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心靈的彼岸


作者:韓若解     整理日期:2014-08-16 01:46:42

打開《心靈的彼岸》,如同推開了一扇心靈之門。門內(nèi)風(fēng)光無限,美不勝收,細細品味,令人靜心。作為一本隨筆散文集,作者韓若解從今禪古心、找回失落已久的靈性、春日情懷、童年的記憶、花開花落自有時、漫談“酒文化”等章節(jié),為讀者展示了散文的藝術(shù)魅力,與此同時也讓人得到了心靈的凈化!缎撵`的彼岸》別有一番風(fēng)景,來吧,到這里看一看,你必會沉醉其中……
  作者簡介:
  韓若解,浙江省蒼南縣人,中國散文學(xué)會會員,北京時代學(xué)人文研究院研究員。先后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滾石》等報刊發(fā)表近百篇作品,出版《感激生命》、《瀚海蒼!贰ⅰ缎撵`禪院》、《人生何處不飛花》、《心靈盛宴》、《幸福女人的秘笈》等著作。
  目錄:
  心靈的彼岸
  今禪古心
  悠悠古琴曲
  感恩,因有心
  找回失落已久的靈性
  意由真情
  尋找心靈的源泉
  春日情懷
  惜春
  童年的記憶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花開花落自有時
  心靈之旅
  懷念我的母親
  是耶?非耶?心靈的彼岸 
  今禪古心  
  悠悠古琴曲 
  感恩,因有心 
  找回失落已久的靈性 
  意由真情 
  尋找心靈的源泉 
  春日情懷 
  惜春 
  童年的記憶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花開花落自有時 
  心靈之旅 
  懷念我的母親 
  是耶?非耶? 
  盧浮宮散記 
  千島湖游記 
  還一片碧水藍天 
  漫談“酒文化”  心靈的彼岸臟物不光落在地上
  也落在我們心上
  我在撿我心上的臟物
  終有撿完的時候呀  偶然的一次機緣,我結(jié)識了一位企業(yè)家,他出身農(nóng)村,艱苦創(chuàng)業(yè),是十幾家公司的老總.是一名出色的企業(yè)家。
    幾年以前的某個晚上,他打來電話,說要和我聊聊。
    他生病已有一段時間了.臉色蒼白,斜躺在床上?匆娢襾恚瑐(cè)著身子,招呼我坐下。他說自己長期以來,操心過度,常常焦慮揪心,心肌疼痛。
    “你趕緊去醫(yī)院檢查一下!
    “不用了.檢查過了……”
    “病情嚴(yán)重嗎7”
    “……”
    他問: “心靈真的有彼岸嗎7如果有它在哪兒?”
    “……”我沒有立即回答。
    那天,他和我聊了很多,關(guān)于人生,事業(yè),過去……他嘆口氣說:“想做的事恐怕是來不及了……”
    事后,他才告訴我得的是絕癥。他生前有一個愿望,想做慈善,捐款建校。可是過了不久,他就病逝了。
    之后,我陷入了沉思。至少對于一部分企業(yè)家而言,很少思考心靈彼岸的問題。對于他們最重要的東西究竟是什么?是地位?是權(quán)力?是名譽?還是金錢?
    近段時間,溫州商人的跳樓與“跑路“將金融危機大勢下企業(yè)家與企業(yè)的生存狀況推向了媒體的聚光燈前。他們衣著光鮮的表面生存狀態(tài)背后,卻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焦慮。溫州商人的“跑路”只是現(xiàn)今企業(yè)家階層生存狀態(tài)的一個縮影。實際上,當(dāng)我們把視野拉遠一點,把目光拾高一點.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找不到心靈的家園。有種種跡象表明,當(dāng)下中國進入全民焦慮時代。抑郁癥、冷漠和失業(yè)率上升等現(xiàn)象,折射出了各國民眾中普遍存在的焦慮。
    日本著名的企業(yè)家稻盛和夫.他一直試圖用古訓(xùn)和自己的親身體悟來指導(dǎo)我們?nèi)绾沃泵嫒松纯嗯c煩惱,如何讓自己平凡的人生不平凡。當(dāng)整個世界依然沉浸在心靈荒蕪的時刻不能掙脫,已經(jīng)78歲的老人稻盛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承諾。稻盛大力提倡發(fā)揚人的“心”力,對自己的哲學(xué)有一個總結(jié)性的說明:我到現(xiàn)在所搞的經(jīng)營,是“以心為本”的經(jīng)營。換句話說,我的經(jīng)營就是圍繞著怎樣在企業(yè)內(nèi)建立一種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這么一個中心點進行的。他說:“在心的正中間有靈魂,靈魂反復(fù)進行輪回轉(zhuǎn)生,載負(fù)經(jīng)歷的過去。佛教把靈魂在過去經(jīng)驗過的履歷叫做‘業(yè)’者‘因果報應(yīng)’。我相信在心的正中間有載負(fù)這種‘業(yè)’的靈魂。”這句話說到根底上了。
    從較淺層次來說,是個人生活習(xí)慣,紙醉金迷、炫耀財富給一些企業(yè)家?guī)砹顺撩晕镔|(zhì)的感覺;從深層次上講,是中國企業(yè)家作為一個群體,不大重視文化、信仰和精神。“突飛猛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背后.卻是掙錢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花錢的速度。統(tǒng)計稱我國每年60萬人過勞死,貧富差距加大,焦慮嚴(yán)重。不知從何時起,“壓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領(lǐng)自嘲的流行語。“有壓力時覺得累,沒壓力時覺得可怕”,“加班壓力大,不加班壓力更大”。而這關(guān)鍵的一環(huán),在中國目前許多企業(yè)家的精神世界里是缺失的.企業(yè)家在終極關(guān)懷的心理層面上缺乏明確而永恒的目標(biāo)指向。在巨大的精神危機和信仰危機面前,如何面對?
