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本書選入他的多篇著名散文,讀者可從中一窺汪曾祺先生散文創(chuàng)作的風(fēng)格及真髓。2.汪曾祺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沈從文先生的入室弟子,他的散文一直有穩(wěn)定的讀者群。3.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自有一種恬淡的味道,日,嵤略谒墓P下也別有韻味。文章閑適從容,曠達真誠,所謂文如其人,行云流水般的語言自然流露出他淡泊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 本書簡介: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自有一種恬淡的味道,日,嵤略谒墓P下也別有韻味,你會發(fā)現(xiàn)這就是他的人生,也是他的人生態(tài)度。本書共分為八輯,分別從果蔬吃食、旅行游記、花草魚蟲、人文情懷、生活感悟、閑情逸致、往昔歲月、懷念友人等八個方面使讀者領(lǐng)略他的人格魅力。文章閑適從容,曠達真誠,所謂文如其人,行云流水般的語言自然流露出他淡泊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蘇高郵人。中國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沈從文先生的入室弟子。他在短篇小說和散文創(chuàng)作上頗有成就,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后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后一個士大夫”。曾在海內(nèi)外出版過小說集、散文集三十余部,代表作品有小說《受戒》《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等。 目錄: 第一輯四方食事 五味/003 尋常茶話/008 豆汁兒/014 手把肉/016 果園雜記/020 歲朝清供/023 冬天/026 北京人的遛鳥/029 看畫/032 沽源/036 覓我游蹤五十年/040 第一輯四方食事五味/003尋常茶話/008豆汁兒/014手把肉/016果園雜記/020歲朝清供/023冬天/026北京人的遛鳥/029看畫/032沽源/036覓我游蹤五十年/040第二輯天山行色途雜記/049天山行色/056菏澤游記/076滇游新記/083索溪峪/094泰山片石/097第三輯人間草木人間草木/113葡萄月令/118北京的秋花/124臘梅花/129夏天的昆蟲/132花園/135夏天/139昆蟲備忘錄/142果蔬秋濃/145第四輯自得其樂踢毽子/151讀廉價書/154自得其樂/162果園的收獲/169寫字/173煙賦/178文化的異國/186第五輯七載云煙觀音寺/191七載云煙/196我的家鄉(xiāng)/209鬧市閑民/211大媽們/214草巷口/219故鄉(xiāng)的元宵/224卻老/228第六輯一輩古人老舍先生/235金岳霖先生/240星斗其文,赤子其人/245沈從文和他的《邊城》/256難得最是得從容/274我的父親/278我的母親/286我的祖父祖母/291遙寄愛荷華——懷念聶華苓和保羅安格爾/299一輩古人/3071.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本書選入他的多篇著名散文,讀者可從中一窺汪曾祺先生散文創(chuàng)作的風(fēng)格及真髓。2. 汪曾祺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小說家、散文家,京派小說的傳人,沈從文先生的入室弟子,他的散文一直有穩(wěn)定的讀者群。 3. 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自有一種恬淡的味道,日常瑣事在他的筆下也別有韻味。文章閑適從容,曠達真誠,所謂文如其人,行云流水般的語言自然流露出他淡泊超然的人生態(tài)度。 人間草木山丹丹我在大青山挖到一棵山丹丹。這棵山丹丹的花真多。招待我們的老堡壘戶看了看,說:“這棵山丹丹有十三年了!薄笆炅?咋知道?”“山丹丹長一年,多開一朵花。你看,十三朵!鄙降さび浀米约旱臍q數(shù)。我本想把這棵山丹丹帶回呼和浩特,想了想,找了把鐵鍬,把老堡壘戶的開滿了藍色黨參花的土臺上刨了個坑,把這棵山丹丹種上了。問老堡壘戶:“能活?”“能活。這東西,皮實。”大青山到處是山丹丹,開七朵花、八朵花的,多的是。山丹丹開花花又落,一年又一年……這支流行歌曲的作者未必知道,山丹丹過一年多開一朵花。唱歌的歌星就更不會知道了。枸杞枸杞到處都有。枸杞頭是春天的野菜。采摘枸杞的嫩頭,略焯過,切碎,與香干丁同拌,澆醬油醋香油;或入油鍋爆炒,皆極清香。夏末秋初,開淡紫色小花,誰也不注意。隨即結(jié)出小小的紅色的卵形漿果,即枸杞子。我的家鄉(xiāng)叫作狗奶子。我在玉淵潭散步,在一個山包下的草叢里看見一對老夫妻彎著腰在找什么。他們一邊走,一邊搜索。走幾步,停一停,彎腰。“您二位找什么?”“枸杞子!薄坝袉幔俊崩贤景咽掷镆粋罐頭玻璃瓶舉起來給我看,已經(jīng)有半瓶了。“不少!”“不少!”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幾聲!澳龘熘!”“慢慢撿著!”看樣子這對老夫妻是離休干部,穿得很整齊干凈,氣色很好。他們撿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藥?泡酒?看來都不完全是。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從寧夏捎一點或寄一點來。——聽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邊肯定會有熟人。他們撿枸杞子其實只是玩!