彪炳千古、膾炙人口的國學故事救亡圖存、縱橫捭闔的先賢智慧 本書簡介: 本書從《左傳》中選出100個精彩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穿越歷史、代代相傳、歷久彌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娓娓道來,傳達出古代先人的智慧、勇氣和精神,引領青少年讀者感受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不僅能提高青少年的閱讀能力,還能啟迪智慧、陶冶情操。 目錄: 1.鄭莊公的手段——陷其不義/1 2.掘地見母/3 3.“親”,到底該不該“滅”?/5 4.不得人心者的下場/7 5.曹劌論戰(zhàn)/9 6.周鄭交質(zhì)/11 7.彬彬有禮的戰(zhàn)勝者/13 8.讓天子威嚴掃地的一場戰(zhàn)役/15 9.民為神主/17 10.齊桓公伐楚/19 11.宮之奇諫假道/21 12.一根筋的太子/23 13.為忘恩負義買單的晉惠公/25 14.不卑不亢的陰飴甥/27 15.宋襄公迂腐的交戰(zhàn)規(guī)則/291.鄭莊公的手段——陷其不義/1 2.掘地見母/3 3.“親”,到底該不該“滅”?/5 4.不得人心者的下場/7 5.曹劌論戰(zhàn)/9 6.周鄭交質(zhì)/11 7.彬彬有禮的戰(zhàn)勝者/13 8.讓天子威嚴掃地的一場戰(zhàn)役/15 9.民為神主/17 10.齊桓公伐楚/19 11.宮之奇諫假道/21 12.一根筋的太子/23 13.為忘恩負義買單的晉惠公/25 14.不卑不亢的陰飴甥/27 15.宋襄公迂腐的交戰(zhàn)規(guī)則/29 16.重耳之路/31 17.仇人你敢信任嗎?/34 18.有功不受祿的介之推/36 19.展喜言談卻齊軍/38 20.晉楚爭霸之戰(zhàn)/40 21.燭之武退秦師/42 22.一次精準而又悲傷的預測/44 23.荒唐的晉靈公/46 24.九鼎的輕重/48 25.一封來自鄭國的信/50 26.外交的手段/52 27.謙謙君子的勇氣與風度/54 28.忠臣典范/56 29.呂相絕秦/58 30.君子坦蕩蕩/60 31.知錯能改的晉悼公/62 32.了不起的師曠/64 33.智斗范宣子/66 34.救人的智慧/68 35.范宣子減負/70 36.忠君不如忠于國家/72 37.智救朋友/74 38.拆毀賓館圍墻的使者/77 39.傾聽民意好處多/79 40.深謀遠慮/81 41.刀鋒邊緣的生存/83 42.身處末世的先賢/85 43.不愛新宅住舊宅/87 44.勸諫要找到切入點/89 45.伍員奔吳/91 46.和與同,大不同/93 47.寬猛相濟的治國藝術/96 48.一次絕妙的刺殺/98 49.哭來的救兵/100 50.孔子的勇氣/102 51.出于道義的遺命/104 52.不得自由的國君/106 53.名字預示的內(nèi)亂/108 54.不攀高枝的鄭太子忽/110 55.誤國的少師/113 56.次數(shù)和次序引起的戰(zhàn)爭/115 57.從抬腳的高度看出勝負的神人/117 58.引禍殺身的齊襄公/119 59.因鶴喪國的國君/121 60.左右為難的太子/123 61.不厚道的申侯/126 62.君王利益的犧牲品/129 63.背信棄義的下場/131 64.退一步海闊天空/133 65.不信邪的叔興/135 66.不拘一格用人才/137 67.重信的晉文公/139 68.晉文公教化百姓/141 69.商人的愛國之舉/143 70.秦國的刻骨之痛——崤之戰(zhàn)/145 71.萬事德為先/147 72.如何才算死得其所?/149 73.陽處父因強喪身,寧嬴明哲保身/151 74.有勇無謀的趙穿/153 75.士會歸晉/155 76.驕傲的代價/157 77.有去無回的狩獵/159 78.大度的華元/161 79.一只甲魚引發(fā)的血案/163 80.狼子野心/165 81.聽取意見的學問/168 82.一次慘烈的攻城戰(zhàn)/170 83.一場禍亂的平息/172 84.夾縫中的生存/174 85.睦鄰興國/176 86.華麗的大屋和沒有人的朝堂/178 87.品質(zhì)如玉的子罕/180 88.有禮的貴族們/182 89.善于秋后算賬的鄭厲公/184 90.笑傲疆場/186 91.秉筆直書的太史們/188 92.以德報怨的鄭國人/190 93.