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介紹

夢境以北:失敗主義者手記


作者:敬文東     整理日期:2016-09-28 09:52:05

我喜歡厚描法,喜歡古波斯的細密畫派,喜歡中國濃墨重彩、一筆筆細細描摹出來的工筆畫。《夢境以北:失敗主義者手記》是敬文東教授的一部學(xué)術(shù)隨筆,集結(jié)了他近年來對社會問題的一系列思辨,角度新穎、旁征博引。敬文東教授借由“做夢”這個意象,力圖為讀者,更確切地說是為自己剖析權(quán)力社會背后的掙扎和抗爭,以及吐露作為一個中國知識分子在思想上的困境。正如作者所言這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這個世界,以另外一種邏輯、另外一種認識和檢驗的方法去看待這個世界。”
  作者簡介:
  敬文東,1968年生于四川省劍閣縣,文學(xué)博士,現(xiàn)為中央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教授,著有學(xué)術(shù)著作《流氓世界的誕生》《指引與注視》《失敗的偶像》《隨“貝格爾號”出游》《事情總會起變化》《牲人盈天下》《被委以重任的方言》《詩歌在解構(gòu)的日子里》《靈魂在下邊》《皈依天下》《藝術(shù)與垃圾》以及隨筆集《寫在學(xué)術(shù)邊上》、《頹廢主義者的春天》等。
  目錄:
  1.我們的睡眠,我們的失敗/1
  2.我們的夢鄉(xiāng),我們的故鄉(xiāng)/29
  3.夢神,卑微的夢神/60
  4.夢奸犯的誕生/87
  5.占夢術(shù)的秘密/115
  6.夢境的等級制度/143
  7.圣人之夢/170
  后記/195前言從十八歲到現(xiàn)在的二十多年間,和其他門類的寫作相比,雖然也寫過字數(shù)不算太少的隨筆作品,但那只是在讀書、求學(xué)、教學(xué)的間隙,或在寫作所謂“學(xué)術(shù)文章”需要喘氣時,像個資深票友一樣偶爾為之;仰仗的,僅僅是老農(nóng)民對待自留地的那股子熱情和執(zhí)著,從沒拿出整整半年光陰用于隨筆寫作。在接近完成這部小書的時候,才意識到這個暗暗滋生出來的問題,才讓我大吃一驚。我下意識地問自己:當初決定花費如此大塊的時間,到底是怎么想的?現(xiàn)在,本書已經(jīng)正式殺青,我只能粗略地估計:也許是一如既往地想改變自己的語言風格吧;要不,就是因為我是個每天晚上都要做夢的人,想對不請自到的夢境發(fā)表一點點小感慨?眼下,我已經(jīng)無力回答自己給自己提出的問題,姑且存疑吧。有秘密才有美麗,但這到底是誰說的話呢?雖然,作為一個按照四舍五入原則相貌僅僅及格的人,我跟“美麗”這等“美事”不可能有任何干系,甚至八竿子打不著,但那個被我忘記名字的人說出的那句很“美”的話,實在太契合我此刻窘迫的心境。
  從十八歲到現(xiàn)在的二十多年間,和其他門類的寫作相比,雖然也寫過字數(shù)不算太少的隨筆作品,但那只是在讀書、求學(xué)、教學(xué)的間隙,或在寫作所謂“學(xué)術(shù)文章”需要喘氣時,像個資深票友一樣偶爾為之;仰仗的,僅僅是老農(nóng)民對待自留地的那股子熱情和執(zhí)著,從沒拿出整整半年光陰用于隨筆寫作。在接近完成這部小書的時候,才意識到這個暗暗滋生出來的問題,才讓我大吃一驚。我下意識地問自己:當初決定花費如此大塊的時間,到底是怎么想的?現(xiàn)在,本書已經(jīng)正式殺青,我只能粗略地估計:也許是一如既往地想改變自己的語言風格吧;要不,就是因為我是個每天晚上都要做夢的人,想對不請自到的夢境發(fā)表一點點小感慨?眼下,我已經(jīng)無力回答自己給自己提出的問題,姑且存疑吧。有秘密才有美麗,但這到底是誰說的話呢?雖然,作為一個按照四舍五入原則相貌僅僅及格的人,我跟“美麗”這等“美事”不可能有任何干系,甚至八竿子打不著,但那個被我忘記名字的人說出的那句很“美”的話,實在太契合我此刻窘迫的心境。 我非常喜歡隨筆這種文體,但我不愿意稱它為“散文”。稱“散文”,實在太輕薄——至少從音調(diào)和過于隨意命名的角度看,把“隨筆”叫“散文”,就是無聊之極的事情。隨筆輕松、自然、活潑,尤其是表達上的幾乎無所不能,可以最大限度地也很容易地幫助我,把矯揉造作的東西全部排除在外;將自我本性盡可能多地歸還給自己——我闖蕩江湖這么多年,真的還有“自我”和“本性”存于世上的某個角落,等待我去收回?但希望自己還有“自我”和“本性”存在,總該不會有問題吧? 通過對這本隨筆小冊子的寫作,我還想做一個小小的實驗:看看能否將學(xué)術(shù)、思想、文筆、靈感、想象力、修辭術(shù)和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糅合在一起;看看隨筆,我喜歡的文體,究竟能夠達到怎樣的密度——它能滿足我對堅強的渴望和幻想嗎?多少年來,我喜歡厚描法,喜歡古波斯的細密畫派,喜歡中國濃墨重彩、一筆筆細細描摹出來的工筆畫。我討厭清湯寡水、淡而無味的東西。無論是文字、人情交往、面條,還是十元紙幣和五十元紙幣之間的微妙關(guān)系,我都不輕易允許它過于寡淡、淺顯和直白——盡管在生活中,我是個堅決信奉“極簡主義”的人。或許,是對密度和厚度的迷戀,最終誘惑我寫下了這部小冊子?我不知道自己是否達到了目的(我猜,跟以往對自己的期許一樣,這回同樣未曾達到目的),但在寫作過程中獲得的快意,確實令我十分懷念——此時此刻,它仍然歷歷在目。既然如此,額外還有什么值得苛求和渴求的東西嗎? 我是個每天都做夢的人,夢境的內(nèi)容匪夷所思,就像我在本書中描繪過的那樣,超過了我在白天的所有想象。依我看,人最富有想象力的時刻,只能是在夢中。否則,面對眾多相互沖撞和桀驁不馴的化學(xué)元素,一籌莫展的門捷耶夫也不可能輕易發(fā)明元素周期表。而按中醫(yī)的觀點,做夢是身體虛弱、陰陽不調(diào)、剛?cè)岵粷谋憩F(xiàn),但我卻明知故犯,將它當作雙倍的人生,當作純粹的享樂:在“夢”中,也能展開白天“夢”想不到的生活——這該是何等奇妙的事情!中醫(yī)干嗎非要跟我過不去不可呢。雖然我關(guān)心夢,但對夢的解析(它號稱科學(xué))與占夢術(shù)(它被稱之為迷信),卻始終將信將疑、時信時疑、半信半疑。