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危亡,百姓在兇殘的炮火下悲咽,侵略者的目標遠不止于殺人取樂,他們要控制中國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命脈。生死存亡之際,悲憤的勇士挺身而出,愛國的志士毀家紓難,他們攜手在敵人心臟中頑強地抗爭:處決賣國求榮的偽高官;搶回記錄著南京大屠殺史實的照片等罪證;偷運大批武器彈藥去新四軍茅山抗日根據(jù)地;巧妙地挽救遺留在南京的三千多箱國寶…… 作者簡介: 白宇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生于北京。對中國近現(xiàn)代史已有二十多年的癡迷研讀,一直在努力嘗試以文學的形式將那些精彩的歷史片段更清晰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本書即為一次積極的嘗試。在老上海的閘北區(qū),有一條南川虹路,民國成立后更名為光復(fù)路,其南側(cè)緊鄰著蘇州河,各種貨物及人員的往來十分便利,而河對岸就是公共租借區(qū),那些洋人和大佬們閑暇時總愛沿著西藏路橋過河來這里購物、逛街打發(fā)時間,另外,此處往北的大片區(qū)域內(nèi),近年里蜂擁出了數(shù)不清的各類工廠、公司以及銀行來,那里面更是造就出眾多的新興資本家、富裕的白領(lǐng)以及穩(wěn)定的工薪階層,這些人受到洋人們的影響,也都愿意把光復(fù)路、特別是西藏路橋這一帶當做經(jīng)常光顧的好玩去處,因此,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就烘托出了一個閘北區(qū)的小商業(yè)中心來,各種商號鋪戶林立在路的兩邊,逛街的人們也是中洋擦肩、窮富接踵,三教九流無所不包,其熱鬧景象在老上海很有名氣。 就在西藏路橋的西北角上,佇立著一座斗拱飛檐的二層仿古鋪面樓,從招牌上就能看得出,這是一家古玩店,匾額上三個燙金大字:“寶盛軒”,掌柜的名叫溫趨榮,字千林,五十歲不到,瘦高的身材,做派很是老練沉穩(wěn)。 民國二十五年,也就是公歷一九三六年七月份,天氣正熱,這天上午“寶盛軒”照常開門營業(yè),三個徒弟外加四個小伙計在店里忙前忙后、有條不紊,溫趨榮本人則正在二樓的茶室里與客人談生意,對方是一位殷富的洋派中年人,短袖衫配吊帶西褲,涼爽而又時尚。 此番這位中年人似乎帶來的是一套古籍,五本線裝簿冊套在一只錦匣里面,而其中的一本正被溫趨榮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細細地翻閱著,這時忽然傳來敲門聲,溫趨榮略有些不耐煩地吐了一個字:“進!”門一開,大徒弟房冬實跨進一步,規(guī)矩地捶手稟道:“師傅,北平故宮的堂叔來了。”溫趨榮一愣,隨即興奮道:“是尚丘來啦?巧得很哩,快讓他上來。”大徒弟應(yīng)聲出去了。 很快地,隨著樓梯響動,一位四十幾歲、穿長衫戴眼鏡的儒雅先生推門而入,向著溫趨榮叫了聲“大哥”,溫趨榮也起身相迎,嘴里問道:“尚丘,幾時過來的?” “昨天上午,因為事情太多,沒抽出身來”,來人隨意地回答,顯得很親熱。溫趨榮則笑曰:“同根者同心也,我正在這里發(fā)愁,你就跑來救命了!眮砣嗣枺骸笆裁雌嬲洚悓毎,居然把你都難住了?”溫趨榮招手道:“過來一點,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廣滬銀行’的董事長陳啟年先生,這位是我的堂弟溫趨敏,過去是北大的教授,現(xiàn)在又兼任了北平故宮博物院的副院長,于古籍鑒考方面的學問是最精的! “久仰久仰”,陳啟年抱拳拱手,敬佩道:“早聽說溫教授是目前鑒定古籍的頭一號專家,想不到在此幸會,我就是通過讀你的專著《古籍通考》才入的門,所以也算是你的學生哩。”大家都被說笑了,溫趨敏急忙謙遜地說:“陳董事長取笑了,與您的偉業(yè)相比,我就是個書呆子而已! “哪里話?你不但學問好,而且還攜領(lǐng)博物院的管理之職,實乃棟梁之材呀”,陳啟年的語氣很是誠懇,溫趨敏還待要再客氣回應(yīng),堂兄卻伸手制止了他,笑道:“算了算了,在我這里你們二位都不是外人,客氣話說多了反倒疏遠了,尚丘你不知道,陳董事長酷愛收藏,特別是對古籍善本,已經(jīng)癡迷了多年,我們經(jīng)常在一起切磋的,前幾天他拿來一套《歐陽文忠公集之書信九十六函》,我一看,無論是從紙質(zhì)、字形、油墨和刻印技法上;還是從裝幀、鈐章以及牌記內(nèi)容上看,似乎確是出自南宋周必大之手無疑,不過我們都曉得,周必大刻印的《歐陽文忠公集》在國家圖書館和幾個大學圖書館都有收藏,其中并沒有這九十六封書信呀?真是搞不懂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