子產(chǎn)的智謀與口才/192 94.大公無私的子產(chǎn)/194 95.別讓對方成為“困獸”/196 96.楚昭王和他的臣子/198 97.興國在于愛民/200 98.宜將剩勇追窮寇/202 99.奢靡之風不可長/204 100.楚國白公之亂/206 鄭莊公的手段——陷其不義 “鄭伯克段于鄢”是《左傳》的第一篇,記述的是中國歷史上司空見慣的兄弟鬩墻互爭王位的故事。故事雖老套,但卻頗有發(fā)人深省的地方。 故事的始作俑者是個叫武姜的女人,她嫁給了鄭武公,生了兩個兒子:一個是后來的鄭莊公,另一個是共叔段。因為生莊公時是難產(chǎn),姜氏受了驚,就不喜歡莊公,而對共叔段喜愛有加,一心想立共叔段為太子。姜氏把這想法向武公說了幾回,但是武公一直不肯答應。 后來莊公繼位為鄭國國君,姜氏就請求將制這個地方作為共叔段的封邑,莊公以制地形勢險峻、駐守比較危險為由沒有同意。姜氏又改求封京城給共叔段,莊公同意了,就稱他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以京城的城墻建制超過先王的規(guī)定,勸說莊公對共叔段加以限制,莊公卻說:“我的母親姜氏要這樣的,沒辦法改變! 祭仲說:“姜氏是不會感到滿足的,如果不早做打算,后果就不堪設想了。蔓延生長的野草尚且不能鏟除干凈,何況是您的親弟弟呢?” 莊公說:“做多了不合義理的事,必然自取滅亡。我們等著看吧!” 之后事情的發(fā)展,果然都應驗了莊公的預料。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邊境既聽莊公的命令,又聽自己的命令。 公子呂對莊公說:“國家不能忍受這種兩面聽命的情況,您打算怎么辦?如果您想把君位讓給太叔,下臣就會去侍奉他;如果不想這樣,那就請除掉他,不要讓老百姓產(chǎn)生其他想法!鼻f公還是沒有采取任何措施,總說太叔會自食其果的。 太叔又私自擴大了自己的封邑,一直到廩延的地方。公子呂再勸莊公動手,莊公說:“沒有正義就不能號召人民,勢力大到一定程度,反而會潰敗的! 等到太叔修理城郭,儲備糧草和武器裝備,充實人馬,準備襲擊鄭國都城的時候,又探聽到姜氏準備作為內(nèi)應打開城門和太叔起兵的日期,莊公這才說:“到時候了!本兔罟訁温暑I二百輛戰(zhàn)車進攻京城。京城的人其實并不支持太叔造翻,沒有太多反抗,城池就被攻破了,太叔就先后敗逃到鄢地和共國。這次斗爭,以莊公的完勝結束。 關鍵詞 1.無使滋蔓。蔓,難圖也。 2.多行不義,必自斃! 小啟示 遵照當時的倫理制度和律法,沒有充足明顯的謀反證據(jù),莊公不能對他的弟弟下手,所以他開始施展手段,蓄意縱容,任其“滋蔓”。共叔段就這樣被莊公一步步引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自己還一無所知。 雖然事件是姜氏和共叔段謀求王位引起的,但在處理這個事件的過程中,莊公如果換一種處理方式,采取限制等手段,及早控制住共叔段的謀反之心,事情恐怕不一定會發(fā)展到這樣兄弟兵戈相向、不可收拾的地步。 掘地見母 鄭莊公自打收拾了謀反的弟弟后,他對母親姜氏的怨恨就不加掩飾了,他把姜氏安置在城潁這個地方,發(fā)誓說:“我們不到黃泉,再不相見!”可是不久又后悔了。 當時大夫潁考叔在潁谷做邊防官,聽說了這件事,就借給莊公進獻東西的機會來見莊公。莊公賞賜給他食物,用餐時,潁考叔有意把一些好吃的東西偷偷藏到自己的袖子里。 鄭莊公感到很奇怪,就問:“你這是干什么呢?” 潁考叔說:“我的老母親生活在鄉(xiāng)下,我孝敬給她的食物她都已嘗過了,就是沒有嘗過君王您賞賜的飯食,我是想帶回去給老母親嘗嘗,以表我一片孝心! 鄭莊公聽后慨然長嘆,潁考叔問莊公為什么嘆氣,莊公說:“唉!你有老母親奉養(yǎng),能盡人子之心,我雖貴為國君,卻無法享受天倫之樂! 潁考叔故意問是什么意思,莊公就對他講明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并且表示自己現(xiàn)在很后悔。潁考叔就說:“這有什么難辦的呢?我有一個辦法:先向下挖地,一直挖到有了泉水,然后再開一條隧道,在里面建一間屋子,先把您的母親迎到屋子里居住,然后您和您的母親再在屋中相見,這樣和您當初的誓言沒有沖突,誰又會說不對呢?” 鄭莊公覺得這個方法不錯,就委托潁考叔辦理此事。潁考叔離開后迅速行動,組織人力在京襄城很快挖成了一個地道,一直挖到泉水涌現(xiàn),然后又在地道里建了一間舒適的地下室,先把武姜安頓在地下室里,接著又把鄭莊公請到地道里和武姜見面。 