在2010年這個災(zāi)難迭起的年份,我茍且偷生于北京魏公村和梅所屯村,暗自寫下了這些很可能是言不及義的東西,卻不僅僅是對厚描法、細密畫派或中國工筆畫的仰慕,實在有對命運無常的擔憂、惆悵和感傷的因素在內(nèi)。也許這些因素,就隱隱約約回蕩在這個隨筆小冊子之中。 本書之所以題獻給鐘鳴和韓少功,是因為這兩位前輩作家——他們不過大我十五、六歲——給過我太多的啟發(fā)和教益;從我第一次讀他們的作品算起,二十多年一閃而過。我至今還記得當年讀《爸爸爸》和《畜界,人界》時的興奮感。從他們的著述中,我得到過太多的東西;而很多我曾經(jīng)喜歡過的中國當代作家、學(xué)者和思想者,早已被我拋到了九霄云外。是那些人本來就十分差勁,還是二十余年過去了,我竟然奇跡般地稍有寸進?鐘、韓二公至今仍然被我崇敬,不是他們的榮耀,是我的幸運——我也認為自己足夠幸運,因為他們跟我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讓我有了自豪的機會、資格和底氣。他們是我心目中的偉大作家,是文學(xué)和思想上的雙重英雄——希望“英雄”一詞,在一個絕非英雄的時代,聽上去還不太刺耳,也和矯情不沾邊。人都有感恩之心。第一次將自己不成器的著作題獻給別人,僅僅是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不存在任何深意,也不可能有任何深意。敬請讀者諸君明察,也敬請心理不健康、好做誅心之論和好偷窺的狗仔隊員們明察。是為記。 2010年12月21日,北京魏公村1.我們的睡眠,我們的失敗
  “勞動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達·芬奇贊美的是勞動,更是勞動、睡眠和幸福之間的親緣關(guān)系。但他最想稱頌的,或許是將上述三者連在一起的曲線、時間和隧道,尤其是那條不斷延宕、朝六個方位升騰的曲線,不太可能是野心、陰謀、詭詐、最大的人生利潤,更何況假借勞動才機緣巧合帶來的榮譽金字塔呢?按照巴洛克主義者(Baroque)的美學(xué)立場和倫理學(xué)觀點,直線“一根腸子通屁眼”的率真特性,簡直等同于罪惡,因為它太赤裸、太露骨,約等于初次見面就貿(mào)然求歡。達·芬奇,那個被好奇心控制,隨時準備冒險解剖尸體,以求弄清人體結(jié)構(gòu)、不讓畫筆犯下透視錯誤的杰出人物,非常了解勞動的性格和品質(zhì),洞悉勞動、睡眠和幸福間的親緣關(guān)系。依神學(xué)大師德爾圖良(Tertullianus)不無輕蔑性的看法,勞動,尤其是被早期西方賢哲輕視的體力活與手藝活,“總要比馬戲場、劇場和各種競技場中的活動更為高尚”。因此,達·芬奇,那本辛勤勞作的百科全書,才愿意賦予勞動、睡眠以溫婉的質(zhì)地。
  但是,除了華夏民人傳說中的“小國寡民”階段(我稱之為陰的世界而不是陽的世界),以及古希臘人心目中醇厚、恬靜的“黃金時代”(GoldenTimes),巴爾扎克筆下的拉斯蒂涅發(fā)出的戰(zhàn)斗宣言——“現(xiàn)在咱們倆來拼一拼吧”(Anousdeux,maintenant!)——卻無疑是一切時代最真實的人生廣告術(shù)語,最嘹亮的號角,最催人“無利不起早”的鼓點,也是描寫人之野心最簡潔、最筆挺的“元語言”(metalinguistic),就像有人說過的,我們押的是每一個閃念,但每一次的賭注,卻是整整一輩子。自此,被蹂躪、被異化的勞動,成為我們生命中最晦暗、最黏稠的部分,迅速構(gòu)成了“拼命”的基本要素、爭取人生“從勝利走向更大勝利”的堅實底座,何況德國社會學(xué)家尼克勞斯·桑巴特(NicolausSombart)早就從歐洲現(xiàn)實生活的正面戰(zhàn)場上,以四兩撥千斤的輕松招式優(yōu)雅地保證過:人生“對每一個有進取心的年輕人提出的挑戰(zhàn),極其簡潔地表現(xiàn)在這幾個字中”。但那個過分迷戀巴黎的花花公子,厭惡德國的德國佬顯然忘記了,“現(xiàn)在咱們倆來拼一拼吧”,也是法國結(jié)構(gòu)主義者眼中最簡潔、最經(jīng)濟、最筆直的人生句式,主、謂、賓齊全,定、狀、補暗含,何況額外還有一個買一送一的語氣助詞,為它增添了必不可少的曲線;何況浪漫、頹廢的巴黎,還是這條蜿蜒起伏的曲線自我繁殖和隱藏自身的首都,但它也是結(jié)構(gòu)主義者羅蘭·巴爾特(RolandBarthes)、列維-斯特勞斯(ClaudeLevi-Strauss)和米歇爾·?拢∕ichelFoucault)等人的拿撒勒(Nazareth)——上帝之子的誕生地。
  自此以后,拉斯蒂涅,那個被捏造出來的人物發(fā)出的戰(zhàn)斗誓言,才無時無刻不敲擊每時每刻都生活在“社會垃圾堆上的人”的卑微靈魂。它讓我們心醉神迷,令我們神情亢奮,鼓勵我們盯著裸體骨頭的雙眼持續(xù)放電……總之,它的品貌、氣質(zhì)、乳房、四肢和腰身,都同結(jié)構(gòu)主義者樂于將人生看作一個長句的做派,吻合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但結(jié)構(gòu)主義者的長句人生觀,還是過早暴露出它的宿命論嘴臉:黑格爾宣稱凡存在即合理;自稱厭惡黑格爾、嫌棄形而上學(xué)的結(jié)構(gòu)主義,卻主動找出了“合理”之“存在”的結(jié)構(gòu)性機制,還為那句人盡皆知的名言,給出了動力學(xué)維度上的繁復(fù)論證。同黑格爾老套、刻板的德意志面孔相比,結(jié)構(gòu)主義徐娘半老卻又風韻猶存的“三仙姑”做派意味著:我們的人生樣態(tài)只能如此、只得如此、只該如此,奴隸永遠是奴隸,老婆永遠是命中注定的那一個,宛若死亡只愿意同它自己相像。長有一張法國面孔的結(jié)構(gòu)主義試圖表明:它一直都是“修飾我們敘述的宿命論公式”——宛若愛德華·薩義德(EdwardW.Said)針對某種令人厭惡的現(xiàn)實境況痛斥過的那樣。而結(jié)構(gòu),它當真是奇格弗里德·吉迪翁斷言的那樣,始終“扮演著無意識的角色”,總是傾心于“專制性的形式世界那樣”么?頗具反諷意味的是,幾乎所有結(jié)構(gòu)主義者都選擇性地忘記了其論敵——布羅代爾(FernandBraudel)——的警告和奚落。當然,在布羅代爾所屬的“年鑒學(xué)派”(AnnalesSchool)諸君子看來,布氏鏗鏘有力、作風霸道的言辭,首先是奚落,其次才是警告:“所有的結(jié)構(gòu)都同時既是歷史的基礎(chǔ)又是歷史的障礙。”但這等含沙射影、指桑罵槐之辭,遠不足以打擊結(jié)構(gòu)主義者自信滿滿的方法論“腎臟”,因為在他醉醺醺的高潮時分或癲狂時刻,最想要的,就是結(jié)構(gòu)內(nèi)部的“吊詭”特性。他也樂于宣稱:結(jié)構(gòu)內(nèi)部左腳給右腳下絆子、右手扇向左臉的喜劇情景,正昭示了人生的自相矛盾;有且只有結(jié)構(gòu)內(nèi)部的“吊詭”特性,才能讓結(jié)構(gòu)主義者在綿遠、悠長、密不透風的語言空間中,重新安排、設(shè)置、規(guī)劃和重組我們矛盾透頂?shù)娜松c生活;蛟S,這才是結(jié)構(gòu)主義之于我等凡人的唯一真實性,因為它像前東德(民主德國)一樣,總是傾向于建設(shè)一種“沒有心臟的軀干國家”,亦即腦子停擺,陽具挺拔,而且圍繞該物件組建起來的肉體,將不接受腦袋的指揮和支配。
