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xù)編》截稿于2015年6月底。共收譯文條目445條,其中詩目203條,小說散文目189條,戲劇目46條,書信目7條;研究條目共1786條,其中辭書目165條,文學史目134條,合集目544條,單人集目40條,論文目694條,非漢語研究目209條,刪去前編中的格言目,全書合計條目共2232條。前編已收的條目一概不收。《續(xù)編》仍如前編德漢對照,仍保留前編的框架和結(jié)構(gòu):譯文目仍設詩歌、小說散文、戲劇、書信四個欄目,研究目仍列辭書、文學史、選集、專集、論文等欄。縱向保留編年史格局。每條書訊內(nèi)的排列順序也保留不變。并在以下幾個方面作了新的嘗試。把握編纂方略。既力圖宏觀把握,又重視微觀透視。宏觀把握是指,時時不忘歌德是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搜索的范圍涵蓋文史哲、美學、教育學和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微觀透視是指,增強查找的力度和深度:在前編書目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那些“深藏不露”的篇目或書目,力求有所突破和發(fā)現(xiàn)。《續(xù)編》中為數(shù)不少的臺港書目,是作者飛赴臺港實地考查的收獲。堅持編纂特色。德漢雙語是本書的一大優(yōu)勢。其特點是:凡中文譯文的標題,“返本歸真”,都注上德文原文。 本書簡介: 本書系《歌德漢譯與研究總目》(1878—2008)的續(xù)編,收編前書出版后七年來歌德譯介的新書目,補編前書未及編入的書目,增編經(jīng)實地查考后的臺港書目。截稿于2015年6月底。共收譯文條目445條,其中詩目203條,小說、散文目189條,戲劇目46條,書信目7條;研究條目共1786條。其中辭書目165條,文學史目134條,合集目544條,單人集目40條,論文目694條,非漢語研究目209條,刪去前編中的格言目,全書合計條目共2232條。 作者簡介: 顧正祥,德籍華裔學者,中德文學關系史和中國歌德接受史研究家,荷爾德林抒情詩翻譯家和研究家。原為中國杭州大學教授,1994年獲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學位。2011年榮獲德國總統(tǒng)頒發(fā)的“德意志聯(lián)邦共和國十字勛章”。曾任職于中國杭州大學、德國法蘭克福大學、哥廷根大學和圖賓根大學等,并兼任德國巴符州法庭宣誓譯員。曾任中科院上海交叉學科研究中心(2005年)和臺灣大學訪問學者(2010年)及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外籍特聘專家(2013年)。曾主持或參與國內(nèi)外多項中德文學比較、翻譯和跨國傳播的科研項目,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自2003年起載入《德國名人錄》(Weristwer.DasdeutscheWho’sWho)。2010年起入選《德國文學年歷》(KürschnersDeutscherLiteratur-Kalender)。其主要著譯有:《格林兄弟傳》、《海涅》、《德國抒情詩選》(合作)、《荷爾德林詩選》、《荷爾德林詩新編》、《裴斯泰洛齊與當代教育》(德譯中)和《我住大洋東:二十世紀中國詩選》、《桑恒昌:來自黃河的詩》(中譯德)以及德語學著《德語抒情詩的漢譯,以荷爾德林為例》和大型學術性書目《中國詩德語翻譯總目》(編著)和《歌德漢譯與研究總目》(1878—2008)(編著)等。并有中外文學術論文多種。 目錄: 自序(前編)VorwortdesVerfassersI 自序(續(xù)編)VorwortdesVerfassersVI 上卷:譯文目ErsterTeil:bersetzung 第一編:譯詩目KapitelI:Dichtung3 譯者/編者索引Indexderbersetzer/Herausgeber72 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75 第二編:散文小說譯目KapitelII:Prosatexte79 譯者/編者索引Indexderbersetzer/Herausgeber105 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107 第三編:戲劇譯目KapitelIII:Dramen111 譯者/編者索引Indexderbersetzer/Herausgeber119 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120 第四編:書信譯目KapitelIV:Briefe121 譯者/編者索引Indexderbersetzer/Herausgeber125 