古調(diào),現(xiàn)代腔,外來語,俚俗之詞俱發(fā)揮了恰切的功能。這種可森森可群棲可交響樂的結(jié)構(gòu),如與當前藉自然風(fēng)物詠懷之作相較,則后者便成了小花小草。如與時下流行的嘲噓俏弄的章句對比,相形之下,后者便成了插科打諢。 ——臺灣:《現(xiàn)代詩》(鄭愁子) 讀楊煉這些作品,必須一句一句讀,每一句都是完整的思維,必須一段一段讀,每一段都是死里求生之后的剎那寧靜。 ——臺灣:《中國時報》(林光耀德) 楊煉徘徊在奧古斯丁式的冥想和波德萊爾式的駭人意象之間。冥想可以跨越時空。駭人意象則可以耳提面命——為自己,也為世人!(jīng)過死亡洗禮,生命確實會變得更堅韌,一如經(jīng)過虛構(gòu)重寫或改寫,真實也會變得更真實!豆碓挕酚蓚人寫到歷史,由散文寫成小說,又把“詭話”倒轉(zhuǎn)成真理,可見楊煉才情確非泛泛,可以歸入當今大陸一流想象高手之林。 ——臺灣:《中時晚報》(李爽學(xué)) 楊煉使西方現(xiàn)代的與古老中國的、幾乎是巫師式的感知相融合,同時激動你和驚嚇你—像麥克迪爾米德遇見了里爾克,還有一把出鞘的武士刀! ——英國:《蘇格蘭人報》 (W·H·赫伯特) 楊煉的主題是當代的,但他的作品展示了一種對過去的偉大自覺,將此呈現(xiàn)出來的是閱讀他的詩行時感到的豐富音質(zhì),他使用深奧典故的愛好,和他極力張揚的精神上的自由。 ——英國:《當代世界作家詞典》(D·戴文 ) ……偉大的孤獨、黑暗的洞察力和靈視的顯現(xiàn),接近了一種神秘主義……楊煉鍛造了一種令人印象深刻的、被表現(xiàn)和造形上無疑輝煌震顫著的材料;另外,他諄諄告誡了他的同代人——沒有計人經(jīng)得起僅僅重復(fù)他自己! 绹骸斗鬯榈氖澜纾敶袊膶W(xué)及其讀者》(S·高遁、J·閩福德) (楊煉的)詩意更像一個末日祭司,肆無忌憚地跨越于中國原始文化和西方世界兩側(cè)。他去嚇退到處盯著他的危險的“面具與鱷魚”。 ——德國:《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