  結(jié)構(gòu)主義恐龍級別的反對者,定居巴黎,并早于布羅代爾實施反擊的著名獨眼龍,讓-保爾·薩特(Jean-PaulSartre),在巴黎某個著名的街角蹙著眉頭說過,在法語中,“黑”這個字眼的詞根并不是“黑的”。當然,也不一定非得是白的、紅的或妖言惑眾的其他色澤,只要不是“黑的”就行,只要不違反法語的構(gòu)詞原則就算過關(guān)。與此相反,小人社會卻坐擁跟它的字義、語義完全吻合的詞根。小人社會嘛,就像它的字面意思公開昭示的那樣,總是板著撲克牌中的國王臉、王后臉或小丑臉,致力于阻礙每一個人接近他高尚、正派的愿望,破壞和侵蝕高貴愿望之達成的“波莉安娜假設(shè)”(PollyannaHypothesis),促成和呼喚小人社會的黑暗伎倆,以便完成對它自身的建設(shè)。畢竟人犯下的所有“罪惡”(evil),轉(zhuǎn)身看,正好是為了艱難地“活著”(live);“現(xiàn)在咱們倆來拼一拼吧”,則以模糊手段和目的之間任何形式的正比關(guān)系為籌碼,呼應(yīng)了小人社會的目的、心性與手段,也為結(jié)構(gòu)主義者信心爆棚,平添了底氣與籌碼——因為再長的句子,也會迎來一個命中注定的時刻,并指向最大的人生利益和榮譽金字塔。盡管拉斯蒂涅跟他的紙上同胞——司湯達(Stendhal)虛構(gòu)的于連——命運大致相仿,并沒有在小人社會或陽的世界獵取成功,但這也許更能說明問題。“一般”嘛,總是愿意饒有興致地將自己建立在“例外”的尸體或廢墟之上。就像渾身上下遍布宿命論基因的結(jié)構(gòu)主義者暗中贊同的那樣,在人能夠迎頭撞上的幾乎每一個時代,成功都是值得追求和艷羨的,失敗卻不可能得到起碼的原諒和同情,何況失敗的整體中某些細小的組成部分,那些微不足道的散碎銀子,還是某些“毬不啰嗦之人”主動自找的呢。而那些活了大半輩子,卻自覺“沒能為祖國、為人民做點什么,每思及此,都傷心欲絕”的陽痿、搞笑分子,確實值得各路強人或成功人士加以唾棄,并包裹在象聲詞“呸”組成的語義空間中。但在過于精明的結(jié)構(gòu)主義和它的被掌控者看來,這一切,絲毫不影響失敗和成功都為同一個句子所操控的實際情形,包括失敗和成功認領(lǐng)的夸張容顏、陰沉心跳,還有它們因亢奮或怨恨慘遭扭曲的主動脈。“毬不啰嗦之人”敗于結(jié)構(gòu)主義者的長句人生觀,是“合該如此”的事情——畢竟“存在即合理”的微言大義,早已得到了動力學(xué)維度上的精彩論證與繁復(fù)分析。
  就像多災(zāi)多難的巴勒斯坦人總是習(xí)慣于苦中作樂一般,將“樂觀的”(mutafa’il)跟“悲觀的”(mutasha’im)爆炒、生煎為“樂悲觀的”(mutasha’il),我們的生活,總是傾向于“樂悲觀”的“辯證”(?)特性,極具令人哭笑不得、欲哭無淚的“悲喜劇”(。┬(yīng)。那是一個不得不主動打翻自己的五味瓶,一把必須被我們頂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TheSwordofDamocles)。精研人類“恐怖史”的保羅·紐曼(PaulNewman)斷言過:由于無邊無際的原始恐懼,“人類說出的第一個詞很可能是否定的。”他悲觀透頂、拒絕給人希望和曙光的看法與觀點,跟浪漫主義者盧梭充滿激情的語言起源論大異其趣。但很可能是紐曼斷言過的宿命性,才暗中導(dǎo)致了我們極具“樂悲觀”特性的生活,促成了我們必須認領(lǐng)的“悲喜劇”效應(yīng)。對此,英國佬杜林(R.Dooling)提供的解決方案,只能被認作最無可奈何、也最為破罐破摔的解救之道。他很幽默地說,由于男子漢大丈夫在小人社會(或陽的世界)不好意思當眾大哭,所以,當他們面對逃跑、哭泣或戰(zhàn)斗等多項選擇時,咒罵就不失為一種簡便的“折中方式”。問題是:女人是否可以依靠隨便大哭的特權(quán),去扭轉(zhuǎn)和涂改她們的“樂悲觀”特性,去罷黜和打擊她們的“悲喜劇”效應(yīng)?在火爆、囂張的陽的世界,是否當真存在一種女性主義的“悲喜劇”效應(yīng)和“樂悲觀”特性?
  事實上,當黃帝追求垂裳而治的“華胥之夢”永久性結(jié)束后,與白天匆促、激昂的直立行走相比,與作為“折中方式”的“咒罵”相較,或許睡眠才是更值得追求的人生狀態(tài),也更適合失敗者回憶。而失敗者,不多不少,正是勒內(nèi)·于熱(ReńeHuyghe)所謂“注重衰敗中出現(xiàn)的新東西”的那個特殊人種。在按照某種特定比例微縮而成的進化樹上,失敗者只占據(jù)某個令人難以窺測的位置,宛若勢利的地圖上某個微不足道的小黑點。和大人物、成功人士、皇帝、土皇帝以及山大王們的珠穆朗瑪峰相比,失敗者的小山包只能是地圖上毬不啰嗦的小黑點。而按照太陽的運轉(zhuǎn)節(jié)奏白天工作、夜晚睡覺,實在談不上人類最大的現(xiàn)實主義,這情形,恰如費爾南多·佩索阿(FernandoPessoa)在他心愛的里斯本說過的:“我想要睡意臨近之感,這種睡眠是生活的期許而不是生活的休息。”對此,古希臘的第一個個體詩人赫西俄德(Hesiod)提前給出了緣由:“黑夜屬于快樂的神靈。”華茲華斯(WilliamWordsworth)也仿佛繼往開來一樣說:“甜美的夜晚,安然、隨意/這神圣的時刻靜如修女……”問題是,睡眠,廣闊、迷人、幕天席地的睡眠,從來不是以萍水相逢的方式同我們相識,它更愿意和我們一起出生、一起成長,宛若“快樂的神靈”要求它做到的那樣。