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126自序(前編)VorwortdesVerfassersI自序(續(xù)編)VorwortdesVerfassersVI上卷:譯文目ErsterTeil:bersetzung第一編:譯詩目KapitelI:Dichtung3譯者/編者索引Indexderbersetzer/Herausgeber72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75第二編:散文小說譯目KapitelII:Prosatexte79譯者/編者索引Indexderbersetzer/Herausgeber105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107第三編:戲劇譯目KapitelIII:Dramen111譯者/編者索引Indexderbersetzer/Herausgeber119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120第四編:書信譯目KapitelIV:Briefe121譯者/編者索引Indexderbersetzer/Herausgeber125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126下卷:研究書目ZweiterTeil:Forschung第一編:辭書KapitelI:Lexika129著者/編者索引IndexderVerfasser/Herausgeber156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159第二編:文學史KapitelII:Literaturgeschichten161著者索引IndexderVerfasser191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193第三編:合集KapitelIII:Sammelbnde195著者/編者索引IndexderVerfasser/Herausgeber310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317第四編:專著KapitelIV:Monographien321著者索引IndexderVerfasser358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359第五編:論文KapitelV:Aufs.tze361著者索引IndexderVerfasser426報刊雜志索引IndexderZeitungenundZeitschriften431第六編:歐美日俄研究漢譯目AnhangII:Forschungausl.ndischerAutoren.435著者/譯者索引IndexderVerfasser/bersetzer479出版社索引IndexderVerlage485附錄:書評Anhang:Rezensionen487主要參考書目Nachschlagematerial507前言自序(續(xù)編) 一、看好近年來的歌德譯介(綜述) 歌德譯介史的發(fā)端,學界都從錢鐘書說(國外文學,1982年第1期),清一色地鎖定為1878年清人李鳳苞的《使德日記》。近年來偏有幾位學界新秀“挑釁”前輩:寧波大學的自序(續(xù)編)一、看好近年來的歌德譯介(綜述)歌德譯介史的發(fā)端,學界都從錢鐘書說(國外文學,1982年第1期),清一色地鎖定為1878年清人李鳳苞的《使德日記》。近年來偏有幾位學界新秀“挑釁”前輩:寧波大學的尹德翔扒梳鉤沉,似乎在張德彝的《隨使法國記》中找到了歌德《浮士德》的蛛絲馬跡1,認為張氏1871年10月8日手稿中記載的巴黎戲院的上演鏡頭,與歌德的《浮士德》非常吻合(東方文學研究通訊,2005年第1期)。廈門大學青年學者張治也著文稱,“第一個在著作中提到歌德作品[浮士德]的,目前找到最早的可能是張德彝(《三述奇》,1871年10月9日)”2。而華中科技大青年學者譚淵則表示“《浮士德》版本極多,英法俄都有人寫過,歌德也不是第一個寫《浮士德》的作家,從書中文字還看不出此處說的歌劇、戲劇都來自歌德。”“發(fā)端”之爭,暫且不作深究。學無止境,說不定哪一天又有人會有新發(fā)現(xiàn)。我只想說明,當下的年輕一代,思想甚為活躍,并不囿于前輩或權威的某種說法。近年來的歌德譯介,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新老更替明顯,隊伍呈年輕化趨勢。老一輩的歌德元勛紛紛離世。年近九旬的大翻譯家錢春綺壯心不已,從他給筆者的來信得知,晚年還在為他插圖本的《浮士德》操勞,終因心力交瘁未果。錢老的謝世(2010年),標志著歌德譯介“第二代”人物的最終謝幕。緊接著,《德國文學史》和《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傳》的作者余匡復溘然而逝(2013年),沒來得及再展宏圖,令人扼腕長嘆。其余的“第三代”著名學者如關惠文、張榮昌、魏家國、高年生、韓世鐘、趙乾龍、羅悌倫、李清華等也紛紛步入古稀之年,似乎都淡出學界。值得一提的著譯倒有:楊武能的舊作《歌德與中國》的修訂稿與《走近歌德》合為一集,以嶄新的面貌再度面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年);袁志英的《歌德情感錄》(上海書店,2014年),以原始資料為基石,集編譯與文學再創(chuàng)作為一體,文字活潑生動,是一部學術性與可讀性雙佳的專著;圖文并茂、厚達412頁的《星火·桃李集:楊武能教授文學翻譯、學術研究、外語教學五十年》(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系楊門弟子們奉獻給導師的一冊紀念文集。馮至、錢鐘書、季羨林、王蒙等前輩的文墨與馮亞琳、董洪川、段峰、傅曉微、莫光華、賀驥等弟子的感恩之聲融于一爐。在我看來,這不僅是楊氏一家、也是馮至的及門弟子們共同吟唱的“天鵝之歌”。之前,由楊武能倡導、由楊氏弟子莫光華任所長的“歌德研究所”與楊個人無償捐助、藏書量達三千多冊的“楊武能圖書文獻資料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