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購買:蔣勛:信與美的講座(《孤獨六講》《生活十講》《品味四講》套裝)蔣勛情感三書(欲愛書、忘言書、路上書) ★蔣勛,云門舞集的“精神導師”,林青霞“**的偶像”,融會貫通文學、藝術(shù)、美學之大家,“臺北風流人物”。多年來,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善于喚醒低眉垂睫、沉啞喑滅的美(張曉風語)。在臺灣有著巨大的威信和影響力。 ★人生而孤獨,在這匆忙的城市里,我們都是孤獨的個體。蔣勛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從情欲、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六個面向闡釋孤獨美學,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于一體,創(chuàng)造了一種孤獨美學。 ★獲臺灣《中國時報》主辦的“2007開卷好書獎”、2007年誠品書店年度暢銷書、2008臺北國際書展大獎等眾多殊榮肯定。 本書簡介: 如果不活出孤獨感,如果做不到特立獨行, 藝術(shù),美是沒有意義的,不過是附庸風雅而已。 這是一本講述孤獨的書—— 殘酷青春里野獸般奔突的“情欲孤獨”;眾聲喧嘩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于躊躇滿志終于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于人性內(nèi)在本質(zhì)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但《孤獨六講》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作者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于一體。 作者創(chuàng)造了孤獨美學:美學的本質(zhì)或許就是孤獨。 作者簡介: 蔣勛,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長樂人。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shù)研究所畢業(yè),后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shù)研究所。一九七六年返臺。曾任《雄獅》美術(shù)月刊主編、東海大學美術(shù)系主任,F(xiàn)任《聯(lián)合文學》社長。著有藝術(shù)論述《美的沉思》《徐悲鴻》《齊白石》《破解米開朗基羅》《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等,散文《島嶼獨白》《歡喜贊嘆》《大度山》等,詩作《少年中國》《母親》《多情應笑我》《祝!贰堆矍凹词侨绠嫷慕健贰秮砣辗介L》等,小說《新傳說》《情不自禁》《寫給Ly’sM》《因為孤獨的緣故》《秘密假期》等。 目錄: 自序 第一章情欲孤獨 第二章語言孤獨 第三章革命孤獨 第四章暴力孤獨 第五章思維孤獨 第六章倫理孤獨 害怕孤獨 我要說的是,孤獨沒有什么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當你被孤獨感驅(qū)使著去尋找遠離孤獨的方法時,會處于一種非?膳碌臓顟B(tài);因為無法和自己相處的人,也很難和別人相處,無法和別人相處會讓你感覺到巨大的虛無感,會讓你告訴自己:“我是孤獨的,我是孤獨的,我必須去打破這種孤獨!蹦阃浟,想要快速打破孤獨的動作,正是造成巨大孤獨感的原因。 不同年齡層所面對的孤獨也不一樣。 我這個年紀的朋友,都有在中學時代,暗戀一個人好多好多年,而對方完全不知情的經(jīng)驗,只是用寫詩、寫日記表達心情,難以想象那時日記里的文字會纖細到那么美麗,因為時間很長,我們可以一筆一筆地刻畫暗戀的心事。這是一個不快樂、不能被滿足的情欲嗎?我現(xiàn)在回想起來,恐怕不一定是,事實上,我們在學著跟自己戀愛。 對許多人而言,第一個戀愛的對象就是自己。在暗戀的過程中,開始把自己美好的一面發(fā)展出來了。有時候會無緣無故地站在綠蔭繁花下,呆呆地看著,開始想要知道生命是什么,開始會把衣服穿得更講究一點,走過暗戀的人面前,希望被注意到。我的意思是說,當你在暗戀一個人時,你的生命正在轉(zhuǎn)換,從中發(fā)展出完美的自我。 前幾年我在大學當系主任時,系上有一個女學生,每天帶著睡眠不足的雙眼來上課,她告訴我,她同時用四種身份交友,每一個角色有一個名字[代號]及迥異的性格,交往的人也不同。我很好奇,開始上網(wǎng)了解這種年輕人的交友方式,我會接觸電腦和網(wǎng)絡也要歸功于她。 情欲的孤獨,在本質(zhì)上并無好與壞的分別,情欲是一種永遠不會變的東西,你渴望在身體發(fā)育之后,可以和另外一個身體有更多的了解、擁抱,或愛,你用任何名稱都可以。因為人本來就是孤獨的,猶如柏拉圖在兩千多年前寫下的寓言:每一個人都是被劈開成兩半的一個不完整個體,終其一生在尋找另一半,卻不一定能找到,因為被劈開的人太多了。 有時候你以為找到了,有時候你以為永遠找不到。柏拉圖在《會飲篇》里用了這個了不起的寓言,正說明了孤獨是人類的本質(zhì)。 在傳統(tǒng)社會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們都以為找到了另外一半,那是因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找對找不對,都只能認了。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如我的學生,她用四種身份在尋找,她認為自己有很大的權(quán)力去尋找最適合的那一半,可是我在想的是:是不是因此她的機會比我的多? 我是說,如果我只有一種身份,一生只能找一次,和現(xiàn)在她有四種身份,找錯了隨時可以丟掉再找相比,是不是表示她有更多的機會?我數(shù)學不好,無法做比較。可是我相信,如柏拉圖的寓言,每個人都是被劈開的一半,盡管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哲學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解釋,但孤獨絕對是我們一生中無可避免的命題。 ……
|