  在20世紀中葉稍微靠后一點的巴黎,修辭大師羅蘭·巴爾特報道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修辭學(xué)在消亡……逐漸喪失了偉大的思想威信。”但這等令人沮喪的境況,不值得修辭學(xué)的反對者興奮,也不值得它的膜拜者提心吊膽、滿腹愁苦與哀怨,因為即便是低于地平線和海岸線的修辭學(xué),依然會在它低矮和并不寬敞的領(lǐng)地內(nèi)樂于承認:不是人的身體,而是身體的休眠狀態(tài),才從最根本的角度上屬于我們,允許因過度奔波而疲憊不堪的“毬不啰嗦之人”,暫時放棄“拼一拼”的打算、計劃、謀略和各式機心,何況睡眠從來不曾欺騙過我們——因為即便“矯稱伯夷之人,夢中必露盜跖本色,言乎其不能假也”。睡眠和夢境一以貫之的誠實品格值得贊揚和激賞;而被君子和拉斯蒂涅們共同把持的陽的世界(而不是陰的世界),卻總是在唆使“晝偽遏敝,夜吐真情”的事例不斷發(fā)生與輪回。歸根到底,沒有被修辭學(xué)染指的宇宙,不僅不值得一過,壓根兒就不該存活——我們的修辭學(xué)終歸是樂觀和長壽的,至少超過了結(jié)構(gòu)主義的壽命,更不用說曇花一現(xiàn)的結(jié)構(gòu)主義者。雖然那僅僅是純粹語言學(xué)意義上的喜形于色或暗自慶幸,并不能為人生內(nèi)部的自相矛盾提供語義學(xué)上的任何解釋,但足以讓我們過于活躍的心跳得到安慰,獲取從容、平靜、安寧與和樂。
  因此,面對寒冷、凜冽的現(xiàn)實,面對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小人社會,聰明過人卻郁郁不得志的曹植,才更愿意向往睡眠的甜美境界,寧愿向黑漆漆的夜間君主折腰致敬。在睡眠過于寬敞的邊緣地帶,陳思王酸溜溜地抱怨:“丹誠之至愿,不離于夢想者也。”要知道,曹植這話,可是說給他當皇帝的哥哥聽的,目的是帝位角逐游戲失敗后,誠心服輸,以求保全小命。這情形,頗有些類似于《圣經(jīng)》之所說:“因為血有生命,所以能贖罪。”和血在西方的神學(xué)用途以及它的貨幣身份、購買力看起來非常相似,睡眠和夢想也能保全或贖回曹植的身家性命。十分幸運的是,無需刻意尋找,睡眠已經(jīng)自動來到了我們身上,樂意為我們黃袍加身或黑紗罩臉。沒有必要懷疑,睡眠是無可言說和深不可測的神安置在我們體內(nèi)一根看不見的引線,最初很長,接著逐次遞減,直到在某些極端的時刻,沒收了這根引線——俗稱失眠;當然,最終它會達到無限,把你拋入永不醒來的長眠狀態(tài)——是不是達·芬奇說的“幸福的長眠”,取決于你對勞動的態(tài)度,取決于你是不是拉斯蒂涅的變種或于連的亞種。神的意志凡人無從窺察,但睡眠確實是對白天、小人社會和“拼一拼吧”進行否定與揚棄(Aufheben)的敏感裝置,是對夜晚實施頌揚的黑白廣場,對應(yīng)于我們內(nèi)心深處蕪雜的頹廢感、挫敗感,還有取之不竭的絕望感——即使在睡眠中,笑聲也是可遇不可求的,曹植酸溜溜的語調(diào)值得后人同情。但我們?nèi)匀挥斜匾兄x無所不能的造物主,因為他炮制的睡眠不僅誠實,還慷慨大度,不像塵世中的金錢,總是被迫在吝嗇鬼的幫助和授意下,刻意維護、建設(shè)和強化它的小人風度。
  但先于這一切到來的,是對睡眠予以堅決支持的動作/行為:身臥、眼閉,在心智周圍豎起暗褐色的籬笆或高墻,還額外需要一道寬闊、深邃的護城河予以守護,以便身心處于相對安靜和穩(wěn)定的休眠狀態(tài)。動作/行為不僅是各種身體征候的支持者,也是所有心理況味和胸中塊壘的幕后推手,是一切人生狀態(tài)的第一推動力,是看得見的上帝之手。令毬不啰嗦之人欣喜的是,中國古代不少大經(jīng)大典,都曾明確提到過這一點:“睡,坐寐也,從目垂聲。”和一“坐”下就“打瞌睡”的垃圾之“睡”、道德不純之“睡”迥然有別,“寐”則“臥也,從夢省,未聲”②、“寐,眛也。目閉神藏”。在充滿稚氣和茂密想象力的古典中國,“寐”才是真資格的“睡”、古典意義上的“睡”,散發(fā)著古漢語帶來的甜美氣息、古人嗓子眼里發(fā)出的婉轉(zhuǎn)嚶鳴,經(jīng)過數(shù)千年輾轉(zhuǎn)奔赴與萬里長征,最終,歷久彌新、完好無缺地傳染給今天的“睡”。對此,埃茲拉·龐德(EzraPound),一個純種的美國佬,顯然情有獨鐘:“中國顏色讓我寧靜/我覺得玻璃是邪惡的。”(RestmewithChinesecolors,/ForIthinktheglassisevil.)龐德這樣說,很可能因為單音節(jié)的漢語甜美得讓人心“碎”和心“醉”,多音節(jié)的英語卻更像“維也納式的裝飾彩色玻璃,令人眼花繚亂,撲朔迷離,心神不定”。但無論是古典之“寐”,還是現(xiàn)代之“睡”,“臥”都是必不可少的姿勢,蘊含著睡眠彰而不顯、保存至今的全部秘密,它們卻在結(jié)構(gòu)主義者的長句人生觀中,沒有獲得任何像樣的地位。猶如“中”國“中”學(xué)的“中”年語文女教師一樣,結(jié)構(gòu)主義者用紙面上的“謂語”一詞,竟把“臥”的肉身狀態(tài)與狀況給徹底打發(fā)了——也就是說,以肉身為根基的睡姿一下子從人間蒸發(fā),再也找不到像樣的蛛絲馬跡。但揭開“謂語”的幕帳后,人們還是很容易發(fā)現(xiàn):肉身狀態(tài)的“臥”,仍然是對白天和直立行走的否定,是動作/行為上的返祖現(xiàn)象,也是對始基和出處的公開向往與頌揚——“臥”從肉乎乎、濕漉漉的性感維度,支持了睡眠中即將展開的一切行為。它是我們荒蕪內(nèi)心最好的動作性對稱物;而它一門心思想要對稱的,是我們對“黃金時代”和“小國寡民”的懷念,是對“拼一拼吧”的無限矮小化。所以,多愁善感、滿懷悲憫之心的契訶夫(АntonChekhov)——我們身體和靈魂的共同醫(yī)生——才深有感慨:“我到來世時,希望能夠回顧一下我這一世的生活,說:‘那是個美麗的夢呀……’”智慧、悲憫如契訶夫者,恐怕不至于忘記,“美麗的夢”取決于甜美的睡眠,更取決于睡眠的甜美程度——它總是傾向于長翅膀的睡眠充任自己的底座和根基。在另一處,契訶夫還說:“我做了這樣的夢:認為是現(xiàn)實的其實是夢,正像夢就是現(xiàn)實一樣。”以契訶夫的仁慈和善良,他肯定知道:美夢不過是“臥”派生的珍貴植物,在忙于大口吞吐二氧化碳和氧氣;它僅僅是二手的人生收獲,是只具有第二性征的精美禮物。雖然美夢與現(xiàn)實難分難解,在過于敏感的人(比如契訶夫)那里還界限不明,雖然它從頭至尾都在依賴、順從和消費睡眠,但它繽紛的落葉,卻無疑滋養(yǎng)了睡眠,潤滑了培植睡眠的肉身狀態(tài)的“臥”,而不僅僅是“臥”的書面概念。