    對于絕大多數(shù)人而言,也不會思考心靈彼岸的問題,只有少數(shù)人認(rèn)為彼岸是一個超越世俗的烏托邦。而只有基督徒認(rèn)為彼岸在上帝的天國里.罪人只能虔誠順服。錢穆先生說,人生追求的三種方向,向外追求物質(zhì)與權(quán)力、向內(nèi)追求靈魂的安寧、向現(xiàn)實追求當(dāng)下的幸福。然而,向內(nèi)如何追求靈魂的安寧,他似乎也沒說清楚。
    生命本來簡單,許多人卻奔波于俗務(wù),愉悅于天性,無暇顧及心靈。李白曾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瀟灑,又有“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的浪漫。傳說,李白因醉酒向水中捉月而去,追求自己的最高境界。蘇東坡曾有詞云:“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的《赤壁賦》將明月、清風(fēng)、詩歌、感慨糅合在一起,超然物外。
    輕裝上陣,簡化生活.換一種心情,讓心靈去旅行,感受山水的陶冶。我是多么渴望達到這種境界啊。然而,凡夫如我,畢竟置身現(xiàn)實生活。找不到彼岸的我,又如何解脫呢?不說別的,打開電視,就能感曼到那種近在咫尺的壓抑。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靈隱寺。跟隨著那些善男信女們,看他們求佛誦經(jīng)。寺院的走廊是幽靜的,走著走著,那誦經(jīng)聲會遠遠地傳開去,仿佛來自遙遠的天際。我本不是一個迷信的人,但在靜穆的寺院里,在這種氛圍中,我倒愿意相信人們流傳下來的這些說法。大雄寶殿里,人頭攢動,震撼得我停下了腳步,自己的心虔誠下來,心情漸漸地豁然平靜!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我的枕邊,小鳥叫著,清風(fēng)拂面。我習(xí)慣把窗戶打開,讓夾雜著樹葉味道的空氣流進來,風(fēng)涼涼的,輕輕柔柔的,樹葉發(fā)出沙沙地響聲。清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我嘗試著讓自己靜下來,焚香靜坐,不心急,不多言,就這樣靜靜地坐著……碧藍的天空,如紗的薄云,裊裊的炊煙在空中扭曲渙散最終消失,嬉戲的小鴨在一旁追逐?粗w翔的安靜鳥兒,看著遠遠的農(nóng)夫在田間忙碌……看著這一幅田園畫卷,我如癡如醉,甚是享受,享受著此時的快樂,享受著靜謐的幸福。心靈有了一種默契,不再尋求彼岸的依靠,在經(jīng)文里一次次重生,只是一句話、一首曲子、一個場景,一首詞,往昔的點點滴滴,都會與風(fēng)干的花和葉一起永存,直到老去的那一天。
    靜謐的晚上,我品讀一本佛書,欣喜地發(fā)現(xiàn)一則佛學(xué)公案:鼎州禪師與沙彌在山路上走,突然刮起一陣風(fēng),吹起好多垃圾落在了路旁。
    禪師彎腰把幾張紙屑撿了起來,放進口袋。
    在旁的沙彌說:“禪師!不要撿了,反正過些日子這些臟東西就沒了!
    鼎州禪師不以為然:“話不能這樣講。這里沒了,還會飛到別的地方。我多撿一片,就會使地上多一分干凈。 
    沙彌說:”禪師,垃圾那么多,您前面撿,后面又會有人扔,您怎么撿得完呢?”
    鼎州禪師邊撿邊說:“臟物不光落在地上,也落在我們心上。我在撿我心上的臟物,終有撿完的時候呀。”沙彌聽后,終于懂得禪師的心了! 