莊公和母親姜氏在隧道中相見,并且賦詩說:“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氏走出隧道,也賦詩相和。母子二人見面后抱頭痛哭,從此盡釋前嫌,重歸于好。 鄭莊公和母親和好后,對自己兄弟相殘一事頗有悔意。多年之后,鄭厲公即位,叔段之孫公父定叔仍流亡在衛(wèi)國。鄭厲公說,不可使得叔段在鄭國無后,于是遣人將公父定叔接回了鄭國。 關鍵詞 其樂融融 小啟示 人們評論潁考叔,說他是“真正的孝子,愛他的母親,并影響到了莊公”。實際光有孝心還不夠,潁考叔還具有聰明的頭腦,他根據(jù)鄭莊公的誓言,出了一個掘地見母的絕妙主意,不但滿足了鄭莊公作為兒子孝養(yǎng)母親的愿望,讓莊公的孝心得以落實,也解決了作為國君不能出爾反爾的難題,維護了國君的尊嚴,算是“智孝”雙全了。而潁考叔日后得到莊公的重用,業(yè)績也很突出,說明他的確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 “親”,到底該不該“滅”? 衛(wèi)莊公的妻子叫莊姜,是齊國太子得臣的妹妹。莊姜長得很漂亮,但一直沒有生孩子。后來衛(wèi)莊公又娶了一個陳國女子,生子孝伯,可是孝伯又早死了。陳國女子的妹妹戴媯和衛(wèi)莊公生了個兒子,就是衛(wèi)桓公。莊姜把桓公當成自己的兒子一樣對待。 公子州吁是莊公寵妾的兒子,受到莊公的寵愛,喜好兵器武事,莊公卻不加禁止。莊姜則討厭州吁。 大夫石碏勸莊公說:“人們常說疼愛孩子應當用合乎正義的道理去教導他,不要使他走上邪路。驕橫、奢侈、淫亂、放縱是導致邪惡的根本。這些惡習的產(chǎn)生,都是因為寵愛過度。您如果想立州吁為太子,就確定下來;如果定不下來,恐怕會釀成禍亂。受寵而不驕橫,驕橫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心存怨恨而能自我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如果背離天理人倫而去做違理的事,就會招致禍害。作為統(tǒng)治民眾的國君,您應當盡力除掉禍害,而現(xiàn)在卻加速禍害的到來,這怎么能行呢?”衛(wèi)莊公沒聽石碏的勸告。 石碏的兒子石厚與州吁交往密切,石碏禁止他這樣做,但石厚不聽。等到衛(wèi)桓公當上國君時,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后來石碏的預言果然應驗了。魯隱公四年的春天,州吁殺了衛(wèi)桓公,自己當上了國君。 由于州吁是弒君得到的君位,無法安定衛(wèi)國的民心,作為州吁的左膀右臂,石厚向父親石碏請教穩(wěn)定君位的方法。 石碏說:“如果能去朝見周天子,被周天子認可,君位就能安穩(wěn)了。” 石厚又問:“怎么才能讓周天子同意朝見呢?” 石碏答道:“陳桓公現(xiàn)在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國和衛(wèi)國的關系又和睦,如果去拜見陳桓公,請求他向周天子請命,周天子就一定會答應接見的。” 石厚就跟隨州吁一同到陳國請陳桓公幫忙。而石碏也提前派人秘密來到陳國見陳桓公,并攜帶密函,密函稱:“衛(wèi)國地方狹小,我年紀老邁,沒有什么作為了。來的那兩個人正是殺害我們國君的兇手,請趁機設法處置他們! 不知就里的州吁和石厚一到陳國,就被抓住了,陳國請衛(wèi)國人來處置他們。這年九月,衛(wèi)國派遣右宰丑前去陳國,在濮地殺了州吁。石碏也派自己的家臣獳羊肩去陳國,把兒子石厚給殺了。 關鍵詞 大義滅親 小啟示 古今中外,人性和社會、道德之間的沖突,造成了許多人生的悲劇。所謂“大義滅親”,正是這種沖突的一種體現(xiàn),是選擇讓人性服從道德法則的結果。 故事中石碏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他是心存“大義”的,然而,道德和法律是有階級性的,今天的“大義”,以后很可能會變成“小義”或是“不義”。人性又必須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約束,必須遵從社會的法則,否則人性中動物性的部分將會破壞人類社會的穩(wěn)定,造成毀滅性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