  智顗,南朝時一位持有特殊睡眠觀的得道高僧,簡潔、準確地將睡眠在動作/行為上的先后順序一語道破。令人欣喜的是,他還別具慧眼地將心智活動跟睡眠死死綁在一起,比萬里之外、千年之后的結(jié)構(gòu)主義者高明得多:“心昏闇名為睡;五情闇蔽、放恣支(肢)節(jié)、委臥睡熟為眠。”瞧瞧,表面上簡單至極、不值一提的睡眠,在深不可測的哲人眼里,該有多么復(fù)雜的動作程序,該涉及多么精微的靈魂波動,又豈是一個主謂賓、定狀補齊備的長句能夠總結(jié)和概括。那位高僧出人意料,又合于佛理地將“寐”分解為“睡”與“眠”兩個層次,讓它們分屬不同的靈魂部門或心靈機構(gòu)(即“心”與“情”),卻又要求它們同氣相求、相互聲援,在小人社會或陽的世界,共建古典性的“寐”——有如當下的軍民“共建”某個街道、某個公廁或某所大學(xué)。令我們更加震驚的,還是智顗稱頌的、能迅速達致睡眠境界的特殊姿勢。它酣暢、坦蕩、恬靜、隨意、令人迷戀:身體在“心”“昏”、“情”“蔽”的狀態(tài)下,趁機擁有了自己的魏晉風度。爾文·高夫曼(E.Goffman),大英帝國治下一位不太知名的語言學(xué)家,將類似于魏晉風度的狀態(tài),稱作“身體界線完整性的崩潰”,還特意贈以“泛濫而出”(floodingout)的動作性謚號。植物啊,生性婉轉(zhuǎn)、安靜的植物!它肆無忌憚地揮霍了睡眠,卻讓回憶和夢境自動呈現(xiàn),曹植念想中“遠慕《鹿鳴》君臣之宴,中詠《常棣》匪他之誡,下思《伐木》友生之義,終懷《蓼莪》罔極之哀”的甜美境界,這典型的“中國顏色”,頃刻間,就輕而易舉地化為了現(xiàn)實。但“輕而易舉”和僅存于漢語空間的“頃刻間”,仍然要遠遠大于結(jié)構(gòu)主義者的長句人生觀,也比它更隱晦、更多歧義、更多變體和亞種,雖然從表面上看,它好像是清晰的、筆直的和挺拔的。很顯然,身體的魏晉風度才是睡眠的首要條件,它否定了白天和直立行走;或者,白天和直立行走被罷黜、被掃蕩,才是身體的魏晉風度能夠存在的唯一前提,才是對夜晚實施頌揚的黑白廣場得以誕生的唯一源頭,“臥”是其中最醒目的部分,是被魏晉風度、“身體界線完整性的崩潰”和“泛濫而出”刻意推薦和保舉的重點對象,是組成睡眠的所有動作中,唯一的首領(lǐng)或A角,但又絕對不是小人社會貪婪的獨裁者——人類之“臥”從古及今,從未有過這等動詞狀態(tài)的小心思,那雙時刻眨巴著精于算計的三角眼。
  魏晉風度的慷慨和仁慈實在令我們感動:無論睡眠中人擁有何種白天定義下的身份、姿態(tài)與面容,都慷慨大度地給了他們道家或玄學(xué)的面孔。“越名教而任自然”,是魏晉風度對他們的基本要求,否則,就配不上睡眠暗含的人生狀態(tài),更說不上回憶與向往;“竹林七賢”僅僅是深受魏晉風度歡迎的普通人,不普通的,是那些失眠者,夜不能寐者,挑燈夜戰(zhàn)者,還有半夜紅著眼睛瞄準北斗星的家伙——他們都是成功分子或成功分子的候選人。而神秘莫測、機關(guān)算盡、智慧難以被后人企及的老子,站在李樹下的人,是不是經(jīng)過對睡眠的細致觀察,才最終悟“道”的呢?不能幼稚地把周王朝國家圖書館館長的智商與眼力,僅僅局限于對水、月亮和女人下體的觀察上,畢竟睡眠才是離他更近、更便于他思索的事物或風景。面對欲望大起義的小人社會、陽的世界、身體的各省紛紛叛變的白晝,高僧智顗根本不屑于回答下述問題:有沒有一種不受打擾的、整體性的睡眠存在?但這樣的說法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們還想貪得無厭地向睡眠索取什么呢?智顗在關(guān)鍵部位上的長久沉默,或許在暗示我們:在黑黢黢的小人社會,在碩大無朋的陽的世界,所謂整體性的睡眠,恰如花花公子桑巴特針對另外的變態(tài)情勢諷刺過的,僅僅是“一種想象、一種虛構(gòu)、一種捏造、一種連續(xù)的即席之作、一種騙局和一種幌子”,因為陽的世界總是傾向于、熱衷于打斷我們的睡眠。在夜間,連謠言、地震、洪水、沒有被成功管制住的響屁聲和泥石流……都在幫助小人社會破壞我們酣暢的睡姿。但這樣的局面,依然不足以妨礙身體的魏晉風度對其自身建設(shè)的力度。事實上,我們只需要真資格睡眠的一個切片就足夠了——對于習(xí)慣性失眠者,情形尤其如此。毫無疑問,有了睡眠,我們很可能就真的有了一切……
  從象征的層面或隱喻的角度觀察,睡眠意味著對生育、增值和喧鬧的堅決反對,對長句人生觀的無情嘲諷,也是對“每一塊土地上都站著一個精明的策劃師”堅持不懈的否定。睡眠意味著夢境和雙倍人生的開始,意味著放棄戰(zhàn)斗,罷黜拉斯蒂涅的“拼一拼吧”,意味著閹割鏡子的自我繁殖,以及鏡中那個陰沉沉、黑黢黢、渾身充血的自我;“臥”則不言而喻地意味著,處于睡眠狀態(tài)之中的人必須背對陽的世界,只將一個飽含蔑視神情的側(cè)面交付小人社會,交付身體的各省紛紛叛變的白晝,就像費爾南多·佩索阿熱情稱頌過的:“為了對抗作為一切事物基本元素的粗暴冷漠,神秘主義者發(fā)覺最好的辦法是舍棄。否定世界,轉(zhuǎn)身背向它,就像忽然發(fā)覺自己站在泥沼邊沿而轉(zhuǎn)背一樣。”盡管不可能每個人都是神秘主義者,更不可能是否定“色界”中一切短暫受造物的佛教徒,但我們依然只有在睡眠中,而不是各類裝瘋賣傻的酒鬼自以為是的杯內(nèi)乾坤中,才幸運地擁有這等特權(quán),才有機會接管自己的超帝王尊嚴——“天子呼來不上船”的醉后狂態(tài),僅僅在身體的魏晉風度認領(lǐng)的勢力范圍之內(nèi),才有可能化為現(xiàn)實。我們面對的真實情境,正是塞繆爾·約翰遜(SamuelJohnson)博士早就斷言過的:“歡快和憂郁都是心胸中孤獨、沉默的寄居者,不會接受也不會發(fā)出任何交流的信息……”或許正因為如此,雅斯貝爾斯(KarlJaspers)對人之“存在”的故作驚訝狀,才顯得格外有趣和可愛。他像個嚴謹?shù)膸缀螌W(xué)家一樣感嘆唏噓:“每一個此在看起來本身都是圓的”(JedesDaseinscheintinsichrund)。雅氏對“存在”充滿敬意的形態(tài)學(xué)分析,很可能符合“存在”的固有秉性。事實上,身體的魏晉風度總是傾向于強調(diào)弧線,就像達·芬奇稱頌過的;而身體的魏晉風度樂于承認、樂于追逐的“臥”,最多是個半圓,剛好是二分之一的“此在”(Dasein),卻不折不扣地構(gòu)成了黑、白兩個世界之間的分隔符,也造就了睡眠中人的地平線——但愿身體的魏晉風度還不至于無聊到需要借重修辭學(xué)的“思想威信”。