    鼎州禪師撿垃圾,更是撿心里的妄想煩惱。心里的臟物撿一片少一片——做這件事用的不是手,是心。 
    我忽然找到一種開啟自己心靈的妙方,于是明白了:求人不如求己。要想精通大道,蕩滌心靈染污,使疲憊煩惱的身心有一個徹底的轉(zhuǎn)換,以一種清新自在的狀態(tài)進入靈山勝境,全靠心靈的覺悟。所謂——
    佛在心中莫浪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只向靈山塔下修。
    在人心浮躁的當(dāng)下,如何靜下心來尋求人生的真諦?要學(xué)會向內(nèi)看,先從自己的內(nèi)心看起,讓自己的內(nèi)心逐漸變得充盈,修煉出一個更高的自我。眼睛向外看,是金錢、名譽、地位;眼睛向內(nèi)看,是和諧、寧靜、凈土。禪宗自述為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以心傳心,不立文字。因為“見性成佛”,只能體驗,不可言傳。只能親身體驗,不可由別人代勞。
    無心,才能水到渠成,自在無掛礙。無心不是沒有心.無心是自然,無心是物物一體,無心是無所不用心。《壇經(jīng)》上說,“善知識,心中眾生,所謂邪迷心、誑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眾生。各須自性自度,是名真度!弊孕谋举A藏著無窮無盡的寶藏而不知道.常因圖一時之快而誤入歧途。妄失本性的人又怎么能夠得到永遠的快樂呢?無分別,不是沒有是非、好壞;其實,要有強烈是非觀念,要有善惡差別的思想,要有好壞圣凡的等級,那是對世間一般人說的。學(xué)佛的境界,必須以無心對有心,無分別對有分別,以般若智能對一般知解認(rèn)識。從本性體會的智能,來照亮一切,觀察一切。
    《永嘉證道歌》上說“心境明,鑒無礙,廓然瑩徹周沙界。萬象森羅影現(xiàn)中,一顆圓光非內(nèi)外。”禪宗講人人都有智慧,有大智慧,只不過是被遮蔽了而已,所謂“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這需要一雙清澈的眼睛.一顆善感的心靈,隨時記錄下那山那水那森林,那孤獨與溫暖。
    一個秋天的下午,我穿過曲曲折折的走廊,穿過陽光斑駁的縫隙,漫步在湖岸。呼吸柔和,靜靜地聽風(fēng)吹樹葉飄落的聲音,煙水千潯,花事重重,小徑的落葉,鋪成了薄薄的一層紅毯,延伸的秋韻,眼前的這一切.還有很多豐富的蘊藏,在秋的手中扯一片滑柔的焰.讓秋的基調(diào),絢爛多彩。那一刻,流年逝水的青澀感懷悄然消逝,不染濁塵的心思.距離我不再那么遙遠。
    《春江花月夜》寫道,“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斛!瘪雎牴湃说男囊,徜徉于心靈的海灘。于是,在人海喧鬧之際,我們要為自己留一段空白,留一段云淡風(fēng)清的孤獨:春江、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玉戶、月華、鴻雁、魚龍……心靈就在此岸,它包涵了豐盈的生命和空靈的境界!平時所學(xué)都是向外追求,越求越遠。佛法是要我們向內(nèi)追求.能向內(nèi)追求,“道”就會和我們很親切、很靠近。
    有一位初學(xué)者問溈山禪師:“什么是道7”
    禪師回答:“無心是道!
    初學(xué)者說:“我不會!
    禪師說:“你去找會的人!
    學(xué)者又問:“誰是會的人?”
    溈山禪師不客氣地回答:“不是別人,就是你自己!
    今日世界人心紛亂,物欲橫流.多少人在煩
  惱中打轉(zhuǎn),究其原因,大都只重物質(zhì)價值,不重精神價值。我們必須先從心里建設(shè)起來.用“無心”來進入佛法,才能真正地?zé)o所不辦,無所不勝。求道者也要能從佛像僧容里.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從花草砂石內(nèi),認(rèn)識自己的清凈本性;從座椅拜墊上,體會自己無限的生命:從夜晚明月中,握住自己的永恒未來。燃燈法師說:“如果我們破除一切執(zhí)著塵勞,丟掉身外亂性的貪婪和物欲,找回自己.這樣就能獲得身心的自然安寧,愜意、舒適、安逸、幸福的生活也隨之而來。”一生只知道追逐名利而不知道享受的人,心最苦累?上郎先杂泻芏嗳藶榱烁鞣N欲望拼命占去所有清醒時刻,只余下少許時間來追尋生命的意義。
    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其實,智慧就藏在我們的周圍,大自然和我們的人生其實都有智慧的足跡。悟的主體是自己的心,也就是生活中的自己,悟的結(jié)果便是從煩惱中解脫出來,看清生命的究竟,也看清真正的自己。心不動念,就不會痛苦。那個讓你痛苦的心,就是你的貪心、嗔恨心、怨怒心.對事情糊里糊涂的迷糊心.散漫心。
    落花猶在,舊夢依稀,白云蒼狗,變化無常
  ,因緣聚散又豈是個人意愿?生命就是一塊空白的宣紙,心靈的解脫本沒有彼岸。那份被沉默掩蓋的悲傷,那份濃濃的情感,仿佛不斷稀釋的茶,也許只是過眼云煙。耳聽天籟,怡情山水,心有幽情,凝思成文。今夜,品味淡然,獨守一室,道由心生。任那輪明月,如水般地照進窗前,安靜地坐浴月華,聽任那時光深處的月輪,圓了缺,缺了又圓。而此時.可有誰知,岸就在心靈深處。
  





上一本:蔣子龍文集12:人物傳奇 下一本:蔣子龍文集13:評與論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心靈的彼岸的作者是韓若解,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