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臺靜農(nóng)(1902-1990),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學者。字伯簡,筆名有青曲、孔嘉等,安徽霍邱縣人。幼承庭訓,讀經(jīng)史,習書法,青年時期就讀于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1925年春結識魯迅,后兩人關系密切,并參與組織未名社。1927年后,任教于輔仁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及齊魯大學等校。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舉家遷四川,任職國立編譯館和白沙女子師范學院。1946年赴臺,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二十余年。著有《龍坡雜文》《靜農(nóng)論文集》《中國文學史》等,以人格耿介、文章書畫高絕馳名。 主編:黃喬生,著名學者,現(xiàn)為北京魯迅博物館副館長。并擔任《魯迅研究月刊》主編,中國魯迅研究會秘書長。 目錄: ,分出章回”,亦往往后出轉(zhuǎn)繁,體例更加不一了。但臺先生的論述既然出自個人襟抱,充滿閱歷有得之穎悟,即使只句片語,亦往往如名家散落之詩話、詞話或偶留指爪之批注、評點般的彌足珍貴,何況早已完成大半?文學史正自不同于《紅樓夢》,只要時移世繼,哪一部可以完全涵蓋“歷史”流轉(zhuǎn)的全貌,而不需“再續(xù)”或“重寫”?因而其詮解的靈光與慧見,筆下的精神與光彩,反而才是需要不斷閱讀與參酌的重點。 臺先生過世后,家屬將其所遺文稿捐贈臺大圖書館,由特藏組珍藏,并于2001年11月先生百歲冥誕舉辦特展,《中國文學史》的文稿自是展出重點之一;同時舉行之紀念“學術研討會”中亦有齊益壽、何寄澎二人以先生的《中國文學史》文稿作為研討與撰寫論文的題材。會中獲得熱烈的反響,大家的共識是:應該將這部臺先生半生心血所聚的文稿加以出版,但出版之前得先行加以整理。 該部文稿既已捐贈臺大,由臺大出版中心來加以整理出版,自是責無旁貸之事。原初和圖書館項潔館長商定的構想是同時做排印出版與手稿數(shù)字化典藏。后以同時進行所需經(jīng)費龐大,文建會吳密察副主委所介紹的二處無力補助,遂決定先由文建會補助研究助理的費用,敦請現(xiàn)于臺大中文系講授“中國文學史”一課的何寄澎主持整編的工作,由出版中心自籌經(jīng)費排印出版,以方便學者同好教學研究之參考應用。數(shù)字化典藏則將與其他手稿,以臺先生手稿的名義一并爭取經(jīng)費,再來進行。 臺先生的《中國文學史》文稿終于整理編印完成,由及門受業(yè)的一代,帶領再傳的一代來進行,似亦更有薪火相傳的意義。典型不遠,展讀生光。現(xiàn)今的讀者亦能從字里行間感覺一代學人之精神意態(tài)的從容與心靈視見的輝煌嗎?那么,細心的領會與性情的照面是必需的。 柯慶明2004年歲末 第一章中國文學的起源 中國文學的起源,與世界各民族的文學起源是有共同性的,所以我們不能以單純的中國古代文獻作為中國文學起源的資料。若就中國古代文獻看,今《尚書》一書中,就包括唐、虞、夏、商、周五代的文獻,這五代文獻的歷史真實性是有問題的,不能作為中國文學起源的資料;即使這五代的資料可信,也不能作為中國文學起源的資料看。因為要研究文學的起源,必得追溯到文字沒有發(fā)明以前的時代,一有文字的發(fā)明,則去古已遠了,這是任何民族都如此的。 研究文學的起源,不能拋開跳舞與音樂,因為在原始的時期,文學、跳舞、音樂是三位一體的!抖Y記·檀弓》云:人喜則斯陶,陶斯詠,詠斯猶,猶斯舞。又《詩·大序》云: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足見我們古代學者是了解原始的歌與舞蹈、音樂相互之關系的。所以有韻律的姿勢便是跳舞的起源,有韻律的聲音便是音樂的起源,有韻律的語言便是詩歌的起源,F(xiàn)在我們先就歌詩與舞樂的關系來說。《呂氏春秋·古樂》說:“葛天氏之樂,三人搖牛尾投足。”所謂“葛天氏”是指荒古時代。又《周禮·夏官》云:“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盾,帥百隸而時難(事儺)。”古代祭神同現(xiàn)代民間的迎神賽會一樣,一面為娛樂神,一面為娛樂大眾,儀式是極隆重的,所以有人專門主管裝飾,領導大家舞蹈。至于以牛為戲,以巨獸為戲,這是由于模仿制伏猛獸來的?墒歉柚幰灿纱硕a(chǎn)生。至于原始社會的酋長,是具有一半人力一半神力的;大樂之野,夏后啟于此舞九代……左手操翳,右手操環(huán)!逗M馕鹘(jīng)》)開(即啟)上三賓于天,得《九辯》與《九歌》。(《大荒西經(jīng)》)這由于古代的神權的意識,而產(chǎn)生了樂舞與歌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