  盡管只有人才能認領(lǐng)的“尸臥”(即平躺,就像尸體一樣),很可能真如某些睿智之人——比如我的朋友周曉楓——認為的那樣,意味著只有人類才沒有天敵,但筆挺的“尸臥”依然不會得到睡眠的真誠待見,因為它壓根兒不具備魏晉風度,也沒有配備任何弧線。“尸臥”一本正經(jīng)的刻板神態(tài),像極了面對蒙童而手握戒尺的私塾先生,僅僅是白天的對稱物,是沒有天敵的人類笑傲萬物的夜間版本,是直立行走的變態(tài)模型,也是“拼一拼吧”偽裝出來的休眠形式。盡管“尸臥”似乎也在致力于否定直立行走,但在它的骨殖深處和嗓子眼里,在它的肛門管轄的領(lǐng)地,卻僅僅是直立行走的稍息狀態(tài),至少是直立行走的摹本和投影:“尸臥”僅僅是被扭曲了九十度的直立行走,是一個倒下去的“一”,或平躺著的“吾道‘一’以貫之”,是具有投機倒把性質(zhì)的挺胸昂頭、健步如飛,是睡眠狀態(tài)下的“克己復(fù)禮”,是寬廣的夜晚中一小塊白天,只是不幸被廣闊的夜晚收編、吸納和招降——它在狹窄的、黑漆漆的小床上,也做好了隨時行軍、跑步、戰(zhàn)斗和舉起投槍與匕首的準備。而巍峨、陰森、充滿機心的宮廷,為什么不允許可憐的宮女仰面朝天而眠呢?據(jù)說,除了對王制之“禮”的悉心維護,還因為“宮廷里的人都信神,傳說各殿都有殿神,一到夜里全出來到各殿察看,保護著太后、皇上和各主子們”。“尸臥”之義,當真是超凡脫俗或大凡大俗的“大矣哉”呀。但讓平躺的睡姿(即“尸臥”)備感難堪的是,連素來講“禮”的“至圣先師”也“寢不尸”,就像他老人家在掌握了永久性——而非七十年——所有權(quán)的自家宅院里,大大咧咧地“居不容”。睡眠中的“至圣先師”,很可能才是他一生中最平易近人的時刻,因為只有在酣暢淋漓的睡眠中,他才有機會放棄造就圣人的種種正經(jīng)、古怪的做派,主動認領(lǐng)動作/行為上的幽默感和魏晉風度,何況“臥”不僅促成了睡眠,還給圣人的身體,捎去了那么多難以言傳的好處:“屈膝側(cè)臥,益人氣力,勝正偃臥。按孔子不尸臥,故曰睡不厭臥,覺不厭舒。”瞧瞧,出于對舒適的追求,對夜晚和睡眠的私下響應(yīng),儒家圣人也樂于越過學(xué)派和時光的霧帳,向異教的道家與后起的玄學(xué)靠攏,愿意身體力行地贊同佛子(即智顗)描繪的酣暢睡姿。從睡眠,而不是從修辭學(xué)或令人生厭的學(xué)理維度,我們或許更能輕松找到“三教歸一”的原因,找到通向它的隱秘途徑。
  追隨著茨維塔耶娃(MarinaTsvetaeva)所謂“在狗與狼之間的時間”(entrechienetloup)的到來而到來的,是滿帶霧氣的睡眠,是配備了隱形翅膀的魏晉風度。那個陰霾的所在,那個沒有星光只有呼吸的空間,那個濕漉漉的地方,才是失敗者和毬不啰嗦之人的天堂;在那里,所有的天使都傾向于赤身裸體、一絲不掛……而造物主精心制造的睡眠,是一件“至大無外”、“至小無內(nèi)”的東西,值得把玩和琢磨的地方多了去了。但最令人驚訝的,還是藏于它內(nèi)部的“吊詭”特性,就像結(jié)構(gòu)主義者公開宣稱的那樣,在他們樂于稱道的結(jié)構(gòu)內(nèi)部,也埋藏著同樣性質(zhì)的玩意兒。但兩個“吊詭”既算不上堂兄弟,更攀不上親戚,不能共享同一條血緣之河,雖然它們共頂同一個名號;或者,它們僅僅是互相抵制對方、視對方為寇仇的“隔壁鄰居”——就像多嘴多舌、仇人無數(shù)的誰誰誰或某某某說過的那樣?按照恩斯特·馬赫(ErnstMach)的洞見,經(jīng)由睡眠細心呵護與教誨,我們“心理的眼界”在一個猝不及防的瞬間,就莫名其妙地“變得狹窄了”——幸好胡子豐碩的馬赫心地善良,也很明智,還沒有說“心理的眼界”完全失明。否則,睡眠需要的魏晉風度、酣暢的姿勢、滿是霧氣的潮濕和“吊詭”特性,根本落不到實處。而在東方大哲莊子更曲折、玄妙的心智中,“吊詭”無疑是指語言內(nèi)部的打架斗毆行為,有點類似于——僅僅是有點類似于——埃利亞的芝諾(ZenoofElea)在詭辯中炮制的“飛矢不動”,都是些語言內(nèi)部的傷風感冒、氣滯血瘀、神經(jīng)錯亂和月經(jīng)失調(diào),總之,一種習(xí)慣性的自我流產(chǎn)或自我流產(chǎn)的習(xí)慣性。在精密通脫的希臘語和提倡中庸主義的古漢語內(nèi)部,總是暗含著這等自我較勁的語言現(xiàn)象。但那僅僅是語言的過錯,還是人生的真相不過如此,進而逼迫語言在其內(nèi)部不斷自我爭斗,以至于讓它的左手不停地扇向它的右臉?對此,一位中國女詩人兀自一旁暗自神傷:“只有風、河流、石頭是純潔的/只有它們與消失的名字對稱”。池凌云有這等悲觀、傷感的言說,很可能因為小人社會(或陽的世界)中其余的東西都難逃污穢、骯臟之嫌,又何況心機過剩的人呢?紤]到人類善于推卸責任以求自我保全的本性和本能,語言代替我們受難、受過和受到斥責,就是必然的結(jié)局——或許只有在這一點上,結(jié)構(gòu)主義的長句人生觀還沒有完全失察、失態(tài)和令人失望。
  盡管有身體的魏晉風度予以支持,“臥”也善解人意地替我們區(qū)分了黑、白兩個地球之間的界線,但睡眠內(nèi)部的自我斗毆發(fā)出的呼吸聲、喘息聲和誘人心動的呻吟聲,還是能被我們完好地捕捉,這僅僅是因為最狹窄、最卑微的“心理的眼界”,也有它不容被抹掉的“視界”。這些急促的呼吸,這些達致臨界狀態(tài)的喘息,構(gòu)成了我們?nèi)咳松?jīng)歷中的陰影部分,剛好同半個“此在”的語義大體相符:睡眠中仍有動作,那些虛擬的動作。它們集結(jié)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個又一個虛幻的可能世界(ThePossibleWorlds)。睡眠讓我們看不見外部的小人社會或陽的世界,也讓表征成功的生育和增值徹底安息,命令鏡子停止它亙古不變的反射能力;但身體的魏晉風度,卻讓我們能夠看清自身內(nèi)部一切形式的可能世界——這就是睡眠適合回憶的確切含義。一位對于現(xiàn)代中國人來說十分陌生的唐朝小詩人,很可能真的深諳個中三昧:“旁人不知夢中事,惟見玉釵時墜枕。”睡眠總是在致力于自我反對,以它虛擬的“動”,冒犯、抵抗和反對真實的“靜”:在睡眠侵占、經(jīng)略和控制的領(lǐng)地中,顛鸞倒鳳、顛三倒四的事情多著呢,又豈止區(qū)區(qū)一番溫存后,“玉釵”遺落“枕邊”那么簡單和婉約。而蟄居、偏安于潛意識,暫時沒能進駐語言、頂多擁有幾個松松垮垮之偏旁部首的虛擬動作,總是在忙于彼此拆臺、相互否定、流淚、撒謊、向?qū)Ψ阶龉砟樅屯律囝^的勾當,并在拳來腳往中扭成一團,卻又令人目瞪口呆地相互勾結(jié),成為一個首尾相接、天衣無縫的統(tǒng)一體,最后,被睡眠織就的一襲袍衣遮掩與捕獲,就像歐陽江河所說:我們“一生中的散步被車站和機場覆蓋”;也恰合吉爾·德勒茲(GillesDeleuze)的睿智之言:我們的骨頭只是空間結(jié)構(gòu),我們的血肉才是最后時刻到來的覆蓋物。因此,談?wù)撍,除了談(wù)撍?ldquo;吊詭”特性,談?wù)撝С炙叩膭幼?行為,首先意味著談?wù)?ldquo;覆蓋”。