一邊走著,一邊撿枸杞子,這比單純的散步要有意思。這是兩個童心未泯的老人,兩個老孩子!人老了,是得學(xué)會這樣的生活。看來,這二位中年時也是很會生活,會從生活中尋找樂趣的。他們?yōu)槿艘欢ê芎,很厚道。他們還一定不貪權(quán)勢,甘于淡泊。夫妻間一定不會為柴米油鹽、兒女婚嫁而吵嘴。從釣魚臺到甘家口商場的路上,路西,有一家的門頭上種了很大的一叢枸杞,秋天結(jié)了很多枸杞子,通紅通紅的,禮花似的,噴泉似的垂掛下來,一個珊瑚珠穿成的華蓋,好看極了。這叢枸杞可以拿到花會上去展覽。這家怎么會想起在門頭上種一叢枸杞?槐花玉淵潭洋槐花盛開,像下了一場大雪,白得耀眼。來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頓了。一個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兩道土堰,上面架起幾塊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鋪蓋。地上排著油瓶、醬油瓶、醋瓶。一個白鐵桶里已經(jīng)有多半桶蜜。外面一個蜂窩煤爐子上坐著鍋。一個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鍋開了,她往鍋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會兒,面熟了,她把面撈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個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蜜蜂忙著采蜜,進進出出,飛滿一天。我跟養(yǎng)蜂人買過兩次蜜,繞玉淵潭散步回來,經(jīng)過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門前的樹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煙,看他收蜜,刮蠟,跟他聊兩句,彼此都熟了。這是一個五十歲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體像是不太好,他做事總是那么從容不迫,慢條斯理的。樣子不像個農(nóng)民,倒有點像一個農(nóng)村小學(xué)校長。聽口音,是石家莊一帶的。他到過很多省。哪里有鮮花,就到哪里去。菜花開的地方,玫瑰花開的地方,蘋果花開的地方,棗花開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過冬,廣西,貴州。到了春暖,再往北返。我問他是不是棗花蜜最好,他說是荊條花的蜜最好。這很出乎我的意外。荊條是個不起眼的東西,而且我從來沒有見過荊條開花,想不到荊條花蜜卻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應(yīng)當不錯。他說比一般農(nóng)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費;而且每年要賠幾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女人顯然是他的老婆。不過他們歲數(shù)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頭。而且,她是四川人,說四川話。我問他:你們是怎么認識的?他說:她是新繁縣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認識了。她說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來了。有那么簡單?也許她看中了他的脾氣好,喜歡這樣安靜平和的性格?也許她覺得這種放蜂生活,東南西北到處跑,好耍?這是一種農(nóng)村式的浪漫主義。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灑脫,想咋個就咋個,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慮。他們結(jié)婚已經(jīng)幾年了。丈夫?qū)λ,她對丈夫也很體貼。她覺得她的選擇沒有錯,很滿意,不后悔。我問養(yǎng)蜂人:她回去過沒有?他說:回去過一次,一個人。他讓她帶了兩千塊錢,她買了好些禮物送人,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一天,我沒有看見女人,問養(yǎng)蜂人,她到哪里去了。養(yǎng)蜂人說:到我那大兒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兒子的孩子。他有個大兒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車修配廠當工人。她抱回來一個四歲多的男孩,帶著他在棚子里住了幾天。她帶他到甘家口商場買衣服,買鞋,買餅干,買冰糖葫蘆。男孩子在床上玩雞啄米,她靠著被窩用勾針給他勾一頂大紅的毛線帽子。她很愛這個孩子。這種愛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討丈夫的歡心,也不是為了和丈夫的兒子一家搞好關(guān)系。這是一顆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過了幾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過了兩天,我去玉淵潭散步,養(yǎng)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來,養(yǎng)蜂人的大兒子開來一輛卡車,把棚柱、木板、煤爐、鍋碗和蜂箱裝好,養(yǎng)蜂人兩口子坐上車,卡車開走了。玉淵潭的槐花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