  在“臥”認領(lǐng)和默許的語義疆域中,睡眠,我們的睡眠,總是在盡其所能地覆蓋屬人的白晝,覆蓋白晝接管的一切征候,讓我們迅速滑向狄德羅(DenisDiderot)所謂的“動物狀態(tài)”,不愿接受白天及其律令的支配與調(diào)教,直到最后,將自身擁有的全部和諧性“一夜千金散盡”——猶如柏樺針對某種極端狀況的夸張、鋪排之辭,有歐陽江河所謂“針在痛中的速度”。這境況,又宛若蘇格拉底(Socrates)的痛心疾首之言:“在人們睡眠時,靈魂的其余部分,理性的、受過教化的、起控制作用的部分失去作用,而獸性的和野性的部分吃飽喝足之后卻活躍起來,并且力圖克服睡意沖出來以滿足自己的本性要求。你知道,在這種情況下,由于失去了一切羞恥之心和理性,人們就會沒有什么壞事想不出來;就不怕夢中亂倫,或者和任何別的人,和男人和神和獸交媾,也就敢于起謀殺之心,想吃禁止的東西?傊麄儧]有什么愚昧無恥的事情不敢做的了。”但街頭哲學(xué)家,赤腳大仙——也就是那個以怕老婆聞名于世的蘇格拉底——描述與痛斥的地獄景觀,既是“臥”衷心支持、恭維的基本狀態(tài),又會因睡眠的覆蓋功能得到妥善地遮掩。覆蓋功能為潛伏于人身上的“動物狀態(tài)”,提供了可靠的保護傘;讓我們從一開始,就享有道德上的幾乎全部豁免權(quán)——“尸臥”刻意否定弧線的假正經(jīng)癖性,它不受常人待見的習(xí)氣,也由此可見。但讓街頭哲學(xué)家,人類“氣管炎”歷史上最知名的人物倍感難堪的是,仰仗魏晉風度的聲援,睡眠確實為人類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弗洛伊德(SigmundFreud)博士早就論證過,唯有夢或人的“動物狀態(tài)”,才是人類獲取身、心同時滿足的重要方式;或許,張載老夫子說得更妙:“從心莫如夢。”而夢,總是樂于以睡眠為舞臺或土地,以酣暢的睡姿為前提、公理和讓人心悅誠服的假說。
  作為身體的魏晉風度刻意突出的動作,作為支持睡眠的眾多動作的唯一首領(lǐng),“臥”促成了睡眠,但更主要是促成了睡眠的覆蓋功能。和結(jié)構(gòu)主義者不無狂妄的自以為是性質(zhì)相仿,睡眠的“吊詭”特性剛好同專注、敬業(yè)、忠于自己信仰的睡姿恰相吻合;覆蓋功能呢,則非常敬業(yè)地保護了二分之一的“此在”。它是“側(cè)臥”的分隔符、地平線之“所指”(signifié)在工具論意義上的完美體現(xiàn),也是“側(cè)臥”之“所指”隱姓埋名、微服私訪的具體形式。覆蓋功能使睡眠至少從表面上,讓人覺得它是純粹而沒有噪音的事物,或事物的涅槃狀態(tài),無論通往它的“線索是多么遠,多么松弛,多么纖細”——恰如結(jié)構(gòu)主義者羅蘭·巴爾特在巴黎某個書房中的刻意夸張;但在覆蓋功能的聲援下,有分隔符、地平線在工具論意義上進行嚴格保證,每一個擁有睡眠能力的人,都有資格認領(lǐng)兩個性質(zhì)迥異的地球作為自己的封地或采邑:一個是白天的,一個是晚上的;一個地球被白天照耀(即小人社會或陽的世界),另一個被夜晚覆蓋(即睡眠世界)。有倫理、法律、道德和各種腰身的意識形態(tài)保駕護航,白天必然擁有一張大眾品位十足的臉蛋,夜晚則各有其貌,時而青面獠牙,時而婀娜多姿,時而電閃雷鳴——這就是黑夜之于人的曼妙之處。雖然小人社會和睡眠世界看起來共用同一個社區(qū),但它們終究住在不同的公寓或房間:前者是實體,后者是幻象,但又絕不只是實體可憐的陰影——盡管在有些時候,陰影確實比實體更重要。從這個較為有趣,卻又毫無玄妙性征的角度進行觀察,睡眠不偏不倚,剛好構(gòu)成了廣義地理學(xué)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無孔不入的夢境(或契訶夫稱頌過的“美夢”),則是這門特殊學(xué)問將要飛身接管的土地上蓬勃生長著的各類植物。
  面對昔勒尼(Cyrene)的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發(fā)明的“地理學(xué)”(geographica)一詞,鐘鳴毫不猶豫地斷定:它來源于希臘文中縱向聚合軸上的“ge”和“grapho”,意思是“地球”和“我寫”。接下來,鐘鳴頗富想象力地將“geographica”徑直理解為“關(guān)于地球的涂鴉和描述”——真是精彩絕倫,跟埃拉托色尼的智慧與靈感恰相對仗。睡眠是人在“動物狀態(tài)”下、在“心理的眼界”變窄之后的另一個地球么?這個必須依靠身體的魏晉風度予以支持的幻影球體如此實在,讓人無從懷疑它的真實存活。廣義地理學(xué)如果略去對它的細心刻畫與揣摩,就是不值得信任的偽學(xué)問——“至人無夢”的高邁說教,至少有一部分目的,就是要在觀念中,摧毀這個球體,以免我們滑向和淪陷于赤腳大仙警告過的地獄景觀。而看起來詭異、詭秘的“尸臥”,是不是可以起到“馬后炮”和“事后諸葛亮”的彌補作用?它在黑暗中對“克己復(fù)禮”的不懈努力,究竟還算不算數(shù)?這是一個隔靴搔癢的倫理學(xué)懸案,卻至今沒有令人滿意的解答。頗具諷刺意味的是,蘇格拉底對睡眠的詆毀性描述,反倒是從側(cè)面聽從了廣義地理學(xué)的召喚。面對廣義地理學(xu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古往今來,所有關(guān)于睡眠的言說和書寫,都結(jié)結(jié)實實構(gòu)成了關(guān)于睡眠——這個夜間地球——的隨手涂鴉:“其寐也魂交”;“晝則陰伏藏而陽用事,陽主動,故神運魄隨而為寤;夜則陽伏藏而陰用事,陰主靜,故魄定神蟄而為寐。”……包括蘇格拉底在內(nèi)的所有關(guān)于睡眠的言說,都極具夢幻特性和囈語質(zhì)地,跟夜間地球上的風土人情、鳥獸草木恰相吻合。關(guān)于這種性狀和征候的球體,還有它身上密匝匝的經(jīng)緯線、等高線和本初子午線,當真會有科學(xué)上的言說么?對于它的任何貌似科學(xué)的描述,僅僅是貌似而已,不多不少,正好是羅蘭·巴爾特針對另一種荒謬情形斷定過的那樣,最終,都會“出乎意外又在料想之中地把它常常棲身的那個空間毀掉了”——弗洛伊德博士生前、身后獲取的毀譽參半的評價,正坐實了這個結(jié)論。同白晝的地球相比,在“臥”的幫襯下,我們的睡眠(即另一個地球)無疑更潮濕,也更具溫度,有足夠多的熱量和水分,供養(yǎng)那些特殊植物的生長與發(fā)育。這樣的植物,總是在吁請睡眠的主人進行自我放縱,吁請主人把“氣管炎”大師描繪的情景不斷延展下去。睡眠知道,只有放縱,才是水分和熱量的唯一來源,才是夜間地球免于死寂與冰河期的唯一方式,何況它還得到了魏晉風度及其動作/行為的大力支持,何況它存活的主要目的,本來就是要善意地、免費地幫助我們擁有否定小人社會的能力與機會。
  試想一下,還有哪些人間的事物,能比夜間地球上生長的植物更具寫意特性呢?事實上,只有在睡眠中才會出現(xiàn)的寫意特性,在它醉醺醺的恍惚、巔峰和癲狂時刻,在它表面上的不真實中,卻出人意料地塑造了另一種全新的真實,急需某種奇特的解釋學(xué)或占卜術(shù)拍馬前來發(fā)掘它的涵義——因為寫意在乎的,向來是事物的陰影部分。而陰影,或許才是真實之所以為真實的命脈所在:沒有陰影的東西只能是鬼。盡管艾斯特哈茲·彼得(EsterházyPéter)早已斷言:“徹底的真實,已經(jīng)超出了語言表達的可能性。”但這種斬釘截鐵、青面獠牙的說教又能怎樣呢?彼得先生是不是想說服我們放棄真實,放棄獲得哪怕一毫克真實的可能性?但這剛好是睡眠的覆蓋特性導(dǎo)致的又一個好結(jié)局:在魏晉風度支持下,在“臥”實施的圈地運動造就的普遍后果中,它熱情洋溢地將保護傘帶到了廣義地理學(xué)的身邊,既能阻止白天和直立行走對睡眠的偷窺、指控與嘲笑,又能讓我們對睡眠中生長出來的寫意性植物,進行隨心所欲地描摹。
  ……總的說來——僅僅是總的說來啊——在所有屬人的事物當中,睡眠稱得上最為善解人意:它給那些把“發(fā)呆”視作后半生最高“事業(yè)”的人,提供了打發(fā)時間的絕佳機會。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很不幸地擁有一個黯淡的后半生;不期而至的晚年,則是必然會暗中一寸寸到來的事實,攜帶著它不容商量的強硬性,容不得解釋學(xué)上的任何差錯。“現(xiàn)在,我正走在冬天的街上,意外地/獲得了一個虛胖的中年。”但中年,令人身心疲憊的中年,阿倫德哈蒂·羅易(A.Roy)早就歹毒地挖苦過你:“不算老,/不算年輕,/剛好是一個可以死去的年齡。”而“虛胖”,令人討厭的“虛胖”,被吹脹的氣球,我童年時代當足球來蹂躪的“豬尿包”(即被吹漲的豬膀胱),它是物質(zhì)的腐朽和邪惡化,是中年的象征性記號,是通往老年的脂肪之橋,也是時間在我們身上安置的一套惡意的、無從索解的密碼,就像鐘鳴所說:“人最大的失敗就是死,死之荒謬。”這一切,不會減少夜間地球一以貫之的作用,反而顧名思義般,從詞根的角度和立場,給那些無所事事者、失敗者、隱逸者、拒絕成功者、小人社會的旁觀者、陽的世界的游手好閑者,一句話,那些毬不啰嗦之人,提供數(shù)不清的機會,鼓勵他們僅僅通過對睡眠的廣義地理學(xué)分析,就能將“發(fā)呆”作為最重要的武器,鎮(zhèn)壓虛胖、死及其荒謬性,為后半生事業(yè)的“成功”添磚加瓦——更不用說睡眠的覆蓋功能給那些直接進入睡眠的家伙捎去的愜意感。那是極度的喧囂和燃燒后,留下的令人心醉和心碎的寂靜,宛若瓦萊里(PaulValery)自相矛盾的絕妙之詞:“最深邃的,是皮膚。”當然啦,我們的睡眠,也極其愿意讓某些人成為“幸福的少數(shù)人”(happyfew)。睡眠有著高邁的襟抱,樂于像頭顱成為身體的頂點一樣,將自己置于“襟抱”一詞的語義最高處——或許,那才是“玉樹臨風”、“飄飄欲仙”的意思?
  普遍的愜意感對應(yīng)于“臥”的豐厚語義,響應(yīng)了魏晉風度的號召,呼應(yīng)了回憶、始基與出處發(fā)出的召喚,還以不斷消耗睡眠養(yǎng)育寫意性植物為方式,主動擁抱了失敗——有且只有在睡眠中的“動物狀態(tài)”下,我們才擁有打敗成功、成功哲學(xué)、成功人生和強人心態(tài)的運氣與機會,才能在對失敗的追求上謀取“成功”,把“發(fā)呆”推向高潮和頂峰。而白天,那么多無邊無際的白天,就像失敗人生的被迫認領(lǐng)者本雅明痛斥過的,“面對生命,它捍衛(wèi)尸體的權(quán)利。”同犬儒主義者、頹廢主義者的卑微理想和細密心思十分相似,在毬不啰嗦之人的心目中,唯有失敗值得追求,也唯有失敗,正處于我們短暫的追求之中——這是白天的地球上型號最大的“現(xiàn)在進行時”、唯一存在的“現(xiàn)在進行時”。但被追求的失敗,僅僅存活于睡眠,存在于“臥”(尤其是“側(cè)臥”)實施的圈地運動,存在于被“臥”隔離、摘取出來的虛幻地球。
  世間最大的幽默不過如此:被主動追求——也值得追求——的失敗,既不會對結(jié)構(gòu)主義者的長句人生觀構(gòu)成任何實質(zhì)性的影響,又注定會遭到它的嘲笑和戲弄。但可以被追求的失敗,還是以它奇妙的曲線、不帶走塵世間一片樹葉的做派,或許能被達·芬奇招為門神,裝點和護佑他不朽的靈魂,拱衛(wèi)他的墓中首都,就像荷蘭詩人馬斯曼(HendrikMarsman)的輕聲祈求:“讓我有一個夜晚在水洼里閃爍/我就會像一朵云蒸發(fā)到天邊。”但更像一貫呼吸虛弱的里爾克(RainerMariaRilke)喘息著對他的情人所說:“我多想在一個河床里流淌并變得強大。”當然,那樣的“河床”,只能是另一個睡床;那樣的“流淌”,只能是另一種安詳?shù)乃;而那樣?ldquo;強大”,只能是、只能是另一種軟弱,另一種失敗,另一種不斷延展的曲線;蛟S,文本主義者克林斯·布魯克斯的斷言才跡近于千真萬確:“‘真實、美好、珍貴的情感’仍舊隱含在灰燼中,就算我們費盡心力,最終得到的只是灰燼本身而已。” 





上一本:繁星向誰 下一本:山東火車站的故事

作家文集

下載說明
夢境以北:失敗主義者手記的作者是敬文東,全書語言優(yōu)美,行文流暢,內(nèi)容豐富生動引人入勝。為表示對作者的支持,建議在閱讀電子書的同時,購買紙質(zhì